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十三、荆楚难征伐(旧版)

懒也要努力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昭王十六年(前980年),昭王姬瑕亲率大军行至东夷,准备进行一次大扫荡,彻底铲除东夷人反叛敌对势力。

事件起因是大概如此: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强横的方国荆楚,与虎方、扬越等方国结成同盟,要挑战周朝的权威,不断侵袭曾、邓、鄂等周朝诸侯国;曾、邓、鄂等诸侯国不堪其扰,向周朝求救,昭王便决定亲率大军征伐荆楚等方国;荆楚得知消息,便暗中与东夷人取得联系,怂恿他们造反;齐、鲁、徐等诸侯国得知东夷人有造反倾向,也立即上奏天子昭王;最后,在太史等人的强烈劝谏之下,昭王才决定率大军到东夷走一遭。

昭王姬瑕好武,常年田猎,早就幻想着率大军征伐四方。上朝听政这事,对他来说,简直是太没挑战性了。他早就腻烦了。正好,曾、邓、鄂等诸侯国向他求救,如此良机,他岂可错过呢。

姬瑕兴奋不已,不顾太史等大臣劝谏,一意孤行,率领大军(其中有诸侯国军队),从镐京出发,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他要征伐四方不臣之国,建立伟大工业,传于后世,岂可坐镇朝廷呢?

姬瑕虽好武,却也不是鲁莽无谋之人。他没有一到东夷,就乱开杀戒。而是认真听取了齐、鲁、徐等诸侯的意见,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军事演练,用以威慑东夷人,使他们顺服。

东夷之人,好勇斗狠,只有争胜之心,没有服输之心。从商帝辛到周昭王,将近一百多年,他们虽然被打败了,被征服了,但他们一直没有断了抗争的心思。

不过,经过周公东征,殷商、东夷等一波最为顽强的反抗势力,已被消灭。之后的,又有齐、鲁、徐等诸侯国好几代开明国君的统治,东夷反抗势力是越来越弱,反抗份子越来越少。

昭王姬瑕知道这种情况,明白东夷人翻不起大浪,最多小打小闹,造不成多大危害。但为了不至于两线开战,昭王还是来了东夷。不光来了,他还从北往南,直接从东夷人各部落中穿过,向他们展示周朝大军的军事实力。战车浩浩荡荡,震人心魄。

东夷各个部落都人心惶惶,深怕被昭王当做“杀鸡儆猴”的那只鸡,纷纷奉上美女、珍宝,表示永远臣服,不敢有丝毫反叛之心。

昭王耀武扬威一番之后,大军集结于汉水北岸,建立行宫,驻扎休整。再诏告曾国、邓国和鄂国等各诸侯国,下达征伐扬越国的旨意,同时在汉水中洲积贮军事物资,为渡汉水做准备。

第一战,昭王为了求稳,选择攻打荆楚、虎方、扬越三国实力中最弱的扬越。

在曾国、邓国和鄂国等南方各诸侯国的舟船接应,大军顺利渡过汉水。大军在南岸攻破扬越防守驻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下扬越国都城铜绿山。扬越国国君则率主力退缩到群山之中,隐藏不出。

搜索无果,寻战不能,昭王不得已,搜刮干净扬越国的国库,才下达回师令。大军北渡,在唐国境内,昭王大会诸侯,大宴群臣,论功行赏,一派喜气洋洋。功大者升职加薪,功小者赏赐钱财,人人有份,人人高兴。

但昭王喜悦之余,有些许的不甘。此次率军南征,与他想象的有差距,他原本期望一战大胜,歼灭扬越国,活捉扬越国国君,震慑四方宵小之徒。但,胜是胜了。可惜,扬越国国君是个软蛋,躲在大山中不出来,实在可恨。

扬越国被打怕了,可荆楚国却不怕。荆楚人认为是扬越人软弱,不是周军强大。荆楚人还叫嚣,若是周军敢进入荆楚国境内,就叫他们有来无回。

荆楚人很嚣张,昭王很愤怒。

于是,两年后,昭王率大军南下,攻伐荆楚国。这次,他任命祭伯为先锋统帅,率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前面开路。

祭伯,名不详,他是周公旦之子,鲁国君伯禽之弟,被周成王任命为卿士,三公之一。后封到祭地(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以祭为氏。

开始时,形势相当不错。姬伯的先锋军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向南推进,非常顺利。

但,意外发生了。就在大军渡汉水时,突然狂风骤起,电闪雷鸣,惊天动地,暴雨倾泻,舟船倾覆三分之一,损兵折将,将士惊恐,军心丧失。

昭王震怒之余,又有恐惧,害怕荆楚国有天神庇护。他心有不甘,但无可奈何,只能回师镐京。

对于祭伯,昭王也没有降罪。毕竟,狂风鄹雨这种天罚,是人力不可敌的。

对于那些死去的将士,昭王下令抚恤,以示安慰,也就罢了。

又过了五年,于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昭王姬瑕此时五十多岁了。但他是人老心不老,心中意气犹在,因为对荆楚耿耿于怀,他再次集结大军南下,征伐荆楚。

这次南征,昭王寄予厚望,带上了周朝最强的精锐部队,誓要不灭荆楚不回师。

这次的先锋统帅,依然是祭伯。祭伯勇武有谋略,还善于拍马屁,昭王是很受用的。

第三次南征了,大军轻车熟路,顺利渡过汉水,攻入荆楚之地。开始很顺利,后来就陷入了苦战。

其实,并不是周军不勇猛,实在是荆楚军有地利之势。荆楚腹地之中,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又多沼泽、迷雾,就像迷宫一样,将周军分割,难以集结。

况且,周朝大军以北方人为主,擅长骑战,却不善水战。在荆楚腹地,到处都有水,被擅长水战的荆楚军偷袭,周军是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小战不断,大战没有。

周军陷在荆楚腹地,进退两难。更危险的是,周军之中还出现了疫病,有传染的迹象。

一系列的变故,让昭王焦头烂额,他恼怒之后,开始考虑撤军了。

但,他很不甘心,极不情愿撤军。如果他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师,无功而返,那将是他一生的耻辱。作为骄傲自大的他来说,怎能容忍失败,被后人耻笑。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放在姬瑕身上,最合适不过。

昭王辗转难眠,经历了两个月的苦战之后,看不到攻灭荆楚的希望,才无奈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但,这次回师,却成了昭王的人生终点。

大军北渡汉水时,老天又跟昭王开了个玩笑。

那天,原本晴空万里,微风宜人,是个渡江的好天气。

可就在周朝大军渡到一半时,天空突然响起惊雷。接着,狂风骤起,阴云密布,暴雨倾泻。最后,昭王所在舟船倾覆,昭王溺亡于汉江水里。

呜呼哀哉,非我无能,乃天意也!

昭王临死之时,或许会大喊一声,替自己辩解。他有雄心壮志,可惜没有雄才伟略,也没有好的运气,无法建立被世人称颂的功勋,无法被后人膜拜敬仰。

反而,他成为了帝王的反面教材。

后世的司马迁,将此事记录在《史记》中,他认为昭王的死,在昭王十四年夏四月初八那天,就注定了。因为那天,天降异象,证明了太史“王道微缺”的言论。王道有缺陷,就是昭王有缺陷;昭王有缺陷而不改正,必然要导致失败。

从结果往前推原因,来证明理论,这是很容易的。如果知道结果,每个人都可以指手画脚,对做错事的人提出理所当然的批评。但如果不知道结果,又如何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