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8岁大叔,今天返老还童
第9章 这个85号车手太神了!(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陈一博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当即尽可能地把身子俯低了下来!

他在把自身风阻降到最低的同时。

还紧紧咬住了绿衣车手的正后方!

他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能尽快超过眼前这个故意阻挡自己的车手了!

在每辆高速飞驰的赛车正后方,都会存在着一个风阻较低的尾流区域。

当两辆赛车彼此接近时,位于前方高速行驶的车辆会率先“挤破”开空气。

然后无形无色的空气会沿着摩托车的车身流动,形成一个三角箭头般的气流状态。

在这个三角箭头的正后方。

也就是前方那辆车的后头。

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风阻低压区!

这就是赛车比赛中非常常见的“前车尾流效应”,也被称作是“隧道效应”!

按照空气均布的原理,空气中一旦形成低压区之后,就必定要有外界新的空气迅速补充到这个区域里去!

所以后方车辆在大气压力的影响下,就会像是被前车用无形的绳子一路牵着跑似的!

所以哪怕后车的油门不扭到极限,它也会牢牢地跟住前车!

如果后方的车手能够尽量把摩托车控制在这个区域里头前进的话。

赛车的速度就会被前车的尾流给带动着加快许多!

而在距离恰当、找到超车空档的情况下,一旦后车将油门扭到最大。

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就等于“前车的尾流牵引力+自身发动机的动力”!

在比赛选手赛车性能比较接近的情况下。

这股尾流牵引力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往往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后车实现超车的动作!

陈一博确定好战术后,马上将右手的油门加到最大!

他座下的银白色赛车像是一把锋利精准的手术刀一般。

直插咬住了前方绿衣车手摩托车的正后方!

很快,陈一博就感觉到了身下摩托车的速度陡然变得快了一些!

原本油门加大到了极限,像头狂怒暴躁的野兽般嘶吼的发动机也变得稍稍平静了些许。

车技已经达到大师级精通的陈一博当即明白。

自己已经成功捕捉到了前车的尾流,开始借助上这股尾流的牵引力了!

凭借着这股牵引力,陈一博这辆性能并不算太强悍的川崎250R,竟然奇迹般的紧紧咬住了前头那辆绿色的杜卡迪848机车!

两辆摩托之间的距离,竟然始终牢牢保持在相隔两三米左右的样子!

……

由于先前陈一博一路奋起直追的精彩表现。

现场导播一直都安排有单独的摄像机在拍摄着他的竞赛过程。

此时他这非常神奇的一幕,很快就引起了摄像导播们的高度关注!

要知道一组比赛十余名选手同时竞速。

大屏幕不可能永远只播放最前方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车手的画面。

哪怕是排在最后面的车手,说不定也都会有一些精彩超车的镜头。

因此比赛主屏幕上其实是分成许多个大小不一的画面格子。

分别显示由现场导播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选手的精彩画面片段。

此时陈一博凭借着一辆自行组装的普通街跑机车。

竟然能够在这长直线的赛段上紧紧咬住杜卡迪专业赛车的尾巴!

这一幕实在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很快,这一幕就被安排显示到了比赛大屏幕上面积最大的主格子里播放!

这一播放,看台上的主持人和现场所有的观众们,也全都注意到了!

“牛批哈!这个85号车手够可以的啊!”

“居然可以靠着这么一辆普通街跑机车,跑出这么快的直线速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你们说他这辆摩托到底是怎么改装的啊,凭什么250cc排量竟然可以跑得和300cc的一样快啊!”

现场的几千名观众们全都大感新奇有趣。

因为眼前这一幕,实在是有些超出他们的常识之外了!

关键时刻,还是看台上的主持人比较专业,赶紧出声解释起来:

“不敢置信!真是不敢置信!我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85号车手的车技竟然高深到了这么厉害的地步!”

“相信了解赛车的观众应该都有听说过一个名词,名叫‘弹弓效应’!”

“凡是赛车比赛中,前车的后部都会形成一个低压区。”

“只要尽可能地贴近前车,由于后车车头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便可以做出比前车更快的加速度,实现紧紧跟随的状态,然后猛地一下抽出车身空位来超越前车!”

“由于那一瞬间后车看上去,仿佛车辆装了弹簧似的突然增速一小段,所以就被称为‘弹弓效应’!”

说到这里的时候。

这名男主持人收了收震惊的内心。

顿了一下后这才继续说道:

“可是这一系列的动作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的难度却高得吓人!”

“这位85号车手的车技,现在看来真的是太神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