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荣耀之大唐天子
第十章 帝国双璧(旧版)

孤舟泛蠡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辅盛世帝国双璧,奠鸿基双星连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的人如同闪耀的彗星般划过华夏的夜空,短暂而又耀眼。一代代名将用卓越的功勋将自己推向台前。同时也有很多武将组合,他们配合默契,作战迅勇,令敌人闻风丧胆。前有秦国王翦王贲父子两代助力秦始皇一统八荒;中有西汉卫青、霍去病双子连环同辅汉武帝拓土开疆;再有初唐李靖、李勣帝国双璧辅佐唐太宗扬威四方;后有徐达、常遇春协佐明太祖定夺中原;再往近代李宗仁、白崇禧相互配合台儿庄血战倭奴,更多的名将组合比比皆是,为华夏九州努力奋斗着……

大唐的历史中名将如云,猛将如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帝国双璧——李靖、李勣。今天咱们来细细盘点一下,李靖、李勣究竟有多厉害,能在强者辈出的大唐脱颖而出,成为比肩卫霍、启迪徐常的杰出代表。

李靖,本名药师,父隋朝赵郡郡守,也是出身名门啊。在李药师很小的时候与隋朝名将、他的舅父韩擒虎探讨战略决策,竟能得到韩擒虎的认可,可见天才是99%的天赋加1%的汗水组合而成的。

早些年李渊与李靖同朝为官,两人也闹过不愉快。李渊奉命北击突厥,李靖想把李渊当作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打算到江都向班主任隋炀帝告状,因长安道路阻塞不通而放弃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而李渊也翻开记仇的小本本给李靖记上了一笔。随后李渊起兵进占长安,李靖成了李渊的俘虏,爱记仇的李渊翻开小本本一瞅:哎呦呵,李靖这小子当年告发过我。爱杀人的李渊心又痒痒了,叉出去砍了吧!李靖眼瞅着李渊动真格的,内心慌的一批。他大叫说李渊你这人不仗义啊,你想成大事却要杀我这个义士,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儿嘛?(这个桥段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当年韩信用的就是这招儿)。李渊也觉得这事做的不地道,恰好李世民也给了老李一个台阶下,算了算了,原谅他李靖一回吧!老李渊也顺坡下驴饶恕了李靖。

武德三年老李渊打起了江南萧铣的主意,原本想把军功送给宗室庐江王李瑗,这家伙不争气,被萧铣胖揍几顿,眼看着就要摆不平了。李渊无奈只能及时将李靖从捶王世充的火线上调往江南协助李瑗,李靖虽然小胜几仗但仍收获不大,老李觉得肯定是李靖这小子记仇不肯出全力,于是私下敕令硖州都督许绍:李靖如果不老实的话就把头送到京城来。许绍是个惜才的人,他可不愿背负杀害李靖的骂名,所以请求老李消消火,现在的江南确实是一根难啃的骨头,李瑗和李靖没崩了牙已经算是很努力了,就请老板李渊再多给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空间,不要一切都带走。东方不亮西方亮,恰逢此时开州贼人冉肇则主动上门求死,面对如此军功赵郡王李孝恭竟然拿不下来(所以说李唐集团宗室贵族也就适合喝酒吹牛)。然而李靖可不会放过如此良机,八百人绰绰有余,阵斩贼首冉肇则。李渊很高兴,没想到李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李渊这个人,不爱表扬人,就爱拽着你的小辫子使劲扽,他认为使功不如使过,攥着你的小辫子,就不怕你尥蹶子,而偏偏李靖就是这样喜欢受虐的人。李渊高兴之余,不忘手书一封:前面的不愉快我已经忘记了,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为大唐效力。李靖能怎么办呢?现在他是君来我是臣,好家伙,感情不是我拿刀架在您脖子上。

武德四年不服输的李靖写了平南十策上呈李渊,现在王世充、窦建德都已经完蛋了,就剩下南方的萧铣还在与大唐对抗。八月李渊令李孝恭为行军长史,李靖统兵南征萧铣。江南的八九月份,正值雨季江水泛涨,萧铣凭险自守,压根没把李靖当回事。要么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正的名将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就在诸将和萧铣想到一块时,李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萧铣此时必定防守空虚,兵贵神速,宜早图之。当我们出现在萧铣家门口时,我想萧铣会和我们一样懵。以百战精锐对抗仓促之敌,何愁天下不定呢?孙子兵法有云:以多算胜少算,萧铣已经被历经安排的明明白白。

