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个史官是武神
第四十九章 是战?是逃?(求鲜花,求收藏,拜求!)(旧版)

老雪糕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边境的飞骑冲进玉华山的时候,李世民看着风尘仆仆、盔甲上沾染着血迹的边关将士,心中的隐瞒和低沉一扫而空。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能否翻身,皆在此一举。

将士匆匆忙忙的给李渊汇报了情况,吓得李渊直接从御榻上站了起来:“你说什么?突厥举全国之力南下?”

“此时已经攻克边关,侵入泾州,看其形势,有直取中原之意啊!”

李渊心中恍然,急忙喊道:“传太子、齐王、宁寒一同入殿!”

同时,长安的一众大臣听到突厥的消息之后,不等李渊传唤,也匆匆的赶往仁智宫。

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人在接近黄昏的时分,纷纷到了玉华山。

“陛下!”

殿前,一众大臣急促的声音,更加加深了李渊心中的烦乱。

此时该来的人都已经到期,李渊这才问道:“各位说说吧,突厥大举入侵,我等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好战情绪,开口道:“突厥屡屡反我边境,如今更是轻视我大唐国威,当给予迎面痛击,彻底打消了其入侵中原的野心!”

裴寂则是开口说道:“臣认为不妥,突厥向来骁勇,此举南下,更是举全国之力,若是正面交锋,难有胜算!”

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是和裴寂同样的态度,他们十分清楚,如今好不容易把李世民给撂倒了,绝不能给他再建军功的机会。

李渊在店中踱步许久,开口问道:“若迁都如何?”

在他看来,长安距离边关太近,泾阳一破,突厥大军便能直逼渭水,距离长安不过三四十里。

如果将都城移至他出,远离边关,或许突厥也就顶多在边境小打小闹,绝不会大动干戈身陷险地。

裴寂和封德彝几乎是立马同意了李渊的决议:“迁都一事,或可稳固大唐边关之忧患,陛下圣明。”

萧瑀则是心中苦笑一声,对李渊的做法,感觉十分滑稽。

而宁寒则是开口说道:“自古至今,匈奴忧患各朝各代皆有之,却无一国因此而迁都,若圣上以此缘由迁都,恐遭后人嗤笑。”

李渊神色凝重了许多,目光缓缓看向宁寒:“子清承司马家遗志,著书作史,此事会如何记录?”

“如实记录,大唐因惧突厥而迁都城。”

裴寂一向对史官看不顺眼,尤其是宁寒:“放肆!圣上此举岂是惧怕突厥,这是为我大唐千百年基业考虑,事关我大唐国运!”

“迁都方才影响大唐国运,若真为大唐基业考虑,裴仆射该上阵杀敌,把突厥赶退数百里才是。”

裴寂拂袖怒道:“我……我是文人书生,如何能上阵杀敌。”

朝堂上争论不休,李世民趁此机会,急忙拱手做拜:“父皇,昔日匈奴犯汉,卫青、霍去病等人可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我大唐想要建立昔日大汉之威名,岂可畏畏缩缩,避战不出?还请父皇给儿臣一支强军,儿臣定痛击匈奴,解除长安之围!”

李渊心中动摇了。

在太原起兵之时,李渊曾和两位儿子谈古论今,每每说起汉室,心中皆是惋惜。

自汉以来,三国魏晋乱世不休,隋末十八路反王割据一方,已经足足有四五百年的不太平了。

李渊建立唐朝,便是以汉为榜样。

若真是因突厥而迁都,或许还的确是要背负后世千古骂名。

但此时纵然李渊心中有了动摇,但他还是怒道:“朕意已决!多说无异!秦王李世民听令!”

李世民心情沉闷,拱手道:“臣在。”

“你多年征战,对大唐地势地形相对了解一些,我命你在襄阳一带寻找合适的迁都地点!明日天凉之前,给予我答复!”

“都回去吧。”

李渊一挥手,众人便纷纷离去。

裴寂则是留了下来和李渊促膝长谈,如果说李元吉之于李建成,就相当于裴寂之于李渊。

裴寂在李渊身旁受尽了宠信,因此他的话,比宫中一些妃嫔的耳旁风还要管用许多。

“陛下,朝中不少大臣私下里风言风语。”

李渊看着裴寂,问答:“哦?我出来这才没多久,就又有什么动静了?”

“太子之事据说是秦王一手策划,而突厥大举入侵中原,据说也是秦王的手段!”

李渊还没有糊涂到听风就是雨:“世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操纵整个突厥南下,不过……”

再说就是家事了,李渊适时的打住,在心里默默叹道。

不过世民的确有携突厥以自重的嫌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