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孟尝君
第5章主管学宫(旧版)

往来拔茅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齐宣王左右侍臣都看到了齐宣王的尴尬和生气,于是都大声叫道:“颜斶你好无礼,简直就是信口雌黄!大王的的齐国,拥有兵车千乘、雄兵百万,带甲之士数十万。”

“大王向来注重礼乐治国,齐国内外一片歌舞升平,无数来自诸侯各国的仁义辩智之士,无不仰慕大王圣德,无不争相投奔效劳,四海之内的诸侯也都真心实意的佩服敬重大王。”

“可以说现在的齐国物产丰富,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百姓生活幸福。而对于士人来说即便是最清高者,其身份也不过是普通的民众,日常的交通依靠两条腿走路,日常的生活以耕作劳动为谋生手段。至于那些一般的士人,只能居住在穷乡僻壤之间,干着看门守户的营生,可以说,士的地位都是十分低贱的。”

颜斶反驳道:“大家这样认为就太不对了,我听说在上古时期,大禹之时在中原大地上有上万个诸侯国,有这么多诸侯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大禹王是道德醇厚的人,当时的士人也都是道德醇厚的人,所以大禹王才得以大量重用士人,所以才有了天下这么多的诸侯国。同样的,由于尧帝尊贤重才,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鄙野的农夫,才能有机会成为尧帝之后的下一个天子。”

“如果当一个诸侯国由于不能够很好的治理自己的国家,就会面临亡国灭族的威胁时,到这时候,这个诸侯国的国君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之间的寻常百姓,都会成为不可能,因此,一个国君是否重要,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而是要看他能否最终守住这个位置,始终保有财富。”

“所以圣人在《易传》中这样讲,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只要他的才德不济,只一味的追求虚名,最后必然表现为骄奢傲慢,久而久之,这个人最终也会因此招致祸患而失去自己的所有。”

“所以说,‘那些居功自傲的人不能成名,那些光说不做的人也难以成事’,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企图侥幸成名,华而不实的人,如果大王只是自以为高高在上,始终把天下士子当做依附于自己的小人物,大王虽然现在位高权重,但是以后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就很难说了。”

“因此,一个君主到了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向别人请教为羞,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自己的国家,大王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这样做了。”

“老子在《道德经》这本书里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虽然高贵,但必须以这些普通的低贱的人作为根本,以普通的百姓为自己同志的基础。’所以诸侯、君主在自我称谓的时候,都会自称为孤、寡或不谷这些低下的称谓,这大概是他们懂得以贱为本的道理吧,孤、寡指的是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天子、诸侯、君主却用以自称,难道不是屈已尚贤的表现吗?”

宣王听到这里,脸上充满了惭愧,叹道:“唉!寡人实在是糊涂啊,竟然如此傲慢的对待贤惠的君子,寡人这是在自取其辱呀!今天听到先生高论,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以后寡人一定要彻底的改变这样的思想。”

“今天多亏了先生及时的制止了寡人的不理智的行为,希望先生能收寡人为弟子。如果先生与寡人相从交游,寡人也一定保证让先生能够天天吃到天下的山珍海味,想要出行必定派出四马之车送先生,就连先生的妻子儿女也必然锦衣玉食。”

颜斶听到此话,并没有答应,而是要求告辞回家,便对宣王说:“既然大王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明白了我想告诉大王的道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也就该离开这里了,美玉产于深山,一经琢磨则破坏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宝贵,只是因为美玉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

“清静无为,而自得其乐是臣希望追求的只有这样臣才能确保以后还有能力为大王进谏。臣想要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了,大王也都已理解,那么我此次来见大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并不一定非得为官做宰,望大王予以赐归,让臣安步返回家乡。”于是,便拒绝了齐宣王的任命,给齐宣王作了个揖便离开了。

经此一事,齐宣王也终于意识到人才是需要虚心对待的,更需要尊重,从而也更加的关注稷下学宫的士子了,到此孟尝君田文也因为主管学宫而得以进入了齐王的视野。

目前在稷下学宫担任宫主的是诙谐多辩学术扛鼎人淳子髡,有一天淳子髡一天之内向齐宣王引荐了七个人,这一下简直震惊了齐宣王,于是就派人专门请来了淳于子。

齐宣王对淳于子说:“淳于先生,您来一下,我听人说每隔一千里地的范围内能够出一位贤士,就算是贤士多的并肩而立了,我听人说每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

