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流年
第四部 许身意愿(八 史家村唱戏出状元)(旧版)

山河女儿

女生 |  古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金铃是一个唱戏的女状元。农闲后,人们生活越来越悠闲,再加上年关的来到,大戏的热闹,这件事又成为史家村及其周围十邻八乡人们议论和感叹的热门话题。

银铃母亲和其他孩子母亲不一样,她是史家村人土生土长的子女。其父早亡,其母纺纱织布把她带大,为她招了一个上门女婿,生下银铃几姊妹全都姓史。她曾与史文远开玩笑:“明儿给微儿也招个郎,和儿一样。”银铃母亲不但心灵手巧,女红在村里的媳妇娘儿们中有口皆碑,她待人接物做起事来聪慧逼人的势头,就连男人都逊她三分。她家在宗族意识比较浓厚的农村得以站稳脚跟,并且还比别人生活得好,全都是仰仗她和她丈夫一样聪明,会办事做人。大家普遍感叹她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这几年,金铃出落得越来越可人,同她一起长大的小伙子,有几个都瞄上了她。小伙子父母看着金铃长大,也都有心把她讨回来做媳妇,于是常常拿话试探金铃和她母亲。这些人中,就有剧团团长史文传。史有鹏和金铃一起长大一起在剧团唱戏,有时在戏台上还要扮做一对冤家。人们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时间关于金铃和有鹏的玩笑话随处可以听到。金铃一个姑娘家面对这些事情自有她应对的妙招。她母亲就不同了,对来自各方的攀亲话题,特别是出自史文传之口,她在人前总是半真半假地用一句玩笑话顶住:“我们史家村祖祖辈辈从来还没有听说过同姓人也能结亲。如果能的话,不如就把你的么女配给我的儿子,这样我在村里又多了一门亲戚,别人也不会再欺负我了。”回到家里,就对女儿严加管教。因此大家都只是讨得了口头上的便宜,真要成事走近她们,距离似乎还不小。

这个时候,据说国家有文件下达,说是要复兴地方文艺,繁荣地方文化,保护地方剧种。辰阳县文化馆、文工团根据这些精神,经常招集下面戏班子里有资质的学员进行培训学习。史家村辰河高腔剧团名震四方,红遍了半个湖南、半个贵州,剧团里的姑娘小伙们,理所当然地都成了辰阳县文工团每次培训的重要对象。史家村剧团每一次都能热热闹闹地去上八、九个人,一去就是一、二个月。县城烈士公园上的大纪念堂是辰阳县文工团的大本营,史家村剧团出众的姑娘、小伙在这里练习唱戏,这种笑笑闹闹、唱唱跳跳、不用落田下地的轻松生活,真是羡慕刹在家种田做阳春的年轻人。县文工团为了壮大自己势力,从前两年开始就在各剧团着手物色顶尖的角子,要把他们招集到自己麾下。这对唱戏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你被选中了,这就意味着你跳过了龙门,从此成为吃国家粮的城里人。这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能够去辰阳学习的姑娘小伙都拼出自己的全部能耐,他们要为自己将来唱出一个好前程。就在这种情况下,史文传正式托媒人上金铃家为儿子说亲。据说,金铃母亲开始还是那句老话,但是媒人的能说会道很快就让金铃母亲松了口。金铃母亲答应把金铃改父姓嫁给有鹏,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史文传把金铃送进县文工团以后再说。其实金铃唱戏功底非常扎实,与雷云儿的名声同样响亮,只不过她母亲为了稳操左券才出此计策罢了。一年前,全县演员们最后一次集训后,史金铃以她优美的唱段、敏捷的身手和年轻的面孔脱颖而出,被县文工团正式录取为吃国家粮的大戏演员。与她同时抓住这次机会的还有善良的莺子。人们议论她们的时候总是要感慨地说:“人那,不管做什么,只要做到了那一行的最好,就有出头之日!古人讲‘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道理还真不假。”

是的,自从金铃和莺子进入县文工团之后,这一年来,“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一句老话成了史家村及周围人们的口头禅。特别是在大众场合,像史家村在锦江河面上往来云潭、辰阳的船只上,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这个话题。

