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70章 贡禹老先生走了(旧版)

叶还生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贾捐之接着发牢骚,他说:

想当年,咱们跟羌族干了一仗,那时候出兵还不到一年,行程嘛,也没超过一千里。

你猜怎么着?

耗费了四十多万万的钱财!

哎呦,把大司农的口袋都掏空了,最后还得动用少府的私房钱来救急。

你想想,就那么一个小旮旯出问题,都得砸这么多钱和精力去解决。

更别提咱们大动干戈、翻山越岭地跑去干仗,最后可能啥好处都没捞到!

这种折腾人又费钱的事儿,历史上都找不着好例子支持,现在去做也不划算嘛。

我个人觉得哈,那些不是咱们中原文明的地盘儿,什么《禹贡》没提到它们,《春秋》也不管它们那些破事儿,咱们就先放一放呗。

孝元皇帝听了贾捐之的话,不知道怎么办,立马跑去问丞相和御史的意见。

御史大夫陈万年这个老顽固,他觉得得狠狠地干一场;但是咱们的丞相于定国,那可是个聪明人儿,他说:

“之前咱们出兵打了好几年了,护军都尉、校尉还有丞这些头目们,一共去了十一个人,结果回来的就只有两个人!

士兵们和运送物资的人们死了一万多人,耗费了三万多万的钱财,结果还没能把他们完全搞定。

现在关东的老百姓们生活这么困难,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所以说啊,贾捐之的这个建议才是对的嘛!”

最后啊,皇上还是听了丞相的话,决定放弃攻打珠厓了。

哦对了,这个贾捐之啊,他还是大名鼎鼎的贾谊的曾孙子呐!

哎呀,真是虎父无犬子啊,贾家真是代代出英才啊!

话说啊,孝元皇帝初元三年的那个春天,咱们的皇帝老爷子下了一道诏书。

诏书上说啊,“珠厓那旮旯的人啊,太不地道了,杀了我们的人,这不就是背叛捣乱嘛。

现在朝廷上这群人啊,有的嚷嚷着要打,有的说要守,还有的说那地儿咱不要了,哎呦喂,各说各有理,皇帝老爷子都纠结得不要不要的。

我这个皇帝大人啊,白天想晚上想,最后琢磨出了几个道道儿。

要是咱们大汉的威风不能震慑他们,那就直接灭了他们;要是心里犯嘀咕,怕事儿,那咱们就老实守着屯田过日子;要想顺应时势,那就得为咱大汉的老百姓想想。

你想想啊,是老百姓饿肚子问题大,还是那南蛮之地的叛乱问题大?

更何况,祭祀祖宗的庙堂,在荒年连香烛都买不起,更别说去冒这个可能被人家嫌弃的风险了。

现在关东的老百姓啊,苦得跟什么似的,仓库里比脸还干净,拿什么养活他们?要是再打仗,那老百姓就更苦了,连饭都吃不上了。

所以啊,咱就把那珠崖郡给甩了,那儿的百姓要是识相归顺咱大汉,咱就给他们个好脸色;要是不识相,哼,咱也不稀罕他们!”

等到那年夏天,四月末的一天,茂陵白鹤馆呼啦一下子起火了,皇帝就趁机大赦天下,这也算是给自己积点儿德吧。

哎哟,那个夏天啊,旱得跟什么似的,老百姓的日子可咋过哟,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后来呢,皇帝又提拔了长沙炀王的弟弟宗当王,这也算是给自家人找个好差事吧。

这时候,有个叫贡禹的长信少府,这哥们儿就上书给皇帝说:

“皇上啊,你看那些离宫和长乐宫的守卫,咱们可以裁掉一大半,让老百姓少干点儿苦力活。”

皇帝一听,哎呦,这主意不错啊,既省了钱又能让老百姓喘口气儿。

于是在六月又下了一道诏书:

“朕太清楚咱们百姓的饥寒之苦了。

他们背井离乡、抛妻弃子的,去干那些不是他们本行的苦力活、去守卫那些没人住的宫殿。

这哪儿是顺应阴阳之道的做法啊?

所以啊、咱就把甘泉宫、建章宫的守卫都撤了、让他们回去该种地的种地、该抱娃的抱娃。

各个官府也得节省开支啊、有什么话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这事儿说起来轻松加愉快、但做起来可难了去了。

不过皇帝能这么做、也算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哎哟喂,这一年,咱们皇上可是大手笔啊,把周堪一提拔,就成了光禄勋,他那弟子张猛也跟着沾光,一下子就成了光禄大夫、给事中,可见皇上对他们俩是多么的信任啊!

