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本闲王,竟为万世开太平
第三十八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求鲜花!求评价票!】(旧版)

筋饼豆腐脑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朱瞻墡看了眼他爹这习惯动作。

胖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他但凡提到钱的事,就要不自觉地去抓头发。

“从这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身上先收一笔。”

“夏尚书的提议也是好意。”

“之后,咱大明出海的公凭符合资格就可以颁发的。”

朱高炽话音一落。

父子俩颇为默契,一致地转头看向大明的最高的统治者。

他们的父亲和祖父。

朱棣却没给他们反馈。

尚在思考着刚才大儿子带来的户部提议。

朱瞻墡却是可以预见这种弊端的。

“爹,现在得这一笔钱容易。”

“可是时间长了。”

“咱大明这西洋、南洋航道。”

“很有可能都被这几个最开始得标的商人给垄断了。”

朱瞻墡瞄了眼爷爷的神色。

见他好像听进去了,便继续说。

“这开海开的,反而会给咱大明带来重重危机。”

朱高炽一边听,一边倒是也点点头。

“爷爷。”

“那日我在您这里蹭饭的时候。”

朱棣这时候倒笑了。

“你哪日不再我这里蹭饭!”

“嘿嘿。”

朱瞻墡一点也不好意思。

他是小孩子,爷孙感情又好。

给老爷子彩衣娱亲,尽尽孝不是太正常了。

“就是遇到三保太监求见的那回。”

“听他介绍,才知道爷爷您曾因禁海。”

“下令将可以出海的尖底船都改成了平底船。”

朱瞻墡实话实说。

到也不怕自家爷爷觉得自己在非议政策。

“此举虽不能将走私禁绝。”

“但咱大明立朝这四十多年间,倒是把民间船厂的技术给限制了。”

“三保太监三次下西洋。”

“将天下造船工匠,尽集齐于应天府的船厂。”

“可以说全大明最顶尖的造船技术,都掌握在咱朝廷手里。”

“这你说的很有道理。”

“爹这么做,不仅仅只是聚集而已。”

“还下令给郑和,让他鼓励造船师傅们相互交流,提高技艺。”

朱高炽怕朱瞻墡不懂其中好处,还特意给儿子解释了一下。

这也是朱瞻墡觉得很纠结的。

大明在对待“工匠问题”上的很多做法着实令人费解。

要说不重视吧。

倒也不是。

洪武时期,太祖爷虽专门编置匠籍,不许变动。

但却改变了元代手工业工人处于的“工奴地位”。

实行工匠轮班制,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

休工时期的工匠,政府虽然停给薪米盐蔬,但却可以自由营生。

这为大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大明二百七十六年。

以“匠人入仕”的官员更是不少,且还有做到工部尚书的。

要说重视吧。

今天上午那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对老张头的态度。

还历历在目。

如今的匠人们是真的不容易啊。

朱瞻墡永远记得总设计师的那句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如何让有工匠们有动力,改变他们的地位的确是个难题。

朱瞻墡可是希望他那本《古今中外武器大全》早日有实物问世的。

且,作为一个“闲”王。

他希望可以“闲”出蒸汽机、电等等,更加便捷的新事物来。

不过,此时要转回来,把出海公凭招标这事给阻止了。

“爹,我懂爷爷的深远考虑。”

“我只是想说,既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都掌握在咱们朝廷手中。”

“那我们就强制大商户们,必须从我们这里买船就是了。”

朱高炽觉得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且还是一项持续的收入。

“那你这还是一样的毛病啊。”

“投标不起公凭的那波人,照旧是买不起船的。”

“这问题又转回去了老路子了。”

朱瞻墡摇摇头。

不得不说,他老子一旦涉及到钱的问题上。

脑子就转的特别快。

“那些买不起船的人,他们可以租啊!”

“租?”

沉吟许久的爷爷朱棣终于出了声儿。

“就是租,我们可以在三保太监的宝船队里边。”

“出租舱位。”

“不用考虑出行路线,停泊位置。”

“不用担心路上生命财产等的安全问题。”

“最重要的是价格。”

“我们出租的定价,是要让更多的沿海普通百姓承受的起。”

“这样下来,三保太监出使一趟西洋的成本没有增加太多。”

“却还可以收到这一笔租金的费用。”

朱棣抚着胡须,在思考这一可行性。

朱瞻墡接着补充道。

“如果我们控制住了‘船’这一交通命脉。”

“那么在他们十一月出海前,即使我们不搞公凭投标。”

“亦可以收到一笔与船相关的费用了。”

“乖孙,你让咱想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