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大禹
第二十九章(旧版)

光之语

玄幻 |  东方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自从启接任天官大冢宰之后,夏官兵马司政的位子就出了空缺,一直由启兼任。益受制于大禹父子,虽承继帝位,但有名无实,王命不通,政令难行。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益的官庭督慰就建议,任命姬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掌管天下兵马。有了天下兵马大权,益就可以摆脱受人钳制的尴尬局面,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代帝王。

要任命姬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光有宫庭督慰的凑议不行,还要有朝议,还要接受大禹的监政。特别是,益曾经向大禹提出过由姬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被大禹以维护天下稳定的名义给否决了。现在又提出由姬氏部落出任夏官,更需要程序完备,众臣朝议才行。因此,官庭督慰提出凑议后,益就召集三公商议此事。

三公一听要任命姬氏部落出任夏官,就明白了益的用意,大家都以姬氏部落是益的亲族为名,不发表意见,让大王益自己定夺。益一看,与三公也议不出什么东西来,就无奈地宣布朝议。三公中的太保斟氏部落大君是启的嫡系成员,从益的宫中出来,太保斟氏大君就真奔启的天官府而来,向启密报了此事。斟氏大君还向启提出建议:“明天出朝时,宫庭督慰出班凑议姬氏大君出任夏官后,由启当庭出班反对,然后由天地六官出班反对,再命四岳十二牧出班反对。即使内庭六府寺卿出班支持官庭督慰,朝议也不会通过。”

听了太保斟氏部落大君的建议,大禹就急忙通知天地六官和四岳十二牧,不要支持官庭督慰的凑议,要当庭反对姬氏大君出任夏官。为了确保姬氏大君无法接任夏官,启还连夜来到大禹的寝宫,向大禹通报此事,让大禹以姬氏大君刚刚挑起部落骚乱为名,否决益的建议,坚决不能让姬氏部落大君掌管天下兵马大权。为了断绝益的念头,启建议大禹向益推举有穷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掌管天下兵马。大禹接受了启的建议。

第二天,朝议时,益的宫庭督慰刚刚念完建议姬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的凑折,启就出班凑道:“大王,臣反对姬氏大君出任夏官。臣认为,姬氏部落大君,对自己的部落管理不严,治国无方,好勇斗狠,不适宜出任夏官掌管天下兵马。另外,姬氏部落大君刚刚挑起部落骚乱,有错在身,任命他出任夏官,天下各部黎民百姓恐有不服,有碍大王的王道教化。”听了启的凑议,天地六官、四岳十二牧都出班凑议,反对任命姬氏大君任出夏官。益的内庭六府寺卿,出班支持任命姬氏大君出任夏官,但人数太少,无法改变朝议结果。益看了看三公,看了看出班凑议的众臣,看了看自己的宫庭督慰,不得不高声说道:“众位爱卿,孤尊重大家的意见,对姬氏部落大君出任夏官一事,朝议已决,不再商议。夏官一职,以后再议。今日朝议到此,散朝!”

朝议失败之后,益的心情很不好。看到启第一个出班反对,益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个帝王之位,只是一个会说话的牌位,根本就没有帝王之尊。在众臣的眼里,启才是他们的新君,自己只不过是大禹父子手中的一块挡箭牌而已。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益把内庭六府中启的亲信官员,全部罢免,总算为自己出了一口心中的闷气。但是,益的这个做法,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态,引起了大禹父子的怀疑和提防。

内庭六府的郎官府,所有的郎官,都是益效法大禹从自己的亲族中挑选的年轻忠勇之士。但是,益的亲族也是夏后氏部落的亲族,都是黄帝部落的后人。在这些亲族中,有的人支持启,有的人支持益。大禹和启研究之后,就利用郎官府把支持启的忠勇之士安置在益的身边,表面上听益的调谴,背地里却与启暗中相通。

看到益受到大禹父子的钳制,一些反对大禹父子的部落就暗中联络,想恢复旧制,帮助益搬倒大禹父子。其中最积极的就是三苗部落。

原来,三苗部落在私自扩军时,曾大举收买江洋大盗,山林强盗。这些山林大盗告诉三苗大君,他们根本就没有劫持过律政府的三苗兄弟,三苗兄弟的死跟山林大盗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是当朝的一个阴谋。得到这样的消息,三苗大君就派人秘密调查。最终,从斟氏部落子弟的口中得知,出任天下律政的三苗兄弟是被人暗算了。暗算者就是大禹的儿子启。

得到这样的情报,三苗大君对启和大禹恨之入骨,总想伺机报复大禹和启,甚至要推翻大禹的帝王之位。特别大禹改制,削掉了部落的兵权,三苗更是不服。表面上服从大禹的王命,暗地里仍然我行我素,招兵买马,招募死战之士。著名的九黎杀手,就是三苗多年豢养的勇士,武功高强,出手刁钻,各个都身手不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