话说这孝元皇帝初元四年的春天,皇上心血来潮就跑去了甘泉,拜拜那泰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后三月,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到河东去拜后土,顺便还把汾阴的囚犯给赦免了,真是皇恩浩荡啊!

再过一年,初元五年,春天一到,周子南君就被封为周承休侯,这运气来了真是挡不住啊!

三月里,皇上又屁颠屁颠地跑到雍地去拜五畤,可真是大忙人啊!

等到夏天四月,天上突然冒出个彗星,嗖地一下扫过参宿,这可是个天文奇观啊,当时就把大家给震惊了!

皇上听了那些儒家学者的建议,就下令让太官别再天天杀生了,把吃的喝的都减半,说是要节俭度日。

皇上的车马也只要保证能跑路就行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娱乐活动啊,像角抵啊、上林宫那些不咋用的宫殿啊,全都给停了。

连齐地的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这些也都给砍了。

博士弟子也不再有人数限制了,想让更多人来学习。

老百姓只要能通一经,都能得到优待。

还简化了七十多条刑罚呢,真是皇恩浩荡啊!

哎,说起来陈万年这哥们儿也挺可惜的,就这么去世了。

六月里,长信少府贡禹这小伙子就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这贡禹啊,眼光挺毒的,给皇上写了好多关于国家得失的建议。

皇上觉得他这人挺直率的,就采纳了不少他的建议。

看来啊,这耿直的人还是有好报的!

哎呀呀,说起那匈奴的郅支单于啊,可真是心里憋屈得慌。

他就纳闷儿了,咋汉朝就偏偏支持那呼韩邪单于,不搭理他呢?

哼,汉朝离他那么远,他这心里头可不是滋味儿。

于是呢,他就拿汉朝的使者乾江乃始等人出气,围困羞辱一番,真是解气啊!

然后呢,他还派使者去汉朝“送礼”,哎呀,实际上就是去要个侍子,这单于可真是会算计啊!

汉朝这边儿一琢磨,得,送就送吧,派个卫司马谷吉去送侍子。

可是御史大夫贡禹和博士匡衡就不乐意了,说:

“那郅支单于啊,还没完全归顺咱们呢,而且住得那么远,咱们把侍子送到边塞就应该打道回府了。”

可谷吉这哥们儿就上书说:“咱们中原和夷狄之间,总得有点联系吧。

现在,咱们已经养育了那单于的儿子十年了,恩情深厚得很呐。

如果不送过去,只送到边塞就回来,那岂不是让人觉得咱们抛弃了他们,辜负了前面的恩情,还结下了新的怨恨。

我觉得不妥啊。

有些人就担心我,会像乾江乃始那样受辱,但我有汉朝的使节,有皇上的诏书,我去宣扬皇上的厚恩,他们怎么敢对我无礼呢?

如果他们真的怀有二心,对我不利,那单于就犯下了滔天大罪,他肯定会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咱们的边境。

我牺牲一个使者,能换来百姓的安宁,这是国家的妙计,也是我的愿望。

我愿意把侍子送到单于的庭前,让他们看看咱们汉朝的威严!”

哎呀,这话说得多么慷慨激昂啊!

皇上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哈哈,说起这事儿,真是笑死人了!

谷吉他们兴冲冲地跑到郅支单于那里,结果呢?

这郅支单于一翻脸,直接把谷吉他们给“咔嚓”了!

这家伙,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啊!

郅支单于这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把汉朝给得罪了。

再加上听说呼韩邪单于那边越来越强大,他怕得要命,怕被袭击啊,于是就开始琢磨着跑路。

这时候,康居王这个倒霉蛋儿被乌孙国欺负得够呛。

他就想啊:“匈奴,那可是个大国啊,乌孙国一直都怕他们。现在郅支单于在外面混得不好,咱们不如把他接过来,一起联手去打乌孙国。”

于是呢,他就派人去跟郅支单于商量这事儿。

郅支单于一听这主意,高兴得手舞足蹈啊!

他本来就怕乌孙国,现在有机会报仇了,还能找个靠山,那岂不是美滋滋!

于是,他就带着人往西去了康居国。

哎呀,可惜啊,路上天寒地冻的,好多人都冻死了,最后只剩下三千人到了康居国。

康居王还挺够意思的,把女儿嫁给了郅支单于,单于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的儿子。

哎呀,这康居王可真是尊敬郅支单于啊,想靠他的威风去吓唬周边的小国呢!

