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经理人
第六十八章 家具企业咋普遍都是这个样啊!(旧版)

外星客

都市 |  职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既然来了,总得适应!

前几天来时,进了办公室大门,就直接去了常飞办公室,对这间大办公室,并无整体印象。这时,林翰知就看了看这个办公区,见进大门的形象墙背后,有两组四排屏风职员台,都摆在靠常飞办公室那半头。这半头就是大会议台,也就是大会议室了,会议室的边上,靠前面有个小门,里面就是陆老三的办公室。会议室内角,有个小门。里面是财务室。整个办公室,都从大门进出,那头是小会议室和常老板办公室,这头是厂长办公室和财务办公室,中间办公区,就应该是各部门的办公室了。

看清楚了办公区,林翰知再看办公区的坐的人。只见有一个比自己小不多点儿的人,在用学生三角板量角器画图,还有一个年轻人,在整理一叠票据,最前面靠形象屏边,有一个小女孩。其他的位置,桌上放有票据、小本子、烟灰缸之类,却没有人坐,估计是管车间的,下车间去了吧。

林翰知估计,这个小女孩应该是秘书文员之类职务,她那里应该有员工花名册,不如先了解一下人员情况再说。

于是,林翰知走上前,问:“你好,你是办公室文员吧?”

小女孩答:“是的。”

“我想看看厂里的员工花名册,你这里有吧?”

“有。”小女孩拿出花名册,“没有划掉的,就是今年来报到上班了的。”

“谢谢。我看完再给你。”

林翰知就进到厂长办公室里,但没坐陆老三那个位置,搬了个椅子坐在陆老三的对面。翻开花名册,看了几行,又去向文员要了一个小本儿和一本大便笺,一支油笔,自己按部门分别把任职人员的姓名抄下来,然后特意熟记了一下厂长、主管和其他非生产人员的姓名,以便了解工作和打招呼时称呼。

林翰知抄完后,把花名册还给了文员:“你应该就是小曾了吧?谢谢了,我刚来,啥情况都不了解,希望你能多帮助我哦!”

“好的。林厂长,你以后也要多指点我哈。”

林翰知有了非生产人员名单,知道了谁是干啥的了,现在就只差逐渐熟识了。于是,就开始了对每个任职人员的熟悉和对工作现状的了解……

通过四五天的了解,林总算找到了生产为什么不能满足销售的原因。

首先,从生产场地来看,一共六排厂房,每排厂房十二排屋架,应该总长五十余米,约宽十五米,显得比较宽大。前一排是成品库,后五排是车间,车间一侧斜对大门的过道另一面,靠围墙那排屋子,是各类原料库、空压机房、机修房和卫生间等。没有厂内厨房和食堂,所有员工都自行解决食宿。厂内不准生火,吸烟只限于办公室、门卫室和厕所。生厂的场地布局,还算不错,各类设备,特别是木工设备,都很不错,不亚于东南沿海很多家具厂的设备,虽然不是现代化的钢构厂房,但条件还算是很好的。可是,除了安全规定很严格外,其他全都不敢恭维。

按理说,去年放年假前,应该是全厂彻底搞了一轮大清扫的,可年后开工才几天,木工车间的地面,踩着就感觉有点儿弹性了,好像从来没扫过地似的。开料工的区域,则只有锯台边扫了一下,因为不扫就站不实在踩不稳了,而每台开料锯后面的“废料”都堆得有小山一般高,就算随时都在丢着不算小的余料板块,但料堆上都是飘满了灰尘——原来全厂没有一台吸尘器!做灰和干砂,应该远没木工产生的粉尘多吧,但随手在地面一擀,也能抓半把灰粉起来。就连最不容易脏的贴纸车间,虽然地面的灰粉少些,但各类纸屑却多得像铺了地毯,估计打光脚踩着会很舒服的。

看来,厂里不但没有每日清扫整理的规定,甚至没有定期打扫的规定,只有当工人自己都感到没法儿操作了,这才会去简单清理一下。

至于摆放,其实机器设备和工作台的定置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没看出有啥不合适,但场地上的部件,就实在不像话了。一是部件架斜着歪着随意放,转运部件的总在磕磕碰碰,本来很快就能拉走的部件,为了避让障碍,要用几倍的时间来转运。二是有的职工一时没抢到部件架,需要临时放在地上,但既没把放部件的地面扫干净,也没垫上木条,而是扔垃圾一样,随手就扔,结果是时不时就有碰坏边角的,工人们毫无部件保护意识。

当然,林翰知不是刚到海州那会儿那样天真和无知了,在这几天了解情况时,他是不会看到工人有什么不对就去指责工人的,反而是和工人聊天,拉近感情距离,了解工人的情况和诉求。

