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二十三、宣王来亲政(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公元前828年,名义上的周天子姬胡在郁郁寡欢中病逝,谥号“厉”,史称周厉王。这个“厉”,体现了当时国人对他的憎恶,将他列入了暴君的行列,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世人唾骂。

同年,太子姬静继位新一任周天子,史称周宣王。

同时,周、召不再执政,由天子姬静亲政。

由此可以看出,姬静的品行和才能,是得到了权贵集团认可的。

姬静即位,在政治上延续共和行政的政策:任用贤臣,广开言路,不与民争利等。上位之初,君臣和谐,可以用垂拱而治来形容了。

第二年,姬静还下诏废除了天子藉田礼。

“籍田”即为王田,是直属于周王管辖的田地。宣王之前,每年春耕时节,天子都要举行藉田礼,鼓励农人耕种;到宣王时,由于战事频繁,无暇顾及农事,再加上大量公田私有化,井田制已难以继续,藉田礼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于是宣王宣布废除藉田典礼。

姬静这一决定究竟是顺势而为,还是无奈之举,现在已不好考证。

从侧面也可以说明,从周恭王承认土地私有制开始,将近八十年的发展,土地私有化的进度之快,已然严重破坏到了周朝的经济基础井田制。

原先,周天子享有天下所有资源的所有权,而诸侯、卿士、平民等只有使用权。随着周王室实力的下降,诸侯、卿士权贵实力的增加,此起彼伏。两相博弈之下,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再到周厉王对山林川泽征收专利税的失败,意味着周天子权益的进一步缩水。

等到姬静即位,王室所拥有的土地,已经支撑不了朝廷的开销。在此情形下,姬静所幸废除藉田制,改为收税制。

在《诗经·大雅·菘高》中,有“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之句。“彻”在字典中,有“丈量”、“测量”之意。但在这里,并没有这么简单。

朱熹《诗集传》云:“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就是丈量土地面积,明确要交的赋税。

从中可以看出,姬静一朝,对天下土地重新进行了一次丈量,既彻底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也明确了赋税法。

以往井田制时期:一井分为九个方块,一方块为一百亩,一人负责一方块,并拥有独自收益;但,最中间的一方块,由八人共同负责,其上收益,归国家所有。这是最初的税收制度,以劳代税。

这项政策,将每一个国人,控制在了每一块土地上,使其劳作,从生到死。而且,税收也并不繁重,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更维持了国家的稳定。

当然,时移事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需要人口的流动。同时,生产工具的改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已不需要太多人口。又同时,人口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急需寻找生路。

这时的井田制就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制度,注定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不管怎么说,姬静一朝实行的税收制改革,是顺应时代需求的。

但对以姬静为代表的周王室来说,这项政策意味着,王室彻底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权,连名义上的拥有权也没有了。

造成的后果就是,各诸侯国内的国民只知感恩诸侯王,不知感恩周天子。各诸侯国的凝聚力,逐渐增强。而周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弱。

当然,诸侯分封制的结果,必然是诸侯越来越强,王室越来越弱,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拜托不了的困境。

公元前826年,姬静即位第三年,曹国发生内乱,鲜杀其兄国君幽伯,自立为君,是为戴伯。

曹国是姬姓诸侯国,属于王室集团阵营的。

自己集团内部出现了这种犯上作乱的大事,周天子姬静竟然没有任何措施,加以制裁。可想而知,即使在王室集团内部,周天子的权威也不是绝对的存在。

公元前825年,西戎国发生内乱,与周王室交好的赵大骆子嗣一部,被其他犬戎部落攻击。赵大骆子嗣一部不敌,逃入西申国境内,寻求周朝王室庇护。

于是,周天子姬静封秦仲为大夫,命其进攻西戎(活动于甘肃中部的游牧民族)。由其领二师军队,去支援西申国,抵挡犬戎军的入侵。

公元前824年,秦仲攻西戎,被杀。

秦仲嫡长子,嬴姓赵氏,名祺,继承秦仲官职,继续领兵。

姬静召见秦祺兄弟五人,欣赏他们的勇武,派给他们七千士兵作为支援,让他们率领前往讨伐西戎。秦祺等人获胜而归。

周宣王于是封秦祺为西陲大夫,并将原赵大骆子嗣之族所居住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赐给秦祺。

