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华
2 风起云涌(2)(旧版)

言硕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季然走出季府,手里握着祀堂里供养的古枪,他没有钱,没钱去打造一把只属于他自己的枪,只能去拿这把令季文昌也谈之色变的长枪去街头打架,不过他从来都不担心这件事是不是会被季文昌发现,因为他知道季文昌并不经常去祠堂,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偶尔前往祭拜,并不是因为季文昌不尊古人,而是季文昌在经历驱逐之路之后认为:祖宗已是过去,无法庇护后人,唯有现在的人才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无限的可能。

这把枪其实是季家的传世之宝,季若斌曾执此枪随渊武帝北征,一路攻城夺寨,杀得草原人胆寒,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枪”,其曰“龙城摧虎枪”,但此枪在季若斌死后季家便无人再能挥舞了,早些年间,季文昌也想凭此枪再入朝堂,但此枪的使用难度超出他的想象,而且季文昌平时也不善使长枪,甚至拿枪去找寻故人,也早已物是人非。无可奈何之下,曾经的传世名枪如今也只能当做祭品祭祀在祠堂里了。

街头,人头攒动的街道被围地水泄不通,乱耳的叫卖声,嘈杂的交流声以及混乱的吆喝声混作一团,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这是上阳的日常,上阳,作为离国国都,彻夜灯火通明,有“不夜之城”之美誉,这里各族云集,富商大贾不计其数,各种奇珍异宝让人眼花缭乱,在商业方面比之永安有过之而无不及。

季然并未理会这些杂乱的声音,只是低头踱步,背枪慢走,充满寒意的眸子以及自身散发的冰冷气息令周围人见了他,都是唯恐躲之不及,丝毫不敢靠近。

不远处便是比武场,一阵接着一阵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季然缓缓靠近,周围观场的人非常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即使是刚来这里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季然不是一个善茬。

此时,比武台上两位雄壮的大汉正在肉搏,拳拳到肉,打的酣畅淋漓,台下的叫喊声也不绝于耳。

不一会,其中一个大汉便被打晕在地,口吐白沫,眼神离迷,久久不能起身,另一个大汉也并不好过,一双熊猫眼,鼻青脸肿,身上到处都是红一块紫一块的,让人看了都觉得生疼。

不过这名大汉并没有表现出痛苦的神态,而是一脸的欣喜,仿佛光芒与荣耀加身一般,这就是比武场的魅力,仿佛美人一般,令人心向往之。

片刻之后,大汉便下了台,另一个倒地大汉也在众人的搀扶之下慢慢离开,然后便是几个壮汉提水上台,草草地清洗了一番比武台,然后便下了台,紧接着,一个黑衣男子便飞身上台,和季然一样,手中拿着的也是一把古枪,抢长而直,枪刃左右似乎镌刻着什么,不过站的太远,季然并不能看清。

季然扫了一眼周围,多数人是蠢蠢欲动,能持一柄古枪的少年,身份和实力也肯定不一般,和这么个人打过将来也可以吹嘘,满足一下内心的虚荣,不过由于比武台持相同兵器之人方可上台的规矩,众人只好悻悻然地作罢,既然抬头,和那人正好撞了个对眼,那人轻挑地看了一眼季然,见状,季然迅速登台,虽然没有那人如此帅气的登场,但速度之快不由得令人惊叹,两柄古枪,两衫黑衣相对而立。

季府,书香四溢的大厅,季文昌正在对季长空的答案做出批评,纸张上,黑黄相间,字与字之间行断意不断,排版美观,可谓是“矫若惊龙”,季文昌扪心自问,他也写不出这种行云流水的字,心中不由得更是惊喜,有撇了一眼季然的,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季然现在不在,就算他在,季文昌也不会说他什么,能力也就那样,季文昌再怎么说他也无济于事。

定眼一瞧,季长空的答案大体上都是正确,要知道,为了这次治学季文昌可谓是煞费苦心,翻阅无数典籍,耗时半个多月,才将其完成,里面涉及的典故,文章,道理有很多都是他之前也不知道,而季长空却可以对答如流,令季文昌感到万分惊讶。

