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四十六章 阮胡子的故事——牵线(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再回主线。前文说到阮胡子挨了复社的打,却仍不计前嫌想与复社重修旧好,无奈复社众人又臭又硬不通情理,阮胡子这里枉自温和柔顺,浪费了感情徒劳无功,只能从长计议再等时机。没想到就在其失望无助时忽然峰回路转,复社骨干冒辟疆方以智派人来借剧本。

在借剧本的信函上,三位分社主席对上次复社打人事件发表道歉声明:复社是文明人文化人组织,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为基本宗旨,关注民生疾苦,支持文化复兴,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复社始终包括以后绝不会容忍任何影响复社形象的事件发生。上次打人事件后,复社领导层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复数成员爱国情绪爆棚,社会责任感极强,但有个别人做事简单,不讲究方式方法,内部已对其进行了批评。至于下黑手、板砖拍、揪胡子的都不是复社成员,而是些赞礼、坛户之类的临时工,目前都已畏罪潜逃。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复社的大力支持,也欢迎社会各界对复社进行监督。

来函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诚意,没有一个字、哪怕是个标点符号表达出任何一点歉意,没有任何对前辈长者文人的尊重,反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打了人将责任一推六二五也罢,还借机标榜自卖自夸。这虽然有点气人,但无可指摘,几乎所有的道歉信都是这个套路。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更过分的是现在还好意思腆着脸来借戏。打人时不手软,求人时不要脸,并且还没有个求人的态度,显然还是在欺负人。

前段时间刚被打了一顿,现在又被恶心了一回,一般人还真忍不了,早就口吐芬芬当祖安人了,别说借剧本,狗屎都不借给你,闻一下都不行,给老子死的远远的。

但阮胡子不这么想,他认为复诚的道歉是不是真诚无所谓,只要是道歉就行——甚至不道歉也无所谓,只要复社愿意和他来往便是给他脸,说明复社对他的痛恨不至于不共戴天,只要他忍气吞声不计前嫌宽以待人以德报怨,与复社重修旧好破镜再圆还是有可能的。

挨了打还给施暴者赔笑脸,这是在犯贱,一般人真不会这么做。但阮胡子会,而且做的心安理得行云流水,心里没有任何不适感——这也是他克敌致胜走向成功的法宝。人至贱则无敌,贱人做事无底线、不要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贱人非常可怕。当一个人在你跟前发贱让你有高高在上成就感时,你千万别鄙视或同情他,因为他哪天会王八翻身咬死你。

除了心甘情愿犯贱,阮胡子还有一件优秀品质:坚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的人很可怕,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图谋一件事,一直在投入,在下注,十年磨一剑,五年磨半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了希望渺茫的事情之上,从痛苦中找到乐子。这些能把普通的事情做极端的都是些狠人,为达目的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付出人所不能付出,自然能取得正常人无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般来讲,拥有犯贱和坚持其中的一项品质均可成功。而阮胡子则完美地拥有了两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犯贱,不惧冷眼,不畏嘲讽,不达目的不罢休。再加上阮胡子没原则、没底线、没道德、有智商、有心计、有度量,想不成功都难。

正因为有这些要素,阮胡子才能在复社来借《燕子笺》时没有将剧本糊在来者的脸上,而是将此作为双方修好的契机,非常豪爽地答应借走了剧本。

为了表达诚意,阮胡子还借一送一,挑了上好的演员、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一同前往,务必保证演出质量,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同时还派家人拿上意见本,去现场倾听复社诸生的反馈意见,务必做好笔记并及时反馈。

阮胡子愿意出借《燕子笺》还有一个原因:他对《燕子笺》十分自信,想凭借此剧展示才艺,让众人点赞夸棒送小红花,得到文化认可。共同的文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自然是同道中人,同志同趣,进而以文论道,生出同道中人惺惺相惜的感觉。心灵上亲近,情感上接受,借此实现命运转机,重回复社怀抱,万里蓬程从兹始。

说到《燕子笺》,顺便提一下古代戏曲。古代戏曲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语言优美,二是情节离奇。