因此,在生产过程管理方面,林翰知通过上班下班各种场合,向工人询问,和主管交流,与原料库勾通,了解到了真实情况。

这个厂里的人们,在称谓上很随意,没有一个企业应有的风气。比如,常飞在会上都是直呼的陆老三,工人们当面叫的是“陆厂长”,背地里一提到厂长就都直呼“陆老三”,也有些人叫“陆三哥”。陆老三是常老板的姐夫,比常老板大几岁,看上去,人还算不错,面相很和善,对工人很温和,只是话少。从巴州到西都,从常老板还在打工到后来当老板,他一直都跟着常老板。他不会什么手艺,但在家具行业做打酱油的活儿干得久了,对啥都熟,三年以前,在厂里是个啥都不是,但啥都要管的角色,后来常老板自己忙不过来了,当然也因办厂有钱了,要去灯红酒绿之地消费了,实在忙不过来,就任命他当了厂长,也就名正言顺地管事了。

陆老三任厂长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材料,按常飞下达的生产任务,用开工单的方式把任务分解给木工,他就差不多不管了。工单自然是先进入木工车间,以后的事,就由木工主管督促生产。厂子有这么大,一百多号工人,所以就设了木工、做灰、贴纸、喷漆、干砂、安装共六个工段主管,而且给每个主管配置了一个专职质检。主管们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每天早晨点个卯,守着工人干活,催促一下进度,记录一下本工段员工已经完成并向下流程移交了的任务,作为算工资的依据,再就是工段内员工如有请假或变动,调节一下工作,其他就没事可做了。至于质检,那就是庙堂上的菩萨了,纯属摆设。而工人们加工完的部件,没有交接检验程序,都是直接交给下一个流程。工人是全计件的,所以经常是下一个流程的工人来争抢部件,很多时候,不得不由主管出面来调节。最有趣的是,争部件吵架是一种常态,还发生过几次争吵得打架的事情呢!难怪,安装车间堆了拿么多配不起套的零散部件呢,因为交接时搞乱了,安装车间找不到了,就重新做一块,等后面的做过来了,就成了多余的。通过了解,林翰知还知道了一种经常发生着的匪夷所思的现象:因为常飞的产品,推出什么款式,看得很准,质量虽然没保障,但有售后服务,所以销售很好,这就经常让生产线加班赶货,销售部随时都在向生产厂催货,安装工为了完成销售部的催货,当然也为了自己安装的产品早点打包入库好算工资,面漆车间的本批部件还没晾干,就背着人到底漆车间去偷同型号的同类部件!他倒是把没做干砂和面漆的部件与前一批产品混搭配齐了,入库了,可后面批次的部件就又不齐了,这就又在制造着交叉混乱!也就是说。生产流程乱套了,这比场地脏乱可要严重多了!

通过与工人交流,林翰知还知道了两个管理者之大忌。

有几个从巴州就开始都跟着陆老三和常飞打工的木工,后来常飞办厂了,又来帮常飞,是从青年一直到中年都在一起的伙伴了,再加上有两个和陆老三沾亲的木工,有那么五六个总是口称“陆三哥”的木工,陆老三当厂长以前,就处处占便宜,陆老三当厂长以后,分活儿时,活儿多就把好做的、最能投得起工资的活儿分给这几个人,活儿少时,就先满足这几个人,以致每月的工资,这几个人都要比其他同行高出几百甚至千元以上。当然,这几个木工,也会很懂事地孝敬他们的陆三哥。至于犯规罚款,一般工人,犯点儿小事就会一百两百地罚,那几个人出了大错也就罚三十二十,甚至说一顿就了事,分文不罚。所以,有脾气倔些的工人,受不了就走人。而再招人时,有的本已打算要应聘了,但一听说是这种认人不认事的工厂,就另谋高就去了。这几年,厂子里就形成了出多进少,出的是能干人,进的是只图有碗饭吃的人的怪圈。这些原因导致做不好质量,常飞却认为,做不好质量是因为没有质检员,就从中专校去招聘了六个专学质检的中专毕业生来做质检,但也是一招来就丢给各工段了事,这些质检员也就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成天在车间闲逛,混一份工资。

了解生产的过程中,林翰知也弄清楚了刚看到这个品牌时,心里对产品的疑问,品牌名虽然叫“红木居”,生产的产品却是由同色木纹纸和饰面板生产的板式家具,“红木”却是忽悠人的。

后来,林翰知在西都稍久一点,就发现了西都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这个样儿,彼此彼此,没有那个企业能好到哪里去,反而是有很多比这个红发家具厂更差劲儿的中小企业,与他在东南沿海为天龙公司采购家具时走访过的企业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理论界一直在指责经济发展中的“盆地意识”,难道家具行业也有“盆地特色”?林翰知不知道,他虽然觉得红发家具厂尽是问题,殊不知那时候在西都的家具行业中,红发家具厂还算是比较好的一类企业呢!他一到西都就进了红发家具厂,真还得算是他的运气好!林翰知更不知道,在西都,甚至至今都还有“提口袋”的管理和分配模式!

读者朋友欲知何为“提口袋”,在后面的章节里自有描述,这里就不赘言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