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荣耀之大唐天子
第六章 夺权谋势(旧版)

孤舟泛蠡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数十载风光无限,落一朝凄凉悲怆。

今天的故事,依然来自于那场血腥政变。武德九年李世民成功从老爹李渊手里夺走皇权,被迫退休的李渊终日将气撒在女人身上。老当益壮的李渊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口气给李世民创造了近二十位小老弟。忙于接班的李世民无暇顾及老爹的私生活。拿走了属于老爹的皇位和权力,总不至于再剥夺他的荣华富贵。虽然已经坐上皇帝的宝座,但是朝廷的行政权力依然掌握在武德朝那帮老家伙手中。帝国权力中心刚刚经历生死激战,天下人心惶惶,全国各地都在持观望态度,疑惑这位年轻的新皇帝将带领帝国走向何方,是如汉武帝般开创盛世霸业,还是似隋炀帝般落得二世而亡。

想要做一个好皇帝是非常艰难的,每天睁开眼就得想法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靠老天爷赏脸风调雨顺,在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后,就得想着如何致富。优越的政策扶持,公平的社会环境,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努力奋斗,从吃饱到吃好产生质的飞跃。又要提防臣属叛乱,毕竟皇帝也很脆弱,说不准一夜醒来就换了人间,从历史经验来看,众多前朝皇帝在失势后只好去阴曹地府再就业,所以皇帝时刻都得提防臣子背叛自己。那么问题又来了,全国每天大小事情都能写成文件送到你的办公桌,看或者不看随便你,但是大事需要你拿主意,否则臣下浑水摸鱼就可能导致农民革命。所以优秀的皇帝例如朱洪武、雍小四都是非常勤奋且敬业的,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不是批奏折就是在批奏折的路上。终于国泰民安、臣属竭智尽忠,你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吗?那你就该考虑调岗了,周边蕞尔小国跳起来敲你波棱盖,你觉得是否应该锤它?锤它就要劳师远征,耗费钱粮,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国库很快就见了底。选择忍让那它得寸进尺,杀你子民、掠你边疆,长期放任自流极易造成边军与其勾结导致尾大不掉,进而威胁中央统治政权(比如努尔哈赤)。综上所述;做皇帝很难,做一个好皇帝更难;虽然权力很诱人,但能否掌控皇权得凭真本事。

继续我们的故事。政变的成功让李世民拿到诱人的权力,李世民继任大唐帝国新任皇太子。此时皇帝李渊依然健在,失去政治方向的关陇贵族依然存在,依然顽固的生存于朝堂的中枢和角落。从皇太子到皇帝,仍然阻隔着“万重山”。自知失势的李渊也很识趣,于政变三个月后让出了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彼此之间默契的演完“三辞三让”的戏码后,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戴上王冠。

李世民如愿登基称帝,但朝政中枢还是被武德年间那批老不死的占据,他们抱团结党把持朝政,丝毫没有换领导的紧迫感。导致贞观朝的很多新政令都推行不下去,新人新气象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在贞观初期。他们结党聚群与李世民唱反调,本着气死人不偿命的态度,李世民恨不得拿刀当场捅他个透心凉。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该死的史官可不会记录你的冤屈,他们只会在记仇的小本本上书写李世民“残害忠良”。虽然李世民也不是什么善茬,但对待这帮老狐狸还真是没点好办法。当然老狐狸们所担心的,也不过是自己的退休待遇问题,利益才是永恒的!当然是人就有弱点,办法还是有的,比如给他们办养老保险勒令退休,再比如明升暗降放到一个抄抄写写的清水衙门,反正只要不让他搅和在中枢决策系统中,眼不见则心不烦就好。

