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杜若对于,主持人刚刚所说的周小dan的名字也有些好奇。
但明显。
相比这些,杜若的集中力,更多的放在昆曲上面。
就这样,在大家的哄笑声中。
一个穿着戏服的姑娘款款走上台。
只是脸谱的关系,包括杜若在内的观众。
皆看不见她的真实样貌。
而杜若,也只能通过那人走上台时候的身段和神韵。
能分辨出是一个年纪与自己相仿的姑娘。
风姿绰约,娇羞含蓄,艳而不妖,媚而不冶。
绿水芙蓉,纤尘不染。
再看那姑娘的戏服。
桃红褶子和帔颇具婉软的古典格辙。
见此,杜若大概知道了这个姑娘的名字了。
小旦!
周小旦!
因为桃花扇中的小旦一角,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李香君。
昆曲中的小旦,又为闺门旦。
小旦有别于正旦(青衣)。
即未出阁的闺女少女,或大家闺秀亦或小家碧玉形象。
而台上女孩恰恰就是一副小旦的打扮。
很快,女孩微微响着观众席鞠躬后。
现场的音响便响起了颇有韵味的昆曲。
曲笛、笙、三弦、琵琶……
声音响起的瞬间,杜若就分辨出了其中的几种乐器。
除了昆曲中另外一个常见的乐器——唢呐以外。
其他的民族乐器倒是齐活了。
一般戏曲的表演,都是现场的伴奏的。
如此看上去。
这个小姑娘不仅没有伴奏,就连站在台上也是孤家寡人。
再加上台下的观众起哄声。
如此一来,连带着舞台都有些冷清了。
不过舞台上的女孩倒是没管那么多。
她开始自顾自的随着音乐水袖轻舞……
见此,杜若心中不禁称赞起来。
单从昆剧的表演来说,舞台上的这个小旦。
身段极为漂亮!
而华夏的一些艺术之美,不仅仅体现在本身。
甚至一些动作的命名都是美的让人窒息。
比如昆剧的表演身段。
有落花、抡眉、醉步、搭鬓、踢裙……
算起来,至少几十余种!
“冻云~~残雪~~阻长桥~~
闭红~~楼冶~~游人少……
栏杆低雁字,
帘幕挂冰条;
炭冷香消,
人瘦晚风峭…………”
舞台上女孩的声音一出,又让杜若心中多了几分赞叹。
虽然,这个女孩的唱腔和身段。
和自己这种,莫名其妙获得了大量国风信息,犹如学艺千年的妖怪自不能比。
但在杜若心中。
这个年纪,能有这本事。
已经实属难得了!
但是,昆曲虽然是华夏传统文化。
但对现场的那些“国风爱好者”来说。
似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不少人依旧嘻嘻哈哈的讨论着。
快乐的样子。
似乎依然沉浸在舞台,因女孩听起来有些怪异的名字。
而引发的搞笑的气氛!
两世为人。
这一世脑海中又多出了这么多的国学名著。
杜若的修身养气的功夫,估计是修行一辈子的儒家大拿,怕也无法比肩。
索性节目组还算是良心。
台上女孩的衣领处,有别着的麦克风。
倒是能够让苏若,清清楚楚的听到她的这曲桃花扇。
听着听着,苏若又发现了不同。
《桃花扇》这个曲子,或者说只要是五十年前。
华夏国的戏曲作品,苏若都可以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桃花扇通过讲述李香君与侯朝宗相识相爱,共订婚约!
但南明王朝建立后。
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遭到拒绝!
香君以死证清白!
血溅两人定情诗扇。
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后来,南明灭亡。
这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再度重逢。
但国已破,何为家?
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
这种深沉痛切的家国情怀,才是这曲桃花扇真正表达的意义!
而杜若之所以察觉出不同。
是因为台上的女孩唱的戏不单单是李香君的。
还有其他人的。
比如这一段……
这是《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
名为哀江南!
并不是曲中李香君唱的,但偏偏舞台上的小姑娘。
如教曲师傅在南明灭亡后重游所见的凄凉景象!
舞台上的小旦起声!
一声比一声凄厉,一声比一声悲切……
“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