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明
第六章 与阁臣议事 三(旧版)

夏日烟火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在乾清宫御书房的这个皇帝主持小型座谈会已经有一个时辰了,但是任然不见结束。在宫门外,东厂厂公邹义还在门外候着,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也不敢表现出来。新皇登基这几天,邹义因为要处理宫里的事情多,并未见皇帝几面,所以现在心中忐忑不安,害怕自己无意中恼了皇帝。心里一阵黯然,想着一会儿皇上传召干脆就请奏外放出宫得了,省的没了下场。

不提邹义在宫外暗自不安,御书房中的方从哲三人也不好受,对于大明朝的赋税,三人也是没有太好办法。重新征收矿税,这肯定会被天下人骂死的,再加派辽饷?这也不行,毕竟三人还算是正直的大臣,这么不要脸的劫掠底层百姓他们也干不出来。左不行右不行,三人小声议论着什么,场面这就僵住了。不过朱由校也不急,虽然不是很期待,但是,他也想看看他的内阁大臣到底能给他出什么主意。

青烟渺渺,香炉中烧着极品供香,气味淡雅,提神醒脑。大明的财政问题,朱由校也是研究了好几年的。农业方面,自嘉靖万历时,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苏杭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常思患粮食不足,区域内调剂甚繁。但整个地区仍有不足,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相对于南方的农业发展,北方就差了。由于北方大多靠近边疆,徭役沉重,劳力受限,生产力也发展缓慢。南方已经普遍种植了水稻,北方种植不多,各种先进生产器械使用也不如南方,再加上徭役,北方的人民也没有足够人力兴修水利,精耕细作。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北方农业,粮食产量低,常常是看天吃饭,一遇到干旱,小农常常破产逃荒,逃税逃役,还造成土地抛荒和地方的治安问题。北方现在是人口少于南方,出产也少于南方,经济更是目不忍视。河南在册人口竟然只有五百万口,在后世可是又一亿多人的。

相对于北方,南方的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以徽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大地主多为士绅阶层,常常是少缴税或不缴税,经营商业后,又是偷税漏税。税赋因此常常转嫁到中小地主头和商人头上,致使中下阶层常常大量破产。

而在工商业方面,我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方面,在当今世界都是遥遥领先。民间的手工业不断壮大,然而官营却不断萎缩。我大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但是这有很多问题,私有经济成了主体,对利益的掠夺肆无忌惮,欺行霸市的事情司空见惯,以大明朝的商税政策,想从他们手上收税那是难上加难。迄今为止,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官方经营外,其他的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大明朝的盐产量如何呢,按大明朝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每年盐产量是6亿斤,朝廷的盐税收入是:每引得银6两6钱4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但是实际上只有四百余万两,是正常盐税的三分之一,盐税大量流失。如此,大明的财政困难也就一目了然了。想要走出财政困境,有没有办法呢?朱由校觉得还是有办法的,但是这里面也牵扯到执政效率和执政清廉与否的问题。没效率就手不上或收不全税,执行的吏员不够清廉又会滋生腐败,贪墨赋税。

这时,方从哲三人总算是议论完了,朱由校也准备听三人到底有何高论。

“臣等三人考虑良久,觉得要不增派辽饷,不重开矿税,那就只有再开市舶之策可行。隆庆元年开海时,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今国家乏用,可再开广州、福州、宁波三港,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并征税。以此所收之税当可抵增派的辽饷。”方从哲说道。朱由校眼睛一亮,拍了一下额头,心想原来现在只开了个月港,还以为四个港口都开了,不是他们说差点忘了这茬。朱由校欣喜道:“三位先生此策大善,不过朕觉得还可以增加上海港,上海县背靠苏松,布、瓷、粮等都可以依托港口交易。有这五个港口作为对外贸易港口,不仅可以刺激当地经济,还可以上缴足够的税金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想到登基的这几天一直压在心头的忧虑基本可以解决了,朱由校终于是长吁一口气。朱由校不禁有些感激的看向三人,年少登基,又这些忠臣大明朝这几年看来是可以稳住的,只要把开头这几年稳住了,朱由校觉得,自己是有信心带领大明重新走向辉煌的。本来他是想在田赋和盐税上面做些文章的,不过这两个是马蜂窝,一捅可能要出大问题,现在有海关收益做支撑就可以缓一缓了,等他皇位稳固了再做计较。

商议完毕,方从哲等人正要告退,朱由校说道:“三位先生回去后,立刻上奏折,详细叙述这几件事,朕会立刻批阅,诏谕有司。另外,大行皇帝时欲大修皇极殿,批了两百万两,朕看这事可以先作罢,修殿之事工部还没开工,这笔银子省下来刚好可以留作急用。”方从哲三人领命后告退了。三人走后,朱由校伸了个懒腰,对于今天的会谈感到很满意,想着也许可以每天和阁臣会谈一次,多做些交流沟通,可以更好理清朝政。

和三位阁臣谈完后,朱由校觉得可以把邹义叫进来问话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