先说语言。中国古人对语言运用的要求到了变态程度,比喻排比拟人是幼儿园级别的技巧,在古朴拙陋的《诗经》时期便将赋比兴等技巧熟练运用。至于莎士比亚、莫里哀那点文采,在中国完全属于身与名俱灭的类型。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积累,国人在文字方面玩的越来越花,对偶、平仄、韵律等规则繁杂,足够出一本书。发展到戏曲时对语言的运用更是达到了人类的顶点,登峰造极,永远被模仿无法被超越,虐杀全世界任何剧本。其中最让后人无法企及的是对典故的应用,将典故与剧本无缝对接,一言不合就用典,让后人看的不明所以。诗词之美在于让人一头雾水,典故的熟练应用使戏曲之美达到了极致,也使其它文学形式只能望其项背。

再说剧情。绝大多数古代戏曲剧情曲折离奇,但套路化严重,基本公式如下: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被兵荒马乱或奸臣陷害打破,生离死别各奔东西流落天涯,老父母流落到某地暂居,女儿被好心人收留,儿子长大后后发愤读书成为高官或钦差大臣,忠心老仆或丫环始终不离不弃,最后因某一偶然事件一家人团圆,年轻人找到了事业和真爱,夫妻破镜重圆,老年人始终坚持不死,所有的委屈忧愁全成为过去,从此皆大欢喜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坏人被政府处理,在荡气回肠中弘扬了正气,打击了丑恶,最后得出“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结论。这些弘大的场景、离奇的故事一环套着一环,非常烧脑,没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巧合实在是编不下去,因此有了“无巧不成书”的说法。

而《燕子笺》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作之一:语言优美,各种好词好句让人如沐春风,典故应用增加了深度,插科打诨增加了趣味性;至于情节更是离奇,把上述所有巧合集中了起来,一大家人历经苦难竟然一个也没死,甚至连跑龙套的丫环、老师等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谓是十全十美的典范。

阮胡子一直对《燕子笺》十分满意,每每翻看《燕子笺》时总会惊叹于其中的文学造诣和巧妙构思,觉得自己真是个天才,文坛奇葩,艺术巨擘,照照镜子都想给自己磕个响头。

在复社借走剧本后,阮胡子一遍遍回想着《燕子笺》中的精彩片断和情节,想着几处得意的地方,不由脸上露出微笑,相信该作品完全可以折服复社诸生。

阮胡子正想的出神时,下人来报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不别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杨龙友。

前面讲过,杨龙友是个老好人,没有复社非黑即白的臭毛病,没有明确的阶级站队和强烈的阶级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乱攀交情,跟谁也是朋友,跟谁都自来熟,谁也不得罪,见谁在坑边也会伸出手拉一把。他跟阮胡子关系不错,双方平时多有往来。这次来的目的与复社一样,也是来看《燕子笺》的,得知迟来一步不免有些惋惜,不过他闲着没事,一边喝茶一边跟阮胡子聊天吹牛。

阮胡子满腹心事,猜想着复剧情现在进行到哪一段了、复社诸生又是如何的反应,没什么心情跟杨龙友闲聊,只是有一搭没一搭顺嘴搭话。

杨龙友也看出了阮胡子心思,当下安慰道:“胡子兄不用担心,冒辟疆和方密之都是识货之人,看了你的作品必然会生出惺惺相惜之意。有了这两人点头,重新得到复社认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二人正说话着,阮胡子看见派去打探消息的下人回来了,急忙问几位主席对《燕子笺》的评价。

下人喘了口气道:“恭喜老爷,复社三位主席对《燕子笺》充分肯定,认为其是难得佳作,当代艺坛明珠。认为老爷您远超同行,论文采,天仙吏,执牛耳,主骚坛,南国秀,玉林彦,玉堂班”。

听了这段话后,阮胡子全身舒坦,高山流水遇知音,感动呀!看来复社这帮小王八蛋尽管人品不怎么样,眼光倒还是不错,不枉自己屈尊折节。

杨龙友也笑着道:“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胡子哥的才华足以征服任何人。”

