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十一章 财路广开(旧版)

十三醉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今年冬天来的比较早,京师也比往年更冷,寒冬来临,多少人家因烧不起木炭,一家人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期盼太阳早点出来。

他们不知道,这还仅仅是开始,往后一年比一年冷,不解决百姓的取暖问题,很多人家难以熬过漫长的冬季。

由于干旱,失地农民连年递增,致使工价进一步下跌,一个壮劳力,每天只能挣三十文钱,还不敢保证每天都有活干。

而木炭每百斤80~100钱,煤炭每百斤40~60钱。

如果一户人家为了保持房间的温暖,就算节省使用,每天也要消耗木炭十斤左右。

煤炭虽然耐烧,百姓冬天却不敢使用,生怕被阎王索去性命。

昂贵的价格,让百姓宁愿冻着,也不敢燃烧木炭。

国计民生,让百姓温饱才是国之根本,可见这个温字有多重要。

所以刚拿到这些废弃矿井的所有权,朱由检便开始招募大量流民,每天饭菜管饱,疯狂囤积煤炭。

矿井都是现成的,只要抽干下面的积水立马就能开采。

他又让人在井口修建了滑道,直通地面的煤厂,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用工量。

工人只要把煤炭运出矿井,顺着滑道倾泻而下,煤炭自己就流到煤厂,以前十个人的活,三、四个人就能完成。

这样就导致朱由检手里的矿井,前期比别人投资少,后期比别人开采成本低廉。

由于废弃矿井是最早开采的一批煤窑,距离京师都不远,价格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大力开采煤炭的同时,他早就命工部和顺天府一起出动,走街串巷帮助百姓建造土灶。

起初百姓们不相信,朱由检又在大明社论刊登土灶的好处,以及建造方法。

这下好了,百姓一看连大明社论都连续刊登,此事肯定没错,顺天府的工匠突然就不够用了。

富贵人家不缺木炭,普通百姓谁不想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一时间,顺天府用工急增,竟然帮助京师解决了流民问题。

不过此事不能长久,朱由检还得大力发展工业,来解决这些百姓吃饭的问题。

土灶推广了,许多百姓还是觉得煤炭太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每天挣到三十个铜板。

西部矿业趁机推出廉价煤,每百斤只要三十个铜板,如果省着点用,一天三个铜板就足够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师,各种运载工具在西部矿业门前排起了长队,将囤积了一个夏季的煤炭抢购一空,直接导致生产供不上销售。

想比起这边的热闹景象,其它煤厂连个人影都没有。

本来以为官府推广了土灶,他们也能跟着发大财,谁知会是这样的结局。

要是按照西部煤业的价格,他们别说赚钱,能不赔就不错了。

为了活命,煤窑老板联合在一起堵了西北矿业的大门。

事关百姓的取暖问题,朱由检哪管背后是谁的指示,连衙门都不经过,直接出动了锦衣卫。

鼻子灵敏的,察觉到此事不寻常,赶忙想办法捞人。

李若琏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同意将煤窑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立马就放人。

一群人聚在一起商量了几天得出了结论,不管他们如何降低成本,始终赶不上西部煤业的价格,谁让人家手里有大量的废弃煤窑。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妥协,办完手续就将人领了回去。

还有一些死心眼,宁愿花高价赎人,也不愿卖出煤窑。

在他们心里,西部煤业总有采空的时候,以后距离远了,成本还不是和他们一样。

殊不知,铁轨已经在皇庄内悄悄试运行,一但成熟,立马就会用到煤窑,到时他们想哭都没有眼泪。

朱由检躺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听取了东厂的汇报。

仅仅半个多月,煤炭的净利润就达到七万两白银,数字虽说看上去不大,可卖的便宜啊,主要是方便了百姓。

眼看第一场大雪就要来临,皇庄军民齐动员,早早将地里的玉米运到仓库。

南北两块地加起来四万多公倾,扣除种植土豆和红薯,还剩两万公倾。

朱由检一点都不担心,谁让咱人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