“长空,不知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天下局势?”沉默了片刻,季文昌深沉的发问,这才是他今天治学的目的,耗时半个月算什么,只是铺垫罢了,无论是对儒学还是法学等诸多学说的研究,那也只是纸上功夫,不堪大用,在他看来,生而为人,对世界要有自己的思维,对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此才能成事,一味地走前人的老路,只会是固步自封,迟早被淘汰。

“孩儿虽久居上阳,但亦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身为渊朝子民,当以报效朝廷,维护江山社稷为己任。孩儿常年在家平时虽鲜闻天下大事,但也听闻卫国公李译淼和诸侯的‘千里血战’之惨烈,依孩儿所见,李译淼身为卫国公,名属诸侯之列,却不思报国之事,而做天怒人愤之举,不尊天子,不敬皇室,此非人也,顾不得天下人之信任,故李译淼之败为天注也。而唐国侯李泽却终日不理国事,整日寻欢作乐,任用宦官,导致唐国境内灾荒成群,民不聊生。晋国公魏输恒虽胸怀天下,但身边并无可用之臣,唯有‘虎将’程珷煇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当属一流之地,却被晋国大臣陷害,只能镇守边疆,浑身功夫毫无用武之地,以至于连‘千里血战’都未能前往。而我离国公上官铤虽没有魏输恒的胸怀也没有李译淼的胆识,但胜在选贤举能,任用贤才。淮国侯杜景宇虽有大才,但因10年前的‘国人之乱’导致淮国到现在都未能恢复生气。而诸如陈,赵,齐,宋等国虽无建树但益无过错。而久居高位的禧帝,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这已经被李译淼挟持,朝堂上下都要看李译淼的脸色行事,而诸国都在‘千里血战’中损失惨重,所以孩儿猜测诸国大多都会选择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而李译淼迟早会回卫国,当他回卫国的时候便是风起云涌之时。”慷慨激昂,季长空发出内心的慨叹。

季文昌点了点头,似是对季长空的回答表达赞同,说道“长空,你的看法很有远见,但为父不知你可知,今天下之乱,不在于李译淼之举,而在于皇室之衰,亦在于我渊朝之制度之悲。”

“还请父亲赐教。”季长空拱手作揖行礼道。

“众诸侯拥兵自重,才导致天下分裂割据,昔日武帝在位时期曾言:‘渊朝三患不除,终会导致大乱’。其一便是北方异族南扰之患,武帝在位时期,曾5次北伐,最远的一次打到草原的中心大都,虽然并没有入主大都城,但也让草原人的威胁大减;其二便为朝廷大臣结党营私之祸,武帝曾为此大兴改革之举,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编修经籍,制定律法,匡扶江山社稷,捍卫皇室权威;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天下诸侯拥兵自重之难。武帝在位时期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其后武帝病重,禧帝上位,施行削藩之举,但武帝薨了之后的一年里,谁也没有想到竟会天灾练练,甚至导致出现‘国人之乱’的局面,你的三祖父季榅浧因此被杀,我季家也因此败落,当然这都是后话,长空,我希望你明白,如今诸多事端,大多都是因为分封所引起的,身为渊朝子民,当以匡扶江山社稷为己任,他日若成就事业,必要规劝皇帝废除分封,不可再让分封之事遗害苍生了。”季文昌看了季长空一眼,语气似有些凝重,似乎在教导季长空,“长空,看问题不能从表象出发,而应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孩儿明白。”季长空回道,然后向季文昌行礼,准备离去。

“等等,回房后收拾收拾衣物,明天陪我出趟远门,早点回房休息吧。”季文昌叫住季长空,季长空先是一愣,然后转身看了一眼季文昌,只感到季文昌的眼神似乎变了,不在是那么和蔼,而是凌厉,似乎藏着狮子,让季长空不由得愣了一愣。

“孩儿明白。”季长空再次看过去,只是一阵的和蔼,或许是自己看错了,季长空这样安慰自己,然后再次行礼离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