“每百代之中如果能出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是脚跟脚的接踵而至了。”

“如今先生您一个早晨就引荐了七位贤士,我们齐国的贤士不也太多了吗?怕是这些人会言过其实吧。”

淳于髡回答道:“大王应该这样想,这个世界上那些翅膀相同的鸟类生活在一起,性格相同的人也都聚集在一起,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如今我淳于髡是贤士一类的人,现在大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在燧中取火,我身边到处都是贤士,大王只需要放心的使用就是了。”

“我还想再向大王引荐贤士呢,哪里只是七个人,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齐宣王听了以后就说:“先生说的是,是寡人理解浅显了。”

又有一次,一个叫王斗的贤士,来到齐国王宫登门造访,求见齐宣王。齐宣王听到汇报,吩咐侍者接人。

王斗却不打算跟着侍者进宫门,而是对侍者说:“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

侍者又转身回到王宫去回报。齐宣王赶紧说:“赶紧去请先生慢行,寡人亲自过去迎接!”

于是齐宣王快步走到了王宫门口,前去迎接王斗入宫。齐宣王一看到王斗就赶紧说:“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侍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今天愿意听从先生直谏。”

王斗听完却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于乱世,恰逢昏君,怎么可能敢直言进谏?”宣王一听立马变了颜色,极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

二人就这样尴尬的面对了一会儿,王斗觉着火候差不多了,接着说说:“先主齐桓公,有五种爱好,后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连周天子都另外赐给先主封地,承认先主齐桓公为诸侯领袖,赐给他征伐诸侯的权利,这是齐国多么光荣的时刻啊。”

“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主相同。”齐宣王一听就立马转忧为喜,高兴极了,但仍极力谦辞:

“寡人才识疏浅,治国安邦还担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样爱好?”

王斗却面无表情的说到:“当然有。先主好马,大王也好马;先主好狗,大王也好狗;先主好酒,大王也好酒;先主好色,大王也好色。这四样爱好大王和先主是一样的。”

“但有一点不同,先主好士,大王您却不是像先主那样好士。”齐宣王听了又不高兴了,但也只能勉强说:“实在是当今世上没有优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爱他们?”

王斗站起来一本正经的接着说到:“当世没有骐骥这样的骏马,卢氏那样的良犬,大王的马匹、猎狗不是也一样已经够多的了。”

“当世也没有毛嫱、西施一类的美女,可大王的后宫不也是一样的美女充盈无比吗。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哪里是因为当世无贤士?”

齐宣王接着说:“寡人确实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心底里也真正盼望能聘得贤士共治齐国。”

王斗却进一步说:“臣以为大王忧国忧民远不如爱惜一尺绉纱。”齐宣王诧异的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王斗回答说:“大王想要做一顶帽子,都不用自己身边的人,而是到外面去请能工巧匠,原因何在?”

“是因为他们手艺高超,会做帽子,不至于浪费了自己的绉纱。而大王担心自己身边的人做不好帽子,会浪费了自己的绉纱。”

“可是现在大王治理齐国,选人时不问有没有才德,只要不是亲近的人一律不用,所以我私下里可以认为,在大王的心里,国家社稷还赶不上一尺绉纱重要。”

齐宣王听了之后顿然醒悟,忙站起来谢罪道:“听完先生这些话,寡人终于明白了,寡人对于齐国来说是有罪的,幸亏先生提醒的及时,才没有酿成大错。”

于是,在优秀的士子中选拔五位更加出色的贤士来任职五官,齐国因而大治。

然而这对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五位优秀的贤士出任五官之后,自齐威王末期之后一直有相国田婴处理的五官的簿书,田婴再也不能自己做主了,从而使得相国田婴失去了相当大的权利,这也给孟尝君这位代理的学宫主官来了当头一棒。

因为自己管理着稷下学宫,却被稷下学宫出来的人将了自己的父亲一军,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