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二十四章 李香君的故事——思嫁(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李香君的故事

故事到了这里,女主角李香君终于姗姗来迟。不但来的迟,以后出镜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为《桃花扇》中本就是一群本应跑龙套的老头子们在忙前忙后。

李香君的职业是艺人,也就是青楼工作者,且是青楼工作中的皎皎者。前面已介绍过青楼和青楼工作者,因此请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香君。

“香君”这个名字很文化,在此过度解读一下。

“香”在古代非常广泛地用来代指美女,常与“玉”并列,如温香软玉、怜香惜玉、偷香窃玉、香肌玉体等,有时也单独使用,如香草美人、活色生香、韩寿偷香、国色天香等,因此在传统文化中,“香”字含有一定的诱惑性,有引导人近距离闻一闻或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意味,一些内心猥琐邪恶的人更能联想到许多不可名状的事。在万恶的旧社会、特别是在孔子思想发展到极致的明清时期,“香”字差点让朝廷作为敏感字词给和谐了。正经女人自然不会拿“香”来作名字,可以说“李香”这个名字带着较强的职业特点。

“君”与“香”相反,这个称呼属敬称,含有先生、同志、文化人的意思,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欲与君相知”“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用在各种端庄正派的场合。

“香君”这个名字将“香”和“君”两个含义相反的字结合不一起,不但不冲突,反而水乳交融妙手天成,意思是“李香同志”“李香女士”,正如“朴”与“不成”的结合,一下子显的正派了,亦庄亦谐,欲拒还迎,很有调调。

李香君原姓吴,很小的时候家庭变故,家道败落,被一代名伶李贞丽买回,从了李贞丽的姓,这也是李香君称李贞丽为“养母”的原因。

好些人提起李香君时总说她“虽沦落风尘,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句话有逻辑问题,应该是“因为沦落风尘,所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关于女子受教育,我们常听到一句古语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又一句被人曲解的名言,它原本与“男子有德便是才”互文,指人无论男女都应将“德”置于“才”前,先谈做人再谈做事,应该学习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知识,而不能越有知识越反动。对女子而言,这句话目确指出其学习的目的是知书达理,不可当绿茶、玩心机。

“女子不必学习”从来不是普世价值观,相反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子才更受人尊敬,她们经常组织举办各种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农家女子比织布裁衣,大户人家的女子比的是琴棋书画,青楼女子比的是唱跳RAP,总之是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青楼女子与良家妇女的学习生活又有不同:良家女子主要学习相夫教子等生活知识,青楼女子主要学习吹拉弹唱等曲艺知识;良家女子努力学习是锦上添花,青楼女子学习是职业要求;良家女子不学习最多是挨骂,青楼女子不学习会遭毒打;良家女子学习成绩优异时好可以找个好婆家,青楼女子学习好了可以挖良家女子的墙脚,总之大家都需要学习,不学习会被竞争者打败。

李小君幼时即嗜学,悲惨遭遇让她认识到这辈有只能靠自己,大量业内成功人士传记也让她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她发现外表美不能长久,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而内在美源自于知识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才是唯一出路,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不因为出身贫贱而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不去纠结命运不公和社会吃人,毫不犹豫选择了发愤图强,刻苦钻研,努力学习艺术,刻苦钻研业务,期待着学有所成一鸣惊人的那一刻。

良好的专业教育,端正的学习态度,极强的艺术天分,加上胎里带着苏州美女典雅幽静、温婉灵动的特质,在长年青楼文化熏陶之下,李香君身上充满了浓厚的青楼气息,举手投足之间皆蕴含了极高的职业素养,一颦一笑让人痴迷。

转眼间香君已经13岁。13岁正是古代青楼女子出道的黄金时期,“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豆寇年华,李香君开始面向市场试运营。她厚积薄发,出道即巅峰,崭露头角便惊艳世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名动秦淮,响誉业内,一颗艺坛新星冉冉升起。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李香君虽未举行毕业典礼、正式参加工作,但却已艳色远播,就象一朵含苞末放的夜来香,散着着迷人芳香,引来蜂蝶留恋,身边总是围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者,有青年俊彦,有老不正经,有分管精神文明的朝廷官员,有负责道德教化的专家学者,来者无论平时如何道貌岸然,都会被香君的魅力击败,有的眼中喷火,有的口角垂涎,无一例外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李香君看着裙边围着的一群男人,总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收获的季节来了,这些男人都是她的收成,是她的业绩,她多年的刻苦学习的回报。

唯一令李香君不满意的是她的身高——只有不到一米五,与同行比起来太低了,甚至看着一些年龄更小的妹妹时都得抬头仰视。每每看着其它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同行,香君总有些自惭形秽,恨不得锯了她们的腿。

还好粉丝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正是香君的与众不同之处,娇小惹人怜爱属于加分项。为表示喜爱之情,粉丝们送其雅号“香扇坠”,又小又精致的意思。

《桃花扇》中李香君出场时刚满十六岁,年方二八,即“破瓜”之龄。“瓜”字从中间劈开为二个八,二个八相加即十六。由于二八相乘六十四,因此六十四岁也称破瓜,只不过这个瓜有些老了,显然是在大大的花园里种出来的。

在我们的观点中,十六岁是花季。而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古代,十六岁已经不小了,必须尽快考虑嫁人的事,再不嫁就老了,甚至有可能违法。

历来女子嫁人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古代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做事靠人堆,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一定程度上即是国力、军力、生产力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比如唐朝强盛的标志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宋朝强盛的标志是“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晋朝认为国家贫穷标志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唐朝认为苦难的标志是“千村万落近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为实现强国梦想,朝廷往往会实行计划生育,鼓励人口增长,早婚早育是基本国策,一般女子到了十三岁便可嫁人,至于晚婚则是对国家、对社会不负责,政府会将超龄不嫁的女子强行婚配给剩男——晋朝便是如此,因此说等着国家给发媳妇并不是笑话。

根据古人的观点,如果说十三岁是在花园里挖呀挖呀挖,十六岁早该结果小小的瓜了。香君必须尽快择婿,也就是说找到梳拢对象。

前面讲过,青楼女子选择梳乱对象往往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谁认真谁输了。但林子大了什么鸟也有,青楼工作者中仍有一部分浪漫主义者,他们相信真爱,思想保守,对爱情充满幻想,不愿对社会开放经营搞零售,而只想着一次性批发,相信梳笼自己的是个有情有义、愿意为自己放弃一切的男人。

李香便是其中之一。她成名已经好些年了,就像一枚熟透的果子,静静等待有人采摘。被选择的同时她也一直在选择,瞪着双汪汪的大眼睛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瞟来瞟去,一直幻想着将来梳笼自己的是王子还是王总,一直在致力挑选一个有情有义的高帅富来将自己带走。

像香君这样的名人,有资格取得梳笼权的自然也得是名人。许多人虽垂涎三尺,但总因囊中羞涩、颜值不高、地位不足而自惭形秽,望而却步了。

像香君这样的名人,有资格取得梳笼权的自然也得是名人。许多人虽垂涎三尺,但总因囊中羞涩、颜值不高、地位不足而自惭形秽,望而却步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