武德朝那帮老臣,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说句实在话是帮助了李世民大忙的。他们是李渊创业的老班底,代表的是关陇旧贵族的利益,得罪他们后李世民能不能坐稳皇位还真是个大问题。捧得起大唐,自然也踩得扁帝国!玄武门之变后,就是他们率先认清现实,主动劝李渊放弃抵抗,才使得没有因权力漩涡的风浪而波及到国家的安定。否则仅凭控制李渊,是无法完成掌控天下的重大目标。倘若关陇贵族拼死抵抗,李唐集团覆灭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毕竟没了老李家,还有老王家。李渊的人身安全就是保证李家天下的枢纽,所以李世民是不能干掉李渊的,他不能拿族谱去冒险,原因在于:一、李渊是关陇旧贵族的代言人,代表着关陇贵族的利益,利益枢纽身亡,关陇贵族必然激烈反抗,那么下一个上断头台的就是李世民自己,君不见关陇子弟抛却杨家,隋国二世而亡的典范乎?二、只要李渊还活着,禁军就不会轻举妄动,而如果皇帝非正常死亡,禁军大概率是要平乱的,这是他们的职责,而治乱之源不言而喻。三、贞观元年四月长乐王李幼良因不满李世民的利益分配而发兵叛乱,打算重新迎接退休的李渊复位,得到一众功勋的支持;贞观元年燕郡王李艺在泾州作乱,宣称密奉李渊敕令。虽然叛乱很快被镇压,但是却反应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李渊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轻易可以取代的,一口吃成的胖子,就容易心肌梗死。综上所述:李渊的生命比死亡价值更大。那么能让李渊心甘情愿配合工作的,唯有武德朝老臣的劝说,他们在李渊心中的政治地位高于李世民,同时也是李家修复破裂父子关系的纽带。所以他们自恃功高不把新皇帝放在眼里,也是彰显自己的权威的一种方式。

李世民作为新皇帝,就必须要维护皇帝的威严,他是真正的一代雄主,他不可能也不愿意做一个傀儡。俯首甘受武德朝老臣的气,那舍身造反就变得毫无意义。想要维护皇帝的权威,就不能任用这帮跟自己对着干的老臣,现在必须要启用天策府的心腹能臣,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跻身要职担当大任。想要取代武德朝老臣,可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事情,没有谁会愿意放弃已经掌握的权力,毕竟曹爽这样的笨猪几千年才产生一个。

早在李世民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为掌权做准备。武德九年七月,距离政变后仅一月有余,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帝国中枢系统进行一场特殊的人事调整。以高士廉为门下侍中、房玄龄和宇文士及为中书令、萧瑀和封伦为尚书省左右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七位高级官员中有五位是李世民的支持者,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取得了人事任免权和兵权。一次简单的人事调整,老谋深算的李世民既给足了旧贵族面子,又巧妙的安插己方势力登场。同时又获得武德老臣的支持,为顺利登基奠定坚实基础。

掌控尚书省的左右仆射萧瑀和封伦,虽然同为前朝老臣,但二人素有嫌隙,向来不睦,于李世民来说这样的安排最好不过。且说封伦的人品是真令人不齿,他与萧瑀同掌尚书省,两人一起商量定夺的事情,到皇帝李世民御前封伦就变卦了,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不屈精神,风往那边吹他往哪边倒。堂堂帝国宰相如此首鼠两端,让萧瑀大为恼火,这等令人发指的“卖队友”行径,导致二人关系很是紧张。封伦病故后太宗皇帝赐谥曰“明”,直至贞观十七年(就是李世民绘凌烟阁功臣像之年),唐临和唐俭等人弹劾封伦阴持两端、谄媚狡诈,才被李世民削夺谥号爵位。可能当时李世民是想把封伦请进凌烟阁,却没想到从角落里捡起封伦那落灰的个人档案翻看后,就发现如此让人尴尬的事情。

趁早不如赶巧,机会降临就得牢牢抓住。尚书左仆射萧瑀因与陈叔达在朝堂上争吵不休,御前失仪冒犯天威导致李世民无比震怒,将其二人全部贬官回家反省。李世民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这些老家伙,这两人就自己送上门来,不尊重领导是万万不能的。此时的萧瑀与陈叔达身居高位,因这点小事就被削夺官职,正是李世民有意拿此二人开刀,以震慑武德老臣的有力证据。因为李世民压根就不是狭隘之人,魏征多次当面顶撞他,不仅没动魏征分毫,而且各种赏赐送不完。所以这二位并非错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而是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世民立威的工具。

