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十、姬诵始亲政(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洛邑城庆典大礼之后,周公就逐步放手,让周王姬诵亲自处理政务。他也只在姬诵亲自询问之时,说出处理意见。

姬诵聪明天授,英明仁智,善于用人,很快就熟悉政务,掌控朝政。

周公姬旦看在眼里,欣慰不已。

在递上辞呈之前,周公姬旦上奏一事,引起了朝廷百官的强烈反对。

此事,便是迁都之事。

周公姬旦建议迁都洛邑城,但被大部分权贵集体反驳。他们反驳的理由是,镐京是周朝龙兴之地,又洛邑是旧商之地,岂可废弃镐京,而迁都洛邑?

他们自然不敢说周公老迈,提议荒谬不堪,但认为周公言论有失偏颇,考虑不周。

无奈,阻力太大,镐京权贵、平民几乎全都反对。朝廷上,只有姬奭、尹吉甫等一干有远见的大臣支持。

迁都洛邑,不仅是周武王的遗愿,也是周公心中的政治蓝图,以周室王朝为中心,诸侯为屏藩拱卫周王室,这样的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可朝中权贵哪里能放弃镐京的财产,到洛邑去重新开始。他们拼命反对迁都。

最后,在姜子牙的提议下,将洛邑作为周朝东都,建立周室宗庙,派军队驻守,每年举行祭祀大典。

周王姬诵采取姜子牙的意见,才平息双方的争论。

第二年,周公姬旦便向姬诵递上退位辞呈,但姬诵不允。

“周公,孤才亲政,还需要您在一旁辅佐呢。孤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允准您请辞的。”

“王上英明神武,礼贤下士,世人称颂,如今亲政,已不需臣来辅佐了。况且,臣已老迈,体弱多病,不堪其劳矣。还请王上准允臣归家养老!”

“周公为国事操劳,劳苦功高,孤甚是感动。不如,周公且在家修养一段时日,待身体康健,再来商朝辅政,如何?”

“王上,臣再待在朝廷,于国不利,为天下计,还请王上准允。”

“周公是怕天下人悠悠众口乎?”

“臣摄政多年,权威积重,于国不利,于王上不利。王上亲政,当决断之!”

“周公一心为国,孤已知之。不过,孤亲政不久,公可有教我?”

周公姬旦这才命人挑来一筐书简,就是他所作的书《无逸》,此书以总结殷商的灭亡教训,以为前车之鉴,告诫周成王姬诵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

姬诵看过《无逸》,知道是周公姬旦的心血,感动不已,当即行礼,表示感谢。

姬诵扶着姬旦恳切道:“公居家修养,当以身体为重。孤有空,当来探望。”

姬旦感动道:“谢王上!”

就这样,周公姬旦退位,姬旦亲政,周朝顺利完成了权力的移交。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得了重病,病终前,周公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周公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周王姬诵亲政,有姜子牙、姬奭两位辅政大臣,又有周公姬旦定下的国策,朝廷百官都各安其职,可谓是政事清明,天下安定。

不过,姜子牙毕竟老了,精力体力都有所不支。而且,姜子牙是人精中的人精,知道建功立业之后,要明哲保身。所以,姜子牙在朝廷上,几乎都是装聋作哑,漠不关心。除非,涉及天下大事,他才开口表态。

于是,姬诵要选拔一些自己的人才,要能够辅佐他的年轻又有能力的大臣,可以实现他的政治意图。找来找去,他还缺一位能够成为宰辅的大才。

一日,姬诵问姬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姬奭推荐了毕侯姬高。

姬高是周文王姬昌十五子,是姬奭异母弟,文武双全,有仁德之名,将毕国治理的国泰民安。

姬诵对他这位年轻的叔父姬高印象不错,但他还是要考验一番姬高的才能。

姬诵沉思道:姬高已是侯爵,又是王室宗亲,既不能给他安排个小官,又不能给他直接任命高官;安排小了吧,怕姬高心里不高兴;安排大了吧,怕百官反对···有了,不如我就安排他当太子师傅,教导太子;可如何安排官职呢,太子属官好像也不合适。

姬诵问计姬奭。

姬奭提议:可以加封姬高为公爵,不给任何官职,给予上朝听政议政即可。

姬诵认为是个好主意,当即下诏,因毕高治国有功,加封公爵,准予上朝听政议政。

于是,姬高走马上任。

然后,姬高上朝,却只是听政,并不议政。

姬诵纳闷,问姬高:“毕公,为何不见发言奏事?”

姬高回答:“臣初来乍到,对朝廷百官都还没有全部认识,更别说是政务了。臣哪里敢提什么意见呢?”

姬诵称善,认为姬高是个务实之人。

之后,姬高熟悉政务之后,对于朝廷事务,每次都有他独到的见解。而且,他提出的意见,都获得了朝廷百官的认可,得到了姬诵的称赞。

然后,姬诵对姬高越来越看重,并委以重任,将太子姬钊交给姬奭、姬高两人教导。

朝廷政务步入正轨,事情按部就班地处理,有条不紊,与民休息,国家就能逐渐繁荣昌盛。

但在姬诵亲政八年后,他生了一场重病。虽经过太医的慢慢调理,逐渐好转,但姬诵从此落了隐疾,不能过度操劳,否则会加重病情。

于是,姬诵便将朝廷事务托付给了姬奭、姬高两人处理。若无祭祀、战争、天灾等重大国事,姬奭、姬高两人便一同商量着处理了。若有重大国事,姬诵再出面。

又过了四年,姬诵病入膏肓,临终之际,他担心太子年少,无法处理好国事。他紧紧抓住姬奭、姬高两人的手,嘱咐他们一定要辅佐好太子。若太子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以太子之师的名义,可以直接提出批评,予以纠正。若太子不改正,则罚太子跪祖庙,被祖训。

姬诵看着太子姬钊承诺会听姬奭、姬高两人的话,这才欣慰地闭上眼睛。他没有辜负父王的嘱托,将天下治理好了,他可以去天上,向父王自豪地讲述他的所做的政绩了。

历史文献中关于周成王姬诵的记载很少,大多是关于周公姬旦的记载。实在是周公太强了,不仅摄政、亲征,还作礼乐,更是在姬诵成年之后,退位还政。可以说,周公代表了后世文人的理想,治国安邦的理想。

不过在这里,我要讲一个姬诵的小故事,君无戏言的故事。

话说姬诵有个亲弟弟叫姬虞,两人一次玩游戏,玩什么游戏,史书没有记载。只说姬诵玩得尽兴,随手摘了一片桐树叶,用刀削成珪状(长条形,上尖下方),赏赐给弟弟姬虞,并说要赏赐他一个封国。

姬虞很高兴,问赏赐他哪个封国。

姬诵一时想不到哪里还有空地,就说只是开玩笑而已,封国之事以后再说。

一旁记载天子日常言行的史官就谏言,天子无戏言,唐侯因罪被废庶民,唐国正好无主,可封给姬虞为国。

姬诵听了进去,吩咐下去,将唐地封给了姬虞。不过,唐国后来逐渐强大,成为晋国,这是后话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姬诵为人宽和,善于纳谏,确实是一个明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