金铃跳过了龙门,哪有回头的道理?她母亲答应史文传,她进入县剧团后就把她许给有鹏的话,自然如风过浪平,算不得数。史文传是哑巴吃黄连开不了口。然而,史家村全剧团的人都知道,如果史文传不藏私心,进县剧团的也许就是雷云儿。有鹏心里悻悻然,在适当的场合,不免要把心中的闷气放出来:“我们院子谁不知道她秋红(金铃母亲)做起事来手腕子足啊?”这话传到金铃母亲耳朵,她站在自家门外理直气壮地放话:“老人古话讲:‘养儿求低亲,养女攀高门。’你有鹏若真有本事,我金铃还会不嫁给你?再说呢,我手腕子足什么?我金铃凭的是自己的本事!人家县里那么多行家看着,果然是我家金铃唱得不好,禁不成就是他们都不长眼睛不会看人?‘一家养女百家求。’我愿意把女儿嫁给谁哪个管得着?你下过聘礼吗?我接过彩礼吗?”这几句话一出笼,谁都做不得声。胜利了的金铃母亲,日子还和往常一样过,平时见了剧团里的人,自豪之余仍然是亲热有加。剧团里的人也想,县剧团毕竟是史家村剧团的上级主管部门,既然那都成了既定事实,多说又有何益?再说大家都生活在一块地方,出了门抬头不见低头见,伤了和气有什么好?不管怎么说,大家不能不承认,毕竟金铃她们为史家村剧团争了光!

人们议论金铃、莺子的同时,还要叽叽喳喳地对雷云儿说过不停。雷云儿的美貌胜过常人,和金铃比,她的唱腔也很出色,她是史家村剧团当仁不让的当家花旦之一。可是,在那仅有的一次机会面前,她输给了命运。金铃被县文工团选中似乎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她不但唱腔好,扮相好,比人更胜一筹的是,她舞起刀枪棍棒来,那一种轻盈和敏捷无人能及;别人动作不及她灵活流利酣畅。莺子被县文工团选中则更加让人为雷云儿叹息。莺子没有雷云儿、金铃俩人长得好看,个儿也不及她们高挑;她跳过了龙门是因为她把丫鬟的角子唱到了家。于是人们私下里传说,县里没有选中雷云儿,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结过婚,年龄也大了些。爱美的人们,从内心里为具备了美貌的雷云儿惋惜。在他们看来,县剧团把这么个美人儿都漏掉了,舍弃了,真是有眼无珠。

史家村辰河高腔剧团随着金铃、莺子的离去势力受挫,士气似乎也没有以前高昂。好在她俩都不是台人子女,就整个剧团而言,受到的影响还是不大。今年戏班子只大年三十那一天在村里搭台唱了一天一夜的戏,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他们一般人马闹哄哄地挑起行头到河边被一只船载走了。

史微只去唱戏的地方转了一圈,就到周姑家看电视了。村子里稀疏地有了三、四台电视,好热闹、看大戏的人相对也少了一些。

最近一年里,史家村戏班子不断传出丑闻。村里及周围邻近的人纷纷扬扬地都在议论,就像当初议论他们的戏唱得好一样,那叽叽喳喳的热情每个角落都有。史微也有所闻,但她不相信别人说的有关雷云儿与史洪亮的闲话。许多看戏的妇人对史洪亮是又爱又恨:戏虽唱得好,却也长着一对钩魂摄魄、害人不浅的“风流眼”。村里正经人家都说他不是好东西:“唱什么戏?!说是唱戏,却把人都唱坏了,把廉耻心唱丢了,把史家村的名声唱败了。”人们虽然这样议论,史微还是不相信有关雷云儿的坏话。在她心眼里,雷云儿就像一张画,是那么整洁、娇好、凄美,怎么会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呢?银铃低声告诉她:“戏班子里早就有人在‘和烂’。我姐姐还没有去辰阳唱戏时,她就对我妈妈说过。我妈妈不让家里任何人在外头乱讲,免得惹祸上身。我妈妈当时就对我姐姐约法三章,还老过(事先申明告诫)台人,不然就不让我姐姐唱戏。”银铃没有向史微证实史洪亮与雷云儿的闲话,不但如此,她还像大人那样对史微说:“那种事无凭无据的,谁敢乱说?要是让人家家里人听见,看他不马上飞就来撕烂你的嘴!你读你的书,管这些闲事做吗?”史微已经打开了通向古今中外的门窗,在村里她除了偶尔与好伙伴说说话外,几乎很少迈出屋前石阶。

不知什么原因,史微和雷雨儿疏远了。就史微而言,她并没有要疏远雷雨儿。每次两人相遇,史微都热情地和雷雨儿招呼;但雷雨儿不管史微热情,转身走掉了。史微也曾为她特意去她家玩耍过两次,但已无法改变这种隔阂。想起曾经的亲密,史微心里怅怅的。

假期里,史微做不到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复习。她和赵思雯往来甚密。她们隔三差五地互相走动,不是带来这本书,就是送去那本书,俩人碰在一起,天南地北就有聊不完的青春话题。看到女儿如此没有自我制约力,史文远痛心疾首:“你在学校学习也像在河里和人家划龙船比赛一样。你看一看,别人在快速使劲地划动潮板使船嗖嗖地前进;你倒悠闲得很,让你的船儿象河里的木排,慢悠悠地任它自流。不然,你的成绩还会是这样吗?学习是力争向上,你不加油,你怎么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