公元前823年,猃狁(即犬戎)部族入侵周国,至泾水北岸附近。

姬静命国舅申伯、太师尹吉甫率兵,阻击猃狁军。双方于鼓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展开决战。在尹吉甫的出色指挥下,击败猃狁军,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这几年,主要大事就是抵御犬戎的入侵。

周天子姬静除了自身军队,能倚靠的主要是西申国和秦仲这一支嬴氏世族。西申国就不说了,是周王室的姻亲。而嬴氏世族,连诸侯国都不如。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形是多么困难。

那么,除了这两个诸侯国,还有没有其他诸侯国出兵协助呢?

史书上没有具体记载。

但,在《公羊传》书中,有夷父颜“尝有功于王室”一说。夷父颜是邾国国君,而邾国是鲁国的附庸。鲁国又是姬姓诸侯国。在此可以推测,邾国跟随鲁国,一同出兵,阻击犬戎的入侵。

再继续推测,鲁国是姬姓诸侯国的大国,威望也是很高的。所以,其他姬姓诸侯国,应该也出兵助阵了。

不过,鲁国等诸侯国出兵不多,也就没有被记录在史书中。

击退了西戎、猃狁这两个强大的犬戎部落,平稳了差不多六年时间,一部新的犬戎族又来抢掠了。这部犬戎叫狁人。

由于狁人军人数不多,周天子姬静就没有叫西申、秦两个诸侯国协助,而是命令方叔统率西六师主力,出动三千辆战车,成功击退狁人部。

同年,鲁国国君姬敖带着大儿子姬括和二儿子姬戏去拜访周天子姬静。

姬静非常喜欢姬敖二儿子姬戏,要求姬敖立姬戏为鲁国世子。姬敖很为难,迫于压力,便答应了下来。

看来,姬敖对姬静还是忠心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周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提升了不少,坐稳了王室集团内部的大哥地位。

鲁国君姬敖带着两个儿子来拜见,也是表忠心的。只是他没想到,这一番表忠心,却让周天子姬静看上了二儿子姬戏。着实为难,却不得不办。

因为周天子确实有立诸侯国世子的权力。虽然,以往都是照章办事,搞搞形式,但没有周天子盖章认可,诸侯国自己立的世子,就“名不正”,是要被耻笑,被攻击的。当然,诸侯国立世子,基本都是立嫡长子,都是按照规矩办事。周天子也就没有理由插手此事。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在公元前982年,鲁国姬沸谋害其兄长,篡位鲁国国君。

在公元前910年,周天子姬囏病逝,姬辟方趁机夺位,史称周孝王。

在公元前826年,曹国发生内乱,鲜杀其兄国君幽伯,自立为君,是为戴伯。

这三个例子在前面都已讲过,就不再赘述。简单一句话,谋权篡位的事情都有了,废长立少,也就不奇怪了。

卿大夫樊仲山听闻了此事,劝谏道:“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

此话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什么意思呢?

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王权统治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根基,嫡长子就是“名”,只有嫡长子继位国君,才是名正,说出的话才有威严,才有人听从。非嫡长子继位呢,则是名不正、言不顺,则不能成事,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和衰败。

可惜,姬静没有听进去,还是执意要立姬戏为鲁国世子。

在这里分析一下,姬静作为嫡长子继承的天子之位,按理说是享受了这份政治红利的,应该维护这种制度才是。但,姬静在插手鲁国世子之事上,却执意要立非嫡长子的姬戏为鲁国世子。这是为何呢?

第一种可能,姬静是个率性而为的人,不愿墨守成规。第二种可能,姬戏确实聪明伶俐,比鲁国嫡长子姬括更有才能,或者是表现得更有才能。第三种可能,姬静要培植亲信势力,也就是能完全支持他的诸侯势力。

综合来看,姬静作为历史上一个有所作为的周天子,是有其政治智慧的,不是一个任意胡为的人。所以,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姬静,内有贤臣辅佐,外有部分诸侯支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势必要大展拳脚一番,复兴周朝王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