汉末英雄纪
袁绍(一)(旧版)

涿潞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袁府,袁隗书房。

“四叔,这件事您就听我一次吧!”袁绍面色焦急,站在袁隗案前,苦口婆心地劝道。

袁隗皓首苍髯,面色红润,皮肤光泽,眉宇间仅有细微的数道几不可见的皱纹,一看便知他平日里必是养尊处优,保养得极好。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端起手中精致的茶盏呷了口茶汤,淡然道:“怎么了,绍儿?天塌下来了吗?还是火烧屁股了?”

“四叔,事急矣!难道侄儿还能害您老人家不成吗?”袁绍急得在原地来回踱步,再劝道:“日前我已将家眷暗中送出城,让他们回汝南老家去了,可四叔为什么就不让您的家眷也跟他们一起走呢?这种事,还是谨慎些为好,如今这洛阳已形同龙潭虎穴,连我们都需要如临深渊、小心掌舵前行,如再有家眷在侧,岂不累赘掣肘?”

袁隗被袁绍晃得眼晕,斥道:“本初,你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能不能稳重些?怎么稍遇波折,便跟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乱转,成何体统?岂不有辱我袁氏家风?”

“这······唉!”袁绍闻言止步,哭笑不得地接着道:“四叔,这董卓可不比何进那屠户能任我们摆布啊!如今他已将丁原的并州军收归麾下,其凉州军后部也陆续抵京,每日间其大营中兵马出入不断,据我的哨探大略估计,共有怕不下七、八万人之多。四叔,这可是完全超出了我等所能控制的范围了,宜早做决断啊!”

“如何决断?请神容易送神难啊!”袁隗见袁绍脸上忧色转浓,便又故作轻松地宽慰道:“也不必过于忧虑,仲颖乃吾之故吏,就算他蹦跶得再欢腾,也万不敢对吾袁氏不敬。”

“唉!”袁绍长叹一声,追悔道:“当初那董卓诱使吕布杀丁原一事,正犯在我这司隶校尉(1)和河南尹(2)王允的手里。执金吾乃朝中要职,维护京师治安的朝廷大员竟然被人刺杀于自己的府中,这还了得?我正要严办吕布那厮,却悔不该听了您老人家的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董卓和解。这才给了董卓时间,让他能从容整合了并州军和执金吾所部,坐大如此。”

“哈,好呀,你这小厮,倒埋怨起老夫来了。”袁隗似是也有些后悔,但还是狠狠地剜了袁绍一眼,没好气地佯怒道:“这件事上我们是退让了一步,可是仲颖不是也对我等投桃报李了吗?于内,他拜刘表为北军中候,统领京中的老牌禁卫军,又启用何颙(3)、郑泰(4)、周毖(5)、伍琼(6)等人做他的幕僚,这些人都是你的好友;于外,他奏请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我袁家故吏。本初啊,仲颖能这般做,也算是为我们尽心尽力了,我们也不要太苛求他了嘛。”袁隗年纪大了,只欲安享天伦,当然不乐见袁氏树此强敌。

“四叔,您怎么还不明白呢?”袁绍苦着脸、皱着眉耐心地解释道:“亲朋故旧受封要职当然于吾袁氏有利,可这朝廷官职都由董卓那厮奏请册封,无形中极大地增长了他的声望和威信;再加上这厮现今拥重兵于西郊,如猛虎般卧于吾等榻侧,倘若哪一日他露出獠牙择人欲噬,恐怕殊为难制啊!”

“嗯,你说的也是。”

袁绍见袁隗意有同感,忙趁热打铁道:“四叔,您知道现在外面的人都怎么说吗?”

“说什么了?”袁隗倒也有些好奇,语意探询。

“现在满京城的人都在说,‘董与袁,共天下’。”袁绍留了个心眼,故意将“董”放在了“袁”前,好看看自己这个平日里自诩已知天命、万事不萦于怀的四叔会有什么反应。

“哦?有这等事?简直混账!”袁隗明显动了真气,恚然道:“董卓不过昔日吾府下一小吏,有何能为?竟敢与吾袁氏并列而论?还竟敢僭越于前?真真是岂有此理!”

袁绍见激将成功,也无心高兴,正色道:“四叔,当初您与我定下这‘驱虎吞狼’之计,成功让何进与宦官同归于尽,本应是我袁家从此独揽朝政。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知半路杀出了这董卓、吕布,以致我们的胜利果实被人分而食之。四叔您说,这样的哑巴亏我们可吃得吗?我们可不能再这般坐观其发展壮大了,宜早做决断,先下手为强!”

