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人才的故事——领先(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接着简单梳理一下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

首先是秀才。秀才是最低一级的人才,我们常说的监生、生员、童生、茂才、廪生、增生、附生等,都是秀才的别称或者基本与秀才同级的文凭。秀才考核由省里统一组织,考试名字叫院试,相关执业资格由省里统一认定制证发放,由县里统一管理。取得秀才资格方式较多,官二代可以拿着户口本去登记,富二代可以花钱买,而绝大多数人则必须通过考试。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秀才是读书无用论的代表,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实例,是贫穷落后社会底层的代表,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传播者和是封建制度的护道者更,更是封建文化的受害者。人们经常在秀才前加两个字:穷酸。

穷酸是个贬义词,包含两层意思,即既穷且酸,没钱没权没社会地位却找不准定位,不想把自己混同为一般老百姓,总以文化人的身份自居,总想着得瑟两下显摆自己有地位有文化,表示穷的有理、穷的光荣、穷的与众不同。

事实远非如此。秀才学历需要通过县里、地区、省里三级考试才能取得,也就是说,秀才是个非常高的学历,是在省里有登记的优秀人才,其学历高到我们中间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现在把高中毕业称为秀才是不科学的,因为秀才比现在的大学生更为稀有。取得秀才资格证便算是转换了门风,取得了“读书人”的荣誉称号。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读书人的身份非常不一般。从社会地位上讲,秀才脱离了“白丁”身份,有资格与刘禹锡等人谈笑;具备了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可以参与一些高大上的活动;可以免费在官办学校学习,占用一定的国家资源;还可以不供奉山神土地之类的毛神,因为山神土地都是些股级干部,而秀才的级别已经基本达到了科级。此外,相比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读书人还有一点好处:浪漫,比如在民间故事中,绝大多数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都是读书人,狐仙、女鬼、女艺人青睐的总是以秀才为主力的文艺青年,因此才有了“八大盼”中“夜读的才郎盼女鬼”一说,像卖油郎这样的生意人、牛朗这样的无业游、董永这样的临时合同工得到美女爱情的只是个例,便是他们自己也要猪拱白菜的感觉。

从经济上讲,秀才有两个明显优于普通人的地方。第一,部分成绩优异或资格较老的秀才可以户口农转非,取得公办教师资格,进入事业编制,每月在县里领取固定工资。第二,秀才可以从事文职工作甚至是当上基层干部。秀才的更高级——举人都做官去了,并且大都是从县处级干部做起,这样一来,大量的科级及以下的干部岗位、文职人员均由秀才担任。秀才常见的职业有:乡村教师、家教、官员私人秘书、律师等,混得较好的可以做县委秘书长(师爷)等,比起一般老百姓威风多了。因此古代的秀才有一定的权势,可以欺负无权无势的乡农,比如《阿Q正传》中赵秀才在鲁镇就是个大人物,有资格鄙视鲁镇的大多数人。敢称秀才为“穷酸”的大多都是官宦或权贵或更高学历的持有者,普通人如此做是在做死,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没资格欺负或鄙视秀才,只能被秀才欺负或鄙视的份。

秀才再往上考便是举人。举人考试叫乡试。乡试不是乡镇级别的考试,而是由各省政府组织,每三年一次,秋天在各省省会城市进行,因此叫秋闱。中举人员名单叫乙榜,与进士会试的甲榜相对应。乡试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放榜,因此也叫桂榜,考中叫折桂。举人中的第一名叫解元。历史上最出名的解元叫唐伯虎,唐伯虎也是有史记载的唯一一个没有进入国家干部序列的解元。

如果说中秀才后可以进入事业编制,而中举后则可以享受国家财政开支,因此有了“穷秀才,富举子”的说法。举人会受到省长的亲切接见,并且直接进入国家后备干部库,随时补干部空缺。最次的举人可以担任县教育局局长,而绝大多数的举人只要不是太不会来事至少会当到县处级干部,个别能力较强业绩突出名声较大的也可能成为国家高干,比如海瑞同学。

我们常说考上大学是中举,这是严重胡扯,因为上大学与县团级干部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大学文凭与干部提拔没有任何必然性,而只是干部提拔时一项不很重要的参考指标。而考上举人则是处级以上干部的充要条件,绝大多数大学生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个级别。

举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和荣誉,是因为举人非常难考。全国乡试录取不到2000人,差不多是现在的一个县能考1-2个举人,而且还是三年考一次。能考上举人的必须是县里的前几名,教育落后的县城经常剃光头。放到现在,能考上举人者其学习能力已经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层次。

举人尚且如此,解元更是全省第一,而这个解元距离全国状元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省高考状元”之类称号其实和“俺村俺最帅”属同一个类型,现在的“省状元”只算是省年度第一,是不是三年总第一的解元还难说,更无法和将来的状元相比。

乡试过后是会试。会试由国家教育部组织,每年二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在京都举行,因此称上京赶考。考中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员。注意,这里所说的会员不是洗脚城、发廊、高乐夫球场的会员,而是指全国第一。

贡士大约每届只招大约300人,也就是全国的前三百名,平到均每年也就是一百来人。现在每年清华大学招生人数为3000人,两相对比,这一百人放到现在的清华北大也是精英,各个院系的前几名,人才中的战斗机。考上贡士的比例为百万分之一,在数学上低于1/20000概率的事件归为不可能,因此贡士对一般人来讲是传厅。贡士起步一般是地级干部,绝大多数贡士都能成为省部级干部,部分人可以进入朝庭甚至当上宰相。

会试不是终点,终级考试是殿试,由这300人继续强强对话。这次考试并非淘汰制,只是为了排名、分级和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由于这次的公告用黄纸书写,也称为金榜题名。殿试由皇帝主持,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所有人都会获得“进士”的荣誉称号。考试除了考早申论,还要进行面试,看看这个人是否能见得了大场面,更要看看考生的颜值是否过关。颜值一定程度代表正义,代表了国家形象,颜值太低了会有伤国体,因此状元称号甚至是榜眼、探花称号不会轻易颁发给颜值较低者,比如传说中王艮、黄巢、钟馗等因为颜值而无法取得状元资格。

进士学历很可怕,其能量大到吓人,比如苏三含冤下狱,洪洞县里没有一个好人为其翻案。他的男人王金龙当上进士后,一个眼色几句话便改变了案件性质,苏三由死缓改为无罪并得到了国家赔偿,涉事事干部也全被撤职。从这里可以看出进士能量有多大。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想从白身走到进士需要什么?不需要拼爹,只需要学习。只要学习好就能走上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便是科举考试的魅力所在。无论人们如何鄙视和反对科学考试,在科举盛行的这1500年里,中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1400年,其中1000多年GDP占全人类的30%以上;作为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体系一直被模仿,从建筑到文化,从饮食到服饰都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中国的扇子、茶叶、衣服、瓷器也常被洋人作为的奢侈品来显摆。中国作为超级大国1000多年,在人类史世界史上绝无仅有,而创造这一切奇迹的管理者,正是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谁又有什么资格鄙视科举考试?!

相比同时期其它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科举制度——遥遥领先,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