兵发夷陵却遇到了萧铣手下大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屯驻清江,挡住大军去路。李靖又出奇谋:文士弘是救火队员,此时正是热情高涨的时候,你要去触这个霉头,打死你也活该。然而李孝恭充分发挥“有枣没枣先敲三杆”的优良传统,他不相信已经咬钩的鱼还能翻起什么大浪。带着军队就朝文士弘杀去,却没想到败下阵来,被文士弘结结实实的锤了一顿。想必文士弘的军队都是些山里出来的泥腿子,看到财宝就忘了打仗的目标,人人都抢的盆满钵满,此时的李靖看到敌阵乱套,才下达了总攻令,打的文士弘溃不成军。

乘胜追击向来是李靖的看家本领,趁此大胜军心大振之际,李靖轻装上阵,五千先锋挫其锋芒,先后击败骁将杨君茂、郑文秀,进围萧铣。萧铣是个懂行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的时候了,索性投降李靖。据此江南彻底平定,而李靖也因功劳授上柱国,封爵永康县公。至于辅公祏叛乱,也只是李靖成功路上的一道开胃菜,没什么值得表彰的,对付辅公祏这种小卡拉米,李靖出马都显得有点多余,我在此也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自上网搜一下。

贞观三年,李世民决定对突厥用兵,一扫三年前的耻辱。为试探朝中大臣的对此事的反应,李世民做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委任大唐刑部尚书李靖转兵部尚书,开始着手准备北伐事宜。具体过程咱们在前文已经陈述过了,在此处不再着过多笔墨。

话分两头。帝国的另一颗巨星——李勣,本名徐世勣(看来古人也流行改名),字懋功,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所熟知的徐懋功。出身名门世家,家中积财甚多。早年曾参加翟让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徐世勣劝告翟让离家乡远一点再去抢劫,免得哪天祖坟被人刨了都不知道是谁干的。李密归附翟让后,张须陀征讨不利反倒丧命,徐世勣审时度势,觉得翟让终究不是个干大事的人,于是和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退位让贤,有请李密出任瓦岗军第一责任领导。作为李密忠实粉丝的徐世勣爵拜东海郡公,成为李密的座上宾。随着李密兵败降唐,作为瓦岗元老和李密心腹的徐世勣总摄旧地、登录人口,将其献给李密,让李密自己呈现给李唐集团作为投名状。也正因为此事,李渊敕诏:“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能得到董事长如此高的评价,甚至能直升“区域经理”的徐世勣,被评选为武德朝“感动大唐”人选。尤其在古代,被皇帝赐予国姓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意味着你已经成了皇帝老子的自家人,正是徐世勣能成为太宗托孤重臣之一的另一种原因吧,也是唯一一个历仕三朝而均能被皇帝重视的人物,从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

武德二年降唐的李密阴谋叛乱,被熊州副将盛彦师设伏斩杀。老李为了震慑投降的各路豪杰,将李密的脑袋传示河南黎阳,震慑李密旧部。唯独李世勣上表请求安葬李密,大唐集团高层都被这个义薄云天的小伙子震惊了!如此严峻之时,其他人唯恐暴露自己认识李密而受到株连,这小子竟然公开上表奏请安葬反贼,确实勇气可嘉。小事一件却隐藏着大智慧,作为多年政治斗争老狐狸的李渊,借用李密的脑袋,淋漓尽致的展现着自己的政治水平:首先试探人心。大争乱世,人人高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完全没有雷同志舍己为人的道德水平。自大唐融资上市以来,多少降臣表面俯首帖耳,背地里不知道搞什么小动作,然人心难测,如李密般降而复叛之人十有其八,东风硬随东风,这些人是真情还是假意,唯有李密的脑袋看得明明白白。其次检校忠良。平时人人都喊着愿为大唐肝脑涂地,真到临危关头,恐怕早就树倒猢狲散,李世民有句名言:“疾风之劲草,荡板识诚臣。”在那个讲究忠君爱国的年代,背主投降就像出轨人妻一般,是要被浸猪笼的。昔日对李密卑躬屈膝者,今日不落井下石已是良臣,万一他朝咱老李的人头也挂上城门楼子,难保这些人不会对这老李吐口水。而唯有真正的忠臣义士,才能值得自己托付伟业。而李世勣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让老李彻底放下心来。最后震慑群雄。隋失其鹿天下逐之,人人称王个个道寡,一有机会便想过把皇帝瘾,用李密的人头,最能明显的警醒天下,这就是反叛者的下场,不是自己的菜,千万别伸筷。老老实实替李家打螺丝,咱老李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车子、票子、房子、妹子,量大管饱。李世勣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就因为李密曾以礼相待,如今他以王侯之礼厚葬李密,尽到人臣的本分。