四叔,董卓如今兵力雄厚,我是无论如何也万难与之匹敌的,只能寄希望于老谋深算的您,看看您能不能想出什么法子来制约这匹豺狼了······

“唉!”袁隗点点头,颇为惋惜地道:“谁料何进那厮竟先被宦官谋害,早知他无能至此,倒也省得吾等这召外兵之举了。唉,结果如今弄得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只差那么一步了,一步啊,四叔!”袁绍似是隐忍了太久太久,多年来的情绪都在这一瞬间爆发出来,痛惜道:“吾名‘绍’,字‘本初’(7);吾弟袁术字‘公路’(8)。其中之意,难道您老人家都忘了吗?何况吾袁氏世代精研《易》学,汉属火德,而吾袁氏属土德,正合取而代之。可现在······”

“行了行了,噤声噤声!”袁隗闻言,忙打断道:“绍儿,隔墙有耳,这种话,可是等闲说得的吗?当心灭族之祸!”

袁绍意有稍敛,却还是豪气干云地道:“怕谁来!纵使被人听将去,又奈吾袁本初何?四叔,汉室根基早已腐朽不堪,摇摇欲坠,此诚决断之机也!拔除董卓,则天下尽入吾袁氏彀中矣!”

“嗯,”袁隗沉思良久,方才缓缓地道:“董卓势成,拔除他谈何容易?我老了,帮不上你什么忙,只能以太傅之尊,领袖公卿大臣制约于他,让他别再有什么逾矩的举动;你这边再抓紧派人外出募兵,暗中蓄养死士,做好与之决裂的准备。我料,他的兵马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有七、八万之众,久之粮草必难以为继,到时我们再迫使他引兵回西凉不迟。”

袁绍闻言,见袁隗也没什么切实可行的良方,说了那么多等于没说,不由得大失所望,落寞地应道:“是,侄儿晓得了。可是四叔,关于家眷一事,还是从我所言吧?”

“无妨,”袁隗摆摆手,坚持道:“纵事有变,谅董卓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对吾家行甚不轨之事。况······”他顿了顿,语意萧索地续道:“我老了,已厌倦这热衷了一辈子的权谋诡术,只欲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耳。”

四叔呵,原来这些年,不知觉间,您已老迈如此了。在侄儿心中,却还一直当您是那个举杯间挥斥方遒、纵论间言笑晏晏的翩翩佳公子呢!

噫!就连我自己,都已届不惑之年了,白驹过隙,时日荏苒,光阴匆匆指间过,世事从来皆如此······

见袁隗老态毕现,纵使坚韧刚毅如袁绍,也不禁心下恻然,他略伏低身子,温声道:“四叔,若京中事不成,侄儿誓不屈居于董卓之下,故暂与属下商定,到时欲弃官外遁,广募兵丁,以与董卓相抗衡。只是······”

“不必以老夫为念!”袁隗知袁绍所忧,颇为激赏地看着这个自己一向极为喜爱的侄子,笑道:“绍儿,袁家有子如是,二哥、三哥必能含笑九泉,也不枉吾多年来的谆谆教诲。放心吧,吾虽年迈,即便不能为汝之臂助,也必不为汝之赘负。望汝勉力前行,万勿以吾为虑!”

袁绍无言,只是重重点了点他那生来高贵的大好头颅。

四叔,您放心吧!天命当应在吾袁氏,绍必不避艰险,披荆斩棘,纵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此志不息!(完)

注释:(1)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的监察官,号为“卧虎”,权柄极大。

(2)河南尹:为京都雒阳所在河南郡行政长官,执掌京都一应事务。

(3)何颙,字伯求,东汉末年名士,在第二次党锢之祸后的党人中德高望重。

(4)郑泰,字公业,袁绍之友、党人。

(5)周毖,字仲远,袁绍之友、党人;又是董卓老乡,极得掌权后的董卓信任。

(6)伍琼,字德瑜,袁绍之友、党人,极得掌权后的董卓信任。

(7)笔者案:“绍”即承继之意(袁绍刚出生时,汉朝至少表面上还未露颓相,所以这里应是承继袁成之祀的意思),“本初”即初始之意;又,“本初”乃是汉质帝刘缵的年号(该年号仅用了一年),袁绍应是在本初元年出生,可及冠时取一个与皇帝年号相同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故笔者引而论之,以为袁绍的名字中颇有承继汉统、开创新朝之意。

(8)汉光武帝刘秀为了证明公孙述不能取代汉朝,曾大力宣扬过的《春秋谶》中有一句很著名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因刘秀亲自代言推广,所以臣民都认为这句话的可信度很高,恰好东汉还真的有一个当涂县,隶属于扬州九江郡,所以终东汉一朝无数九江郡人曾为了这句谶语而义无反顾地谋反丧命(袁术后来也是据九江郡称尊号,成为这句谶语的最后一个受害者)。

笔者案:“涂”通“途”,“途”即路途,而袁术字“公路”,正应着这句谶语,由此可见袁家志向之一斑。

其实,从东汉时期的九江郡当涂县出发,逆涡河向高处走,就会到达曹操的家乡谯县,现在看来,这似乎才是这句话的正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