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守城,你却重建帝国
第四章 大顺王庭的诛心之策【求鲜花评价票!】(旧版)

弑天烟灰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徐州城门之外十里。

一个身着盔甲的男人伫立在山头上,瞭望者远处城门紧闭的徐州城墙。

“李将军,这已经半月之久了,若是在攻不下徐州城,恐怕陛下那面会怪责下来啊。”

李过斜眸看了一眼身侧的副将。

“陛下那面许诺的时间为一月,如今不过只过去了半数之日,无需如此着急,以防乱了自家的针脚。”

身后一众将领听到李过的话互相看了一眼,最终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说李过在军营中的地位比他们高。

论身份,更是如今大顺朝皇帝李自成的亲侄子。

光是这一层关系在这摆着他们便不敢过多的造次。

更何况这些年大顺军能有在这乱世之中立足。

李过的功劳更是功不可没。

少年起义,一路说是过五关斩六将也不为过。

于潼关大败孙传庭,自此一战封神。

可越是如此他们越是不解。

以往李过战场争斗,可以说的上是一鼓作气溃其军。

但现如今面对徐州城,却是十数日不曾有所动静。

根据他们手中掌握的情报来看,徐州城中驻兵不过仅有不到五千之数。

他们的兵马可是四倍于敌。

即便是强攻入城,也没有任何不妥。

“将军,属下斗胆问一声,如此等待,将军心中是否已有什么谋划?”

一个将领小心翼翼的开口。

李过闻言付之一笑。

“问得好。”

转过身看着身后的众人,伴随着身上甲盔的撞击声,李过笑道:“若是这徐州城中驻防的是别人,以我的性子早已下令强攻破城了。”

两万人攻城,即便攻方损失颇大,但只拿一城并非难事。

更何况只要他请援,李自成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四周凡有驻防兵马,无需三日,便可抵达徐州城下。

“但在这城中驻防的是大明王朝的肃王。”

李过朗声大笑起来。

“肃王?”

“就是那个在肃州被大西军打的仓皇败逃的肃王朱识鋐?”

“这大明朝廷真的是没人了吗?怎么会派这么一个人来驻防如此军事重地?”

大西军这些年虽说发展的迅速。

可是在大顺军眼中看来,不过就是一群趁着主人不在家偷食的野狗而已。

这些年大顺军和大西军多有交手。

大西军可从未在他们手上讨到过好处。

现如今任由他们在西面胡作非为,自立朝廷。

无非是因为大顺军的战略重心放在了东面。

外族满清以及山海关驻防的大明精锐。

毕竟山海关内,那是自家的事。

家里的崽子不听话,收拾起来容易的很。

可关外的清朝却是不一样。

那是想要抄家的人。

大顺想当第二个朝廷,首当其冲要推翻的便是前朝。

其次便是御外敌于关外。

现如今北方已经尽在大顺之手。

明朝的大军都集结在山海关。

如此一来,徐州这个军事重地便显得极为重要。

只要拿下徐州。

整个山海关和明朝的联系便彻底从中切断。

到时候他们便可以将吴三桂的明军和满清的大军封锁在淮河以北。

现如今崇祯帝已死。

大明无新君。

北平这个帝国之都已经被大顺掌控。

再加上吴三桂一家老小都在大顺军营中。

用不了多久,这个明王朝掌控大军的平西伯必然会归顺大顺王朝。

一旦收降吴三桂,那么大顺王朝便可以称得上是大业已成。

大明余下的那些淮南之地以及大西军那些趁机作乱的小人,在大顺王朝面前都将不值一提。

正因如此,所以一众人才惊愕徐州这个决定大明、大顺两大王庭的军事重地为何会派遣一个败逃之王来驻防。

“将军,要果真如此,那我们现在攻城岂不是更加轻而易举?”

一个将领面带笑意。

按照肃州那面的战况来看。

只要他们大顺的兵马踏城,那么这个肃王定然会趁乱逃走。

至于守城?

笑死。

要真有战死沙场之心,这个肃王也不会出现在徐州这里好吧。

李过闻言觜角轻挑。

“攻城?不,一座城池而已,现在已经是我等囊中之物。”

“我要的是肃王朱识鋐这个人。”

一众将领闻言错愕。

要人?

“将军是想......诛心?”

仅一瞬间,便有一个将领恍然大悟。

李过满意的看着回话之人点了点头。

徐州城拿下来了,那也不过只是在大顺的版图上再添一城。

接下来的再攻城,还需如以往一般以兵止戈。

可是如果能将肃王给擒获,让其归顺大顺,那意义可完全不一样的。

“你等应该都知晓,大明的皇帝崇祯帝说是被我们大顺逼死的也不为过。”

虽说崇祯帝自缢于山野树上,实属内心无望复兴大明。

并且在大顺军入北平后以大礼葬之。

可在全天下眼中他们依旧是逼死崇祯帝的罪魁祸首。

如此一来,凡大明忠心之人,对他们大顺军可都是愤懑交加。

这一路之上不乏有人借此伺机作乱,欲要为崇祯帝复仇。

百姓、人心四字最是难测。

这是一个王朝能否存在的根基。

大明末路,有人不满明王朝贪污腐败成性,举大旗而反之。

亦有忠心之人,视自己为大明子民,既是一死,也不愿背之弃之。

“如果恰逢此时,我们能够说服一个大明王室的宗亲归顺于我大顺,那会如何?”

李过深深呼出一口气。

众多将领闻言也是缄默不言。

真要能如此。

那肃王便真的是平息民怒的最好挡箭牌。

连大明宗室都愿意归顺大顺。

那些百姓定然会大为触动。

最起码,自此之后再有打着为明帝复仇的叛军,再也无法名正言顺了。

而一个王爷归顺,对于以后掌控明军甚至于是攻略明朝南面余地,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可将军,他真的会归顺于我们大顺朝廷吗?”

好歹也是朱家的血脉。

一路之上,他们不是没抓过明朝王室之人。

可愿意俯首称臣的,身份不足以影响大局。

身份来头大的,却是宁死不屈,宁愿自绝也不愿意被他们所用。

尤其是出了福王朱常洵那档子事。

“真是可惜了,如果当时陛下能够手下留情,或许我们便不用在这徐州城前如此逗留了。”

一个将领满脸无奈。

毕竟比起徐州城中的肃王,当年的福王可是跪地求饶乞活的。

只是话一出口,李过便是冷声嗤笑了一声。

“那个福王不提也罢。平日中穷奢极欲,横征暴敛,明朝的覆灭少不了他一份功劳。这样的王爷早已被人心背弃,留在手中反倒是一种晦气,辱我大顺军的名声。”

但凡福王平日中有点好名声,他那个伯父也不会割其肉与鹿烹,逼其吃下而后再行处死了。

倒不是故意折辱,纯粹是朱常洵平日所作所为过于出格,凡是其藩地百姓,无不想碎其肉,饮其血。

李自成杀了朱常洵后,虽说名声被冠上了恶毒二字。

但当地百姓却是出了恶气,使得大顺军兵力瞬间补充了数万之多。

“所以这个肃王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李过眯了眯眼。

虽说朱识鋐弃地而逃。

可在肃州就任的时候,却是体恤于民,深得民心。

一个惜命、被百姓拥戴的王爷,可比朱常洵有用的多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