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二十八章 冒辟疆的故事——落第(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我们为阮胡子感到难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行呀阮胡子,亏你有一把充满阳刚之气的胡子,你得支楞起来呀,不能怂!

阮胡子刚被打时曾怒发冲冠,想着半夜提前菜刀把复社诸生一个个砍死,现在好了伤疤忘了疼,反省这次挨打还是自己做的不足:一是度量不够,想谋大事便不应跟几个皮孩子置气,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的肚里撑宰相。二是做事冲动,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憋屈一生,本来是去拉关系的,这下搞得关系更僵了。三是场合不对,有些话私下能说公开不能说,跟高层能说跟基层不能说,能聪明人能说跟不机密的不能说。

经过一番反思,阮胡子决定继续找机会跟复社接触,自己挨了打既没还手也没起诉,一如既往热脸去贴冷屁股,这份诚意复社中人应该能看得见。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复社诸生也并非都不开眉眼,聪明些的还是能看出他一片求和的拳拳之心的。

机会再次到来。没过多久,复社人员找上了门来,原是来复社骨干正在南京小聚,陈贞慧宴请冒辟疆和方密之两位社长.席间缺少娱乐节目,三人说起了阮胡子,久闻阮胡子的新作《燕子笺》大名,一时兴起,派人来借欲求一观。

又有两位新人物、也是名人需要解锁。

先说冒辟疆。许多男同学第一次见到冒辟疆这个名字应该是在《七剑下天山》。冒辟疆在其中跑龙套,关联人物有两个:其小妾董小宛——也就是小说中顺治的爱妃董鄂妃——董小宛的故事很快讲到;其女冒浣莲,文从父亲,武从大侠傅青主,既是江南第一才女,也是天山七剑之一,文武双全,将纳兰容若迷得神魂颠倒信仰迷失背叛家庭辜负圣眷。

冒辟疆出身“世代仕宦”之家,也是官N代。

在万恶的旧社会,做官需要通过严苛的考试,完全依靠文化成绩和第一学历,因此几乎所有的名门望族都是文化世家。

古人的门第观与现在略有不同。古人认为相对官员的身份,知识分子更是一种荣耀,将“书香门第”“诗书传家”“博古通今”“琴韵书声”作为匾额的很多,而没有人愿意写上“大官辈出”“土豪宅地”“家父张二河”。至于“农民”出身,古人认为这是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不存在任何歧视。

在家庭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冒辟疆很小便非常有文化,十岁开始写诗,14岁出版了个人诗集,可谓出道即巅峰,名震家族、乡里、复社。

有人觉得出诗集很可笑,认为出版诗集并不难:识字、有钱且自我感觉良好即可,特别是名人出诗集更容易,连《平安经》都能出版并且爆红,可见诗集出版的门槛确实很低。

冒辟疆十四岁时能出诗集与父母的溺爱有一定关系,不过冒父母不是浅薄的人,若冒辟疆真写的是打油诗、顺口溜或者强行将一篇文章每句话单独成段号称是诗,父母肯定不会支持其出诗集的,否则这不是显摆孩子,而是一家人出乖露丑。

实际上冒辟疆的诗作确实有一定水平,并且还惊动了当时名家董其昌。董其昌见到冒诗后惊为天人,大加赞赏,不惜降低身份为其诗集作序,并将冒辟疆比作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王勃何人?唐高宗称其为“大唐奇才,一代词宗”,杜甫夸其为“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勃不需显摆别的作品,其花样年华时写了一篇《腾王阁序》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其中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等雄壮辽阔苍劲豪迈,别人努力一辈子也写不出其中的一句。

董其昌将冒辟疆比作王勃,显然是对这孩子充满了赞许与期望。但不得不说,尽管董其昌不属蛇,其嘴里绝对带着毒,因为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这个比喻更像是预言和诅咒。冒壁疆不仅天才儿童、负有文名像王勃,其坐监狱、被排挤、仕途艰难、一事无成等倒霉事更像王勃,二人一起践行着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言。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品一品“出道即巅峰”这句话,你细品,会发现这不是喜剧,而是妥妥的悲剧。冒辟疆十四岁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的意思是他从这年开始将会一直走下坡路,青年、中年、老年在蜿蜒曲折中度过,浮浮沉沉沉……起起落落落落……。便如一朵鲜花,别人生长时你怒放,别人怒放时你已经凋谢。

冒辟疆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董其昌的诅咒,他带着最年轻秀才的神童光辉踌蹰满志地参加了举人考试。

和侯方域一样,冒辟疆认为举人考试甚至都称不上考试,只是展示才华的小舞台,他的理想是在进士考试压倒一片全国的优秀人才,这样才得显得出他的无以伦比和出类拔萃。

然后,冒辟疆落榜了,“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冒辟疆觉得没什么,这次失败只是壮丽人生的一道风景,是成熟途中必不可少的心路历程。没有落第的经历,以后跟侯方域、吴应箕等聊天时没有共同话题,会感觉脱离组织的。