从那以后啊,郅支单于就借着康居国的兵力,多次去打乌孙国,甚至打到了谷城,抢了不少好东西。

乌孙国都不敢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哎呀,这么一来啊,西边儿就空出了一大片地方,足足有五千里都没人住了。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这郅支单于,可真是个人才,跑路都能跑出这种境界,哈哈哈哈哈!

哈哈,话说啊,那年冬天,贡禹老先生就像坐了一趟仙鹤航班,直接飞天了!

然后啊,丁已日一到,薛广德这哥们儿就从官场小鲜肉一跃成为了大佬御史大夫,哎呦,这速度,比坐火箭还快啊!

转眼啊,孝元皇帝的永光元年春天来了。

大年初一,皇上兴高采烈地跑到甘泉去,干啥呢?

原来是去给泰畤拜年啊!

拜完之后,皇上觉得这地方挺有意思的,顺便还打了个猎,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薛广德这哥们儿给皇上发了个信息,说:

“皇上啊,您看看关东那边的老百姓,现在可都是哭爹喊娘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就像流浪狗一样四处漂泊。

您现在还天天过着跟亡秦一样的奢华生活,听着那些小郑国、小卫国的流行歌曲儿。

我真是为您着急啊!

咱们的将士们还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您的随从官员们也都累得跟狗一样。

皇上啊,求求您赶紧回宫去吧,好好想想怎么跟老百姓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那才是天下人的福气啊!”

皇上一看这消息,立马就打了个滴滴回府了。

二月里,皇上发了个朋友圈:

“丞相、御史们啊,你们得给我推荐那些老实巴交、厚道实在、谦虚有礼、品行端正的人才。

光禄每年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给官员们打个分。”

哎呦,看来皇上还是个颜值控,喜欢人品好的小鲜肉嘛!

到了三月,皇上大手一挥,天下大赦,全民欢庆,这节奏,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不过那年天气也是醉了,又是下雨又是下雪,还下了霜,把桑树都给冻死了。

秋天的时候,皇上要去宗庙拜拜,刚出门,就想坐个楼船去。

薛广德这哥们儿就急眼了,跳出来拦着皇上的车驾说:“皇上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走桥上过吧,别玩心跳了。”

皇上说:“大夫你快把帽子戴上,别冻着。”

薛广德一脸坚决地说:“皇上啊,您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在这儿抹脖子,让我的血溅您车轮子上,到时候看您怎么进庙!”

皇上听了当然不爽了。

这时候,光禄大夫张猛这货就跳出来了,说:“皇上啊,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正直。坐船太危险了,走桥多稳当啊。您是圣明的君主,不能冒这个险儿啊。御史大夫的话,您得听听。”

皇上听了,点点头说:“嗯,训人也不带你这么直接的啊!”

最后呢,皇上还是乖乖听了薛广德的话,从桥上走了。

这薛广德,真是个敢在皇上头上动土的狠角色啊!

话说啊,那年九月,突然降下了严霜,把庄稼都给冻死了,导致天下大饥。

哎呀,这可把朝廷的几位大臣给急坏了。

丞相于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还有御史大夫薛广德,这几位老哥都以灾异为由,向皇上请求告老还乡。

皇上呢,也是个体面人,就赐给他们安车、驷马和六十斤黄金,让他们安享晚年去了。

这一下子,朝廷里可是空出了几个重要职位。

太子太傅韦玄成就被提拔为了御史大夫。

薛广德回到家乡后,把他的安车高高挂起,传给子孙看,觉得这是家族的荣耀啊。

咱再说说皇上吧。他在当太子的时候,就跟着太中大夫孔霸学习《尚书》。

等到他即位后,为了感谢师恩,就赐给孔霸关内侯的爵位,号称褒成君,还让他在朝中做事。

皇上啊,一直想让孔霸当宰相,可是孔霸这人为人谦逊,不喜欢权势,总是说:“我的爵位已经太高了,我哪有那么大的德行来配得上它呢?”

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啊,一直空缺着,皇上每次都想让孔霸来当。

可孔霸呢,每次都推辞,自己再三陈述不适合。

皇上看出他是真心实意的,也就不再勉强他,反而因此更加敬重他,赏赐也特别丰厚。

后来呢,戊子那天,侍中、卫尉王接被提拔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哎呀,这朝廷里的人事变动啊,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