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十一、一战定鬼方(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大约公元前1016年,姬钊继位周王,史称周康王。康王在位二十年,有召公姬奭、毕公姬高辅佐,继续推行周成王姬诵时期的政策,天下安定,人民安居,日渐繁荣。

可以说,周成王至周康王四十多年的时期,既是奠定周朝安定繁荣的基础,更是周朝能存在近八百年的关键。如同所有王朝的太平盛世一般,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成康之治”。

当然,姬钊毕竟少年心性,贪玩享乐的心思,肯定是有的。偶尔会犯错,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成王去世,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引导太子姬钊拜见先王庙,反复告诫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成就王业,来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节俭,没有贪欲,以专志诚信来统治天下,并写作《顾命》。

从中可以看出,姬钊应该是想要贪玩享乐,并使了性子,一度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召公奭和毕公高两人屡次劝谏,都没有效果,才使出了辅政大权,用姬诵之命,将姬钊带去先王庙,告诫规劝姬钊要节俭节欲。

这招如果对叛逆心重且自私无责任心的天子是没有用的。但好在,姬钊是个有责任心、羞耻心、有志向的少年天子。他最后改正了,成为了一位克勤克俭的明主。

治政之事,不必细讲,无非是重用宗亲,以礼乐治国,治民则明德慎罚,轻赋税,轻徭役,与民休息。这些都是从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一直延续下来的治国理念,也是周国能替代商朝,成为天下共主的国策。

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历代王朝的治国理念,都是从开国皇帝一直延续到亡国皇帝,从没有改变过。这或许就是文人常说的正统论。其实,往深层次来讲,就是维护开国皇帝、功臣权贵等一派所有人的利益,利益一旦形成,就有了生命。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延续。

周康王时期,还有一场大战,与鬼方的战争。说起鬼方,那可就历史悠久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前。

鬼方(活跃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古代西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商高宗武丁曾用三年的时间征伐鬼方,虽给予其沉重地打击,但始终无法彻底将其击败或消灭。商朝末期,鬼方东山再起,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起不断寇边侵逼,周人的先祖们不堪其扰,只得跋山涉水,迁移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定居。

在商朝的保护和影响之下,周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政权组织日趋完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成为商朝西方大国。周文王父亲季历欲解除鬼方对商周北境的威胁,于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前往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见,并娶商朝境内挚国(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任姓女为妻,武乙非常高兴,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以示支持。武乙三十五年,季历率领周军全力征伐鬼方,一举俘获其二十个部落首领,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北部的安宁。但商周视鬼方为异族,将战胜后掳掠的大批鬼方族人当作奴隶或人祭的牺牲。

鬼方被季历击败后,再次远遁他方,腾出空间让商朝属国犬戎(活跃于今陕、甘一带)与周国毗邻。周文王雄图大略,为了解除东进灭商的后顾之忧,果断出兵翦除了商朝的这个羽翼。此后,周国又一次出现在了鬼方的面前。

周武王灭商之后,不允许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周边有任何强敌存在,于是将鬼方放逐到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的地区,令其按时入贡。但武王英年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导致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周公大举东征,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终于获得喘息之机,开始尝试着从岐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以西和陇(今陕西省千阳县、陇县)之间对西周西北边境进行侵扰。

周成王执政期间,对西北方的游牧民族以防御为主,开拓经营的重点仍是东方,其次是东南,毕竟商朝残余势力才是心腹之患。成王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施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用武力征服了东方少数民族地区。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国势蒸蒸日上,为太子姬钊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020年,姬钊在召公奭、毕公高的辅佐下登基,是为周康王。康王继续推行成王制定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与此同时,鬼方也逐渐恢复了元气,不时地侵入周朝领土骚扰掳掠,严重威胁到了宗周镐京的安全。

公元前998年,为了消除边患,康王与召公、毕公商定,令能征善战的盂侯为帅,统领周朝大军,进攻鬼方。同时,命各诸侯国派兵来共同参战。其中,卫、鲁、齐、晋、楚等国最为忠心,出兵最多。

此战,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决战,周军最终取得大胜:斩杀鬼方军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

而鬼方则一蹶不振,被驱逐到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

从此,周朝西北边境和平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此战最大功臣盂侯的记载,只有率兵攻打鬼方一事,事后的封赏以及封国、后代等情况就没了,不从考证。

不过,对于鲁国国君伯禽、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齐国国君齐丁公的封赏却是有记载的。他们等人辅佐周康王有功,被周康王赐予宝器。

而作为同样有功的楚国国君熊绎,周康王及召公、毕公等人却视而不见,不予赏赐。

熊绎为什么会被区分对待呢?是不是熊绎此人品德不端,被周朝王室鄙夷呢?

当然不是,《左转》说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从中可以看出,熊绎是一个忠心事君、勤奋有为的人。

既然不是人品,那就是家族出身问题了。

我们不妨追溯一下熊绎的家族历史。其家族是祝融后裔,祝融因善于火耕而被尊奉为“火正”。所以,祝融后裔一直专司“火正”之职,也就是看火、防火的职责。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权力的技术工种的官职。

到了鬻熊这一代,他很有眼光,投奔周文王姬昌,成了周文王的火师(祭祀时持火之人)。鬻熊很快展露了他的才学,得到姬昌的信任和重用。他主张“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把奴隶不当人的年代,无疑是最进步的。

鬻熊是周文王、周武王两朝火师,更是重要谋士,功劳不小。但他不是王室宗亲,又不是姜子牙这般的开国功臣,也不是微子启这般有功的古帝王后裔,只是一个投靠过来的小贵族,注定无法封国。

不过,鬻熊活得长,一直活到周成王姬诵后期才去世,这是他的优势。对于这么一个死了儿子、孙子且只留下一个曾孙的老功臣,周成王姬诵为了彰显仁德,肯定是要封赏的。因此,姬诵才封赏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封国为“楚”。

当时的楚国是很穷的,穷到连祭祀的牛都找不到一头。话说熊绎从镐京迁徙到丹阳(在湖北丹水与淅水交汇处,具体位置不可考)封地后,就建了一个占卜和祭祀的宗祠类的庙宇,庙堂的房子建好了,没有可以用来祭祀的贡品,没办法就到鄀国去盗了一头还没长角儿的小牛,又怕鄀国小牛的主人找来,连夜宰杀后祭祀。这就是鄀国盗牛的故事。

再说卫、鲁、晋、齐等国国君,他们的身份就比楚国国君熊绎高贵多了。卫康伯卫髦、晋侯燮两人是周康王姬钊的堂兄弟,从小关系就亲近;而鲁公伯禽那是周公嫡长子,是周康王姬钊的堂叔父,身份更尊贵。至于齐丁公吕伋(姜姓,吕氏,名伋),则是姜子牙嫡长子,是姬钊的舅祖父,身份也不得了。

这四人与周康王都是亲戚关系,被康王信重,赏赐宝器,也是理所当然。

但熊绎有功不赏,就有失公允了。熊绎的身份不够贵重,国力更是贫困,自然不敢对周康王有怨。但其后代却把这份耻辱记在了心里,世代相传,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却是后话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