经过一番自我安慰和鼓励,冒辟疆重新披挂上阵,又努力了三年,加入了赴考大军。

然后,冒辟疆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悲哀的循环:落第——学习——赴考——落第……埋六次赴南京求取功名,前仆后继,屡败屡战,趁兴而去,败兴而归“偶失龙头望”“又偶失龙头望”“双失龙头望”渐渐变为“必失龙头望”。

16年就这样勿勿而过,冒辟疆从少年考成了少年的爹,儿子到了赴考年龄时他还仍然是个秀才,无非是以前的神童秀才变成了现在的老秀才。

冒辟疆感到很腻味,这时他时已经不敢再幻想什么一举成名一鸣惊人,不想着什么连中三元走马御街前,哪怕像孙山般排在解名尽处,他也心满意足阿弥陀佛。

一次两次考不上可以说是马失前蹄发挥失误,现在使出吃奶劲也考不上,显然是能力问题,冒辟疆实在没脸见人,曾经放出豪言目无天下英雄,如今怎么连个小目标都实现不了,他郁闷的想去死。

这件事很没道理。对一个普通人的智商和受教育水平来讲,考上举人是是生命的奇迹,得祖坟上冒烟甚至喷火;而对冒辟疆来讲,考不上才叫没天理,简直是祖坟进水了。

从其中我们应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创作诗词歌赋与写八股论文与是两回事。也就是说,一个大文豪不一定能写了朝廷的工作报告。

第二,举人考试难度极大,每个能考上的都是万里挑一,都是人才中的战斗机,没真才实学肯定考不上,有真才实才也不一定能考上。

第三,科举考试非常没人性,没有特招、竞赛、提前招生、教师家属、干部子弟等照顾,也无法通过办个京都户口等人性化的方法解决学历问题,死板,苛刻,有钱、有人都不好使。

第四,科举考试不是比惨,出生农村、失去双亲、姐姐养大、既聋且哑、十六年落第等都不是通过考试的条件。

在第六次考试落第后,冒辟疆茫然了,跟一群小辈参加同一项考试本身就是件丢脸的事,更丢脸的是还考不过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后辈。

冒辟疆开始思考,是放弃了考试安静的走开还是勇敢留下来继续。实上这已经不是考试了,这是一场赌博,拿青春赌明天。赌输的结果是蹉跎岁月一事无事,今生空过满盘皆输;赢了则是向世人证明自己是真男人一定行。

冒辟疆纠结了,赌还是不赌?赌一把还有一线希望,不赌了则是扼杀自己的梦想,改变了几代人期望、也是他从小便给自己划定的人生轨迹,宣布以前的数十年寒窗苦读作废。

冒辟疆实在不甘心放弃。如果不赌,这将是他今生第一次在重大事项上承认自己不行,在读书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服输,结果是注定要戴一辈子的“秀才”帽子。

对读书人来讲,金榜题名是最大荣耀,是半条命,一定程度上比洞房花烛更让人激动。考场才是读书人真正的战场,是称读书人斤两的地方,名声再大、再会吹牛都比不上硬梆梆的成绩,群众的口碑远不如朝廷的认证,干练嘴没用,有能耐就拿出文凭来比一比。考不上举人一切都是假的,被别人拿举人证、进士证扇脸的时侯绝对没脾气。

冒辟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不知道努力,这更让他抓狂和绝望。有时他甚至还会偷偷看着他爹,想问问他爹是不是曾经做过什么缺德事现在报应在他身上了。这些年他不可谓不勤奋,自我感觉该背的全背了,该学的全学了,如果能考上早就考上了,犯不着等到现在。

刚开始参加考试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多少年为了考试埋首经史子集远离五湖烟月,现如今已经开始高堂明镜悲白发,时去都去哪里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过数年思考后,冒辟疆终于忍住了心绞痛,含着丹参滴丸决定放弃了。不是他不想努力躺平摆烂,他觉得这场赌博赢少输多,赌赢的希望实在渺茫。

就这样吧,及时杀跌止损也是明智之举,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本身是大智慧,认怂比硬扛更难,放手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更让人撕心裂肺。

冒辟疆甚至认为,这是老天爷在逗他玩,安排了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安排他小时成绩优异,却忘了给他的命运里安排中举的选项。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则是逆天而行,老天爷会不高兴的。冒辟疆决定知命顺天,放弃了,不考了。

神童跌下神坛了,冒辟疆悄悄烧掉了小时候的诗集,这时再说诗集更是打脸。他甚至不敢跟人一起敢说什么科举有问题八股有缺陷,考上的人可以说,而他不行,别人能考上就你考不上肯定是你的问题,硬犟下去更失了风度,被人笑话没涵养输不起。

地方政府知知冒辟疆放弃考试后,有些同情他的遭遇,及时给了冒辟疆一个“贡生”的安慰奖。贡生即即地方推荐保送的准举人,相当于举人同等学历,有资格做官,但没有进士考试资格,考进士前还得先考上举人了再说。

贡生在人们的心里属“生”字辈,秀才学历,因此冒辟疆被统计在了“四秀才”之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