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二十二、周召共执政(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姬胡用铁血手腕,大刀阔斧,对国政进行改革,严重触动了权贵和平民的利益。可是对于反对声音,姬胡没有疏导,反而用更严厉的手段,强势打压。他派人监视国民,只要有人敢诽谤他,就抓来杀了。如此血腥统治,虽然一时平息了反对声音,却在国民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仇恨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要爆发的。

当时,宗室权贵重要代表召穆公站出来,提出反对:“堵住人民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人民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人民的人要开放言论,使人民敢说话。”

“因此,天子治理国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见辗转上达天子,左右近臣要尽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

“人民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人民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人民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人民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人民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的能有几个呢?”

用左丘明《国语》中的一个成语来讲,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言论自由很重要,可以疏导负面情绪。情绪就像水一样,一时堵住了,只会越堵越多,总有奔溃的时候。

姬胡却不以为然,只要自己听不到,就没有烦恼。

最终,在公元前841年,国民的负面情绪爆发了。他们拿起棍棒、铜器、铁器,集结起来,攻打王宫,要杀死周天子姬胡。

姬胡在军队的护卫下,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天子姬胡,转而寻找太子姬静。

还好,召穆公召虎将太子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虎家,要求召虎交出太子。

召虎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君王会认为我是因为愤怒而杀死太子吧?身为人臣,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待奉天子呢?”

见无法说服愤怒的国人,召虎只好交出亲子,冒充太子姬静,任由国人处置。并且,召虎主动站出来,安抚国人,约谈各方势力,才将暴乱平息下来。

经过权贵和平民的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废除专利税;废除天子姬胡的权力,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

其实,这次暴乱的最大获利方,是宗室权贵集团。平民们只是得到了不交专利税的权益,便知足了。所以,平民是最容易满足的阶层。

可惜,姬胡不知道这个道理,没有获取平民的支持,导致他执政的失败,被国人抛弃。

当然,这中间,估计少不了权贵们的谋划和操作。平民是一团散沙,没有外力的作用,根本无法聚沙成塔。也只有在权贵们的推动下,他们才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暴动,赶跑周天子。而且,周天子跑了之后,就回不来了。

周天子姬胡,就这样被他的国民抛弃了。他一直躲在彘地,直到去世,都没有回到国都镐京。

这一年,周朝开启了一段奇特的历史,一段废弃了周天子执政,而由两位公爵共同执政的历史,史称共和行政。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不是政治制度上的意义,而是历史考证上的意义。因为,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在此之前,中国的历史只能是传说和半信史,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共和行政,一共十四年。

翻看史书记载,寥寥数笔,不是哪个诸侯国国君死了,就是哪个诸侯国国君继位,平平无奇。似乎,这十四年里,从上到下,无为而治,一派祥和。

真是情况如何呢?

我们可以从一场伐楚之战,可以窥探一二。

共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832年,周定公、召穆公以太子姬静的名义,下诏讨伐楚国。他们命令方叔率领豫南诸侯伐楚。结果,方叔大败。

楚军乘胜追击,周朝危急。

西申国国君申伯主动带兵驰援,击退楚军,维护了周朝的统治。

豫南诸侯,几乎全是姬姓诸侯。

楚国,申国都是异姓诸侯。

两者一对比,可以看出,王室诸侯的实力,已经被异姓诸侯的实力超越,权力天平发生了变化。

而从周、召急于发动伐楚之战来看,楚国的扩张,应该损害了姬姓诸侯的利益。特别是豫南诸侯们的利益。

虽然,周国及姬姓诸侯国联军,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失败了。但并不代表,周朝就此彻底衰败了。

相反,共和行政十四年,为周王朝的再次中兴,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治政人才,有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等人。没有天子的干预,他们的才能得到了体现。

对这些人的身份,我简单做一个概括。

召穆公是召公奭后代,是宗室重要权贵。虢文公、韩侯是姬姓诸侯。尹吉甫、程伯休父、申伯是异姓诸侯。显父、仍叔、张仲是官宦世家,卿士权贵。仲山甫是平民。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重要,一个是尹吉甫,一个是仲山甫。

尹吉甫最为全才,是姜子牙似的人物,不仅在治政、军事上有杰出的功绩,还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十分了不起。在周宣王一朝,位列三公之一的太师,被称颂为“文武吉甫,天下为宪”。

仲山甫则是改革家、经济家,在职期间,主导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极力并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工商业,为周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周宣王时期,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太宰,可见其功勋卓著。

这些人囊括了周朝的各个阶层。体现了,周、召执政时期的政治理念,就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这种制度,无疑是进步的。既照顾到了各个阶层的利益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阶层的交流和流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以仲山甫为代表的平民阶层,得到了权贵阶层的重视,打开了一条向上流通的缝隙。这才是这场国人暴乱,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诸侯国国君入朝担任卿大夫,也是这时候开始的。这就意味着,诸侯们开始逐渐进入中央,打破了原先中央权贵与地方权贵的平衡,开始互相流动,最终走向合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