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宿舍怪谈
科举怪事(旧版)

郭筱棠

恐怖 |  恐怖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说这么几句定场诗咱们书接上文,登上竹叶舟的陈季卿一路来到了潼关,上岸之后在潼关东院门题诗,紧接着又从陕西向东行,凡所经历之处,完全像他以前希望的那样,十几天到了家,他的妻子和兄弟在门前迎接。

晚上又写了《江亭晚望》诗,题写在书斋,那首诗是:“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这天晚上对他的妻子说:“我试期临近,不能久留,应该登舟而去了。”于是又吟诗一章赠别他的妻子,这首诗写的是:“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将要登舟时,又留下一首诗赠别众兄弟,诗中写道:“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

一更以后,陈季卿又登上了竹叶舟,在长江之上泛舟消失了。他的兄弟妻子等人在江边痛哭,认为他成鬼物了。他凭借一叶小舟飘飘荡荡,循着旧路又回到渭水之滨。上岸以后,他租了一匹马,又来游青龙寺,清清楚楚地看到终南山那个老头依然围着粗麻衣坐着。

陈季卿就向老头道谢说:“我回是回去了。莫非是梦吗?”老头笑着说:“六十天后你自己就知道了。”这时天色将晚,和尚还没有回来,老头就走了,陈季卿也回到了旅馆。

两个月后,陈季卿的妻子带着金银和布帛从江南到来,说是季卿已经厌世了,特意来寻访他。他的妻子说:“某月某日回家,那天晚上在西斋作了诗,同时还有两首留别诗。”陈季卿这才知道他回家不是梦。第二年春天,陈季卿落榜向东回家去,到禅窟和潼关东门寺庙,看到自己所题写的两首诗笔墨还是新的。后来陈季卿考中,功成名就,便不再吃一粒粮食,入终南山而去。

众人听到此处,无不惊奇异常,勇哥说道、拿一片竹叶就可以变化一只大船,对着地图就可以随意空间穿梭,这剧情怎么这么像多啦A梦啊,众人点头,你还别说真有点像,王轩说道,那终南山老人是不是神仙啊,特来点化陈季卿,我摇摇头,我看过的故事里没有交代,只说是终南山一老廋.

不过古典小说中这终南山是修道之所,故事里也看出那老头身怀异术,推哥抽着烟沉吟良久,说道好一个,谋生虽不早,其乃命来迟,真有点那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之感,推哥接着说道,我有个同学高考的时候考上了一个二本,按理说你说都考到本科了上不久完事了吗,他不满意非要上一本才行,家人托关系让他复读了一年结果又考,屁、连个公办大专都没考上,后来又复读,结果到头来还是考了一个二本结果同学们都上大三了,他才去学校读大一.

力求上进是好事,不过按我说啊人得知足,考上个公办院校能找个好工作就得了,我们哥几个不都在这民办院校活着呢嘛,有游戏打有烟抽一样很不错啊,其乐融融啊,我们三人不住点头,深觉此话有理(咸鱼思想、诸位莫怪)勇哥突然问道,阿亮这古代考试录取怎么回事?知道嘛,我说略知一二,三千个举人中选一百个进士,和考公务员没差,众人点点头.

推哥说,阿亮这科举考试的故事,我只听过范进中举,一大把年级考中了,不过还疯了,哎有没有别的故事啊,我喝了口茶,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特别离奇,三位一听离奇立刻来了精神,快讲快讲.

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话说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但是命运不济,

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二人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意气相投、相见恨晚、便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时常拿钱粮救济他家。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对叶生大家赞赏、极尽溢美之词、,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非常惭愧无地自容,身形也日渐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听说,召他来不但毫无责怪劝慰了一番,极尽勉励之词、叶生感动泪落不止。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攻读不出。

没过多久,郁郁成疾的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道是无巧不成书、丁公恰在此时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之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信被送到了病榻之上的叶生手中、,叶生看着信、涕泗横流、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感谢您平时的恩遇、天下吴不散之宴席、您还是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却见叶生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不免有些奇怪、。叶生笑着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如今病体已痊、我生病日久、幸得已名医经过一副药下去要到病除、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点点头原来如此、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

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吩咐府内仆人丫鬟务必好好伺候不容有失、并要儿子,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一面随时受教、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只是粗通些文墨、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文章看上两三遍,就不会再忘记由于常伴叶生左右、叶生也是教导有方。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出口成章了、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叶生把自己过去考举人的范文习作,全部抄下来教公子诵读。结果乡试出的七个题目,都在准备的习作中,无一遗漏,公子轻轻松松便考了个第二名。

一天,丁公对叶生说:“您拿出自己学问的剩余部分,就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这贤才却被长期埋没,真乃是有失公允啊、叶生叹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恐怕是命中注定的吧。不过能托您家的福为我腹中的文章吐口气,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的沦落,不是因为文章低劣而屡试不第、我的心愿也就足了

。况且古语云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我平生能得您这个知音,也没什么遗憾了。何必非要穿上官服,抛掉秀才衣裳,才说是扬眉吐气、发迹走运呢!”

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却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丁再昌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

前文书说这个故事很离奇,到底离奇在何处,后文书便揭晓,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