贞观元年六月右仆射封伦病故,右仆射的位置空缺出来。左相罢官右相病亡,尚书省的工作无人主持。或许是为安抚武德旧臣那颗浮躁的心,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又或许是为给贞观朝新人铺路。李世民再度启用被迫提前退休的萧瑀任左仆射,以便七月推举大舅哥长孙无忌上任右仆射,夺权计划正式启动。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最忠实的铁杆粉丝,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居功至伟,况且还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这样的人无疑是李世民最坚强的依靠。八月门下省侍中高士廉因私藏黄门侍郎王珪密奏而被贬谪出京城,让他有多远就走多远,不要再让人看到他,紧跟着户部尚书裴矩也提前投胎去了,政敌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夺权之路的顺畅令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贞观元年十一月,大唐著名外交家唐俭奉命出使突厥,萧瑀因思念在突厥避难的嫡亲姐姐、故隋萧皇后,私下里请唐俭帮忙带封家信给姐姐。此事本无可厚非,但非常时刻,李世民又怎么能轻易放弃良机,他毫不犹豫的将左仆射萧瑀撤职。处于政治漩涡的文官便于收拾,手握兵甲的武将则难以对付。而武将虽强但也并非毫无破绽,只要为其扣上谋反的帽子,基本就可以拿捏了。很快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大将军刘德裕就将“刀子”递给了李世民,因谋反被年轻的皇帝干掉。当然萧瑀属于太上皇李渊的老班底,也并没犯什么大错,况且如今老李渊占据着太极殿不肯动迁,结结实实的恶心了李世民一回,李世民也不能将事情做绝,很快萧瑀便官复原职。

接下来笔者将系统阐释隋唐时期的官僚体系,以便开展后面的故事情节。唐承隋制,沿用三省六部制,中央分为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三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为全国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尚书省留设尚书令一职,官居正二品,统摄吏、兵、户、礼、刑、工六部,鉴于尚书令权势极大,所以尚书省一般不设长官,仅有隋朝的名臣杨素(杨玄感之父)、唐初秦王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一职。尚书省常设左、右仆射主持工作,官居从二品,总理尚书省大小事务,后期又划分为左仆射监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监管兵、刑、工三部,且左仆射地位一般要高于右仆射。中书省设中书令一职,负责协助皇帝进行政令的制定工作。门下省设置侍中,主管审议政令的普适性和合理性工作。但中书令和侍中却只有正三品的衔职。初唐时期为防止相权过大而压制皇权,三省长官均称宰相,但是在品级规定中,尚书省长官的职级是要高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

现在切回正题。公元629年,李世民和裴寂这个年都过的挺闹心,因为这一年正月李世民强行结束掉裴寂的政治生涯,将他贬谪出京,武德朝一代大佬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李渊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也被李世民拆干净了。裴寂是太原起兵的从龙肱骨之臣,是武德朝第一功臣,且是玄武门之变后首劝李渊认清现实的人,裴寂的认可代表着关陇势力的认可。政变后李世民将殊荣给予裴寂,贞观朝唯一食封一千五百户之人,就连长孙无忌、尉迟恭都为裴寂让了路,作为李世民在争取关陇贵族的认同及裴寂劝导李渊退位的交换条件。二月中书令房玄龄、兵部尚书杜如晦顺利入职,继任尚书省左、右仆射,兵部交由李靖接受掌管,为后来的唐突大战埋下伏笔。大唐集团高层的一系列重大人事任免,标志着武德朝正式宣告结束。

仅仅三年李世民便将权力收回手中,李渊留下的武德朝勋爵宿将死的死、贬的贬,政治中枢最高长官均已安排自己人,凭借极强的政治手段迅速瓦解武德老臣分权的难题,李世民的如意算盘打的洛阳城都能听见。当然自己人用着既放心也舒心,抛开武德老臣把持朝政搞政治对抗不配合暂且不谈,倘若他们掌握了权力,万一哪天也复制玄武门事件,重新扶持一位李姓皇子接掌权力,恐怕李世民全家的脑袋也得挂到城墙上去。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向来没有对错和立场,唯有成功者才有活下去的资格!

老李渊也自知大势已去,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也只不过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迟暮老人而已,他早已丧失当年的鸿鹄之志。随着裴寂的离开,李渊明白属于自己的时代彻底终结,他让出了太极宫。如今的李渊有点力不从心,曾经只属于自己的权力如今也迎来了新的主人,虽然夺走这一切的人是自己的儿子,虽然这个人曾与自己并肩战斗横扫天下。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退居二线的老李渊只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女人身上去,在他做太上皇的那段时间,著名播种机李渊沉迷于造人运动中。一代雄主李世民逐渐掌握了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并将带领他们扬威寰宇。一个崭新的时代,悄然降临在华夏大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