武德四年,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战武牢、降洛阳,李世勣居功至伟。据《旧唐书》李勣传载“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振旅而还。论功行赏,太宗为上将,勣为下将,与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太庙”,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各位看官可想而知,论李唐王室对李世勣的重视程度。贞观三年李世勣随李靖出征突厥,在唐太宗派出唐俭出使突厥时,李靖与李世勣商议决定采取韩信灭齐之策,一举打垮东突厥颉利可汗,那个时候,便被李世民当作托孤重臣来培养,此事在此不表,各位看官且听后集内容。永徽二年,唐高宗李治避太宗李世民名讳,强行将李世勣改名为李勣,因此后世界史书传记皆记载李勣。

至于李靖和李世勣因何原因未参与玄武门之变,而是选择保持中立,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此二人在武德年间,便已经凭借军功获封上柱国、国公的称号和很多赏赐,压根不需要参加玄武门来提升自己的功绩,就好比你年薪百万,一群月薪三千五的小年轻让你和他们一起去抢银行,你要是拿正眼看他们,都算你输。恰恰相反,假如他们参加了玄武门可能还不得善终,因为一个人功劳太大,你想让皇帝赏赐你什么呢?荣华富贵?加官进爵?这些你都不需要了,那就只能考虑将皇位让给你了。二、此二人为国家重臣,跟秦王府将佐没有什么深厚的革命友谊,大家顶多也就是在一起骑骑马、砍砍人,远远没到生死相依的那种友谊,所以犯不上为了秦王的前途搭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毕竟造反又不是参加聚会,拿块手帕就可以入席了,搞不好全村得来你家吃席。三、此二人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忠诚,他们自身标榜和树立的个人形象便是国家大臣(具体参考李靖忠隋帝、李绩葬李密),怎么肯自污名节成为李世民的打手去参与到这场兄弟相争的屠杀当中去呢?况且大唐无论谁当家作主,这两人都是靠实力吃饭的,完全用不着以这种方式去捞取政治资本。四、这两位代表了当时大唐帝国的军方力量,所以李世民才会在第一时间寻求这两位的帮助。以这两位在军中的威望,李世民唯有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才有十足的把握打赢这场政治斗争,最次也要争取这两人保持中立。然而在得到这两人保持中立的态度之后,李世民也放心大胆的干了,因为李世民得到了一种保证,一种大唐军方持观望态度的保证,唯有军方不倒向李渊或太子党一方,李世民才有成功的可能,才敢于放手一搏。五、玄武门之变本质上是新兴的山东豪杰对关陇贵族势力的挑战,此二位既非关陇贵族的利益获得者,也非山东豪杰的核心政治层,真犯不着卷入到这场纷争中去,所以不站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两边不得罪,甭管谁胜出都不会清洗到自己头上。

笔行至此,皆已盖棺定论,不管这两位与唐太宗的个人关系远近亲疏,都不影响他们的忠诚正直和在大唐三代帝王心中的分量,也依然不影响这两位被誉为“帝国双璧”而拱卫大唐的丰功伟业。他们为大唐帝国的繁荣安定而餐风宿雪,他们的名字就如同他们辉煌的功业一般被人们广为传颂,在他们的努力下,照耀万邦的,依然是大唐帝国那如日中天的荣耀与光辉。帝国的明天,依然丰富多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