阮胡子的心情大好,也有了和杨龙友聊天的心思,二人聊起了秦淮风月,听到杨龙友说起李香君时,阮胡子眼中放光,灾星未脱色心又起,想着哪日去看看香君表演。

二人正谈笑着,派去打探消息的另一家人又回来了,脸色不太好看。

阮胡子忙问其情况,家人支支吾吾半天道:“三位主席开始夸着老爷,不过夸着夸着味道变了,话不怎么好听,只是说老爷您有才无德,投崔魏,自摧残,仗人势,狗一般。”

听了这话,阮胡子脸色煞白,被骂倒无所谓——被打过了自然不怕骂,只是没达到以戏会友的效果,阮胡子非常失望,当下骂道:“亏得爷爷好心借戏给你,早知道还不如喂了狗。一群不知好歹的小兔崽子,一群给脸不要脸的王八蛋,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听着阮胡子怒骂,杨龙友赶紧安慰道:“胡子哥别生气了,依我看来这倒不是什么坏事。你想想,以前复社诸人看见你跟看见翔一样躲得远远的,现在他们肯上门来借戏,可见他们对你的态度有所松动,还没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有了一次就有两次,不着急,慢慢接触,几个来回来了解多了,误会自然就消除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你还是要相信日久生情。”。

杨龙友一番话点醒了阮胡子,是呀,真是气糊涂了,跟一群孙子辈的小孩置什么气,何况置气又有什么用,若是能弄死这帮孙子也不用等到现在。想要在仕途有所作为,还得依靠这帮孙子。再者杨龙友说的确实有道理,只要复社的态度有一点松动,咱就有见缝下蛆的机会,迟早会有结果的。

杨龙友见阮胡子脸色缓和下来,想着是听进去了,不由心里也放松下来,忽然间想起一事,不由笑着对阮胡子道:“胡子哥,有这么个事,你看看合不合适。刚才刚说了,李贞丽家的李香最近张罗着梳笼之事,相中了复社的侯方域,苏昆生也劝过侯方域包养了李香君,以免被人捷足先登。侯方域现人在旅途,远离老婆监管,紧张学习之余总想着怎么放松一下。你我都年轻过,像侯方域这个年纪,碰上个愿意投怀送抱的大美女,能不猴急了才怪。据我观察,侯方域也一直看着李香流口水。”

阮胡子一听,感觉到有什么事,顺着接话道:“这郎情妾意的事,侯方域磨蹭什么,这中间莫非有什么难处?”

杨友友笑道:“当然。要是换作平时,这种事哪需要劝,侯方域早扑上去了。不过据我了解,侯方域一直没有动作无非是因为囊中羞涩,不敢向李贞丽张这口。”

阮胡子很快明白了杨龙友的意思,当下心动,试探着问道:“还有这事?侯方域能缺了这点钱?”

杨友友笑道:“还真是缺钱。你不知道,侯方域没什么收入来源,吃着侯恂喝着侯恂,连老婆孩子都是侯恂替他养活,侯恂不会克扣他的吃穿,但也不会给他太多。再者侯恂这老头特古板,开口家风门风,闭口家教家规,怎么会在这种事上给儿子花钱。”

阮胡子明白了,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出了这钱?”

杨龙友道:“正是如此,想泡妞而没钱,这是全天下所有男草根共同的悲哀。要说平时,侯方域肯定不会随便收你的资助,但现在的侯方域只怕已色令智昏饥不择食,谁的钱他都敢要。若是你肯解囊资助侯方域包养李香君促成好事,别说是在复社里给你说句话,便是叫你“大爷”他也愿意。以侯方域在复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你跟复社冰释前嫌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事听着怪怪的,感觉杨龙友不像个正面人物,诲淫诲盗,更像是在给侯方域挖坑。

事实上这正是杨龙友的特点,没有阶级立场,无原则的成人之美,自己感觉是既帮了李贞丽,又帮了阮胡子,还成全了一对玉人,更催化了复社和阮胡子的和好,何乐而不为。

听了杨龙友的话,阮胡子非常高兴,正愁出重水复,忽然之间柳暗花明,当即与杨龙友一番商量,随后拿出了300两白银——折算人民币20万,交由杨县长作中间人,促成与复社的好事。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侯方域被阮胡子盯上了,被拖下水是迟早的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