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人才的故事——八股(旧版)

萧永日

军事 |  人文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八股文一出世便遭到了世人的口诛笔伐,骂的花样百出,其中不乏一些名人。我们刚刚提到的陈贞慧便坚决反对八股、积极呼吁教育改革。把八股文批得最狠的是顾炎武,他对八股文的评价是:秦始皇焚书后的又一大文化灾难。批的最危言耸听的是一个秀才写的祭文:“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认为是八股文送送走了大明,要求其负起大明灭亡的责任。也有一些有幽默感很强的人采用一些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反对八股,比如蒲松龄经常编些小故事编派八股文的不是,还有人编了有许多生动有趣尖酸刻薄的顺口溜、打油诗来讽刺八股文,更有人把八股文比作一头猪等等诸如此类,来发泻对八股取仕方式的不满。

考虑到八股文和科举制度两位一体,也不知道是谁吃了谁的瓜落,人们骂八股时经常和科举一起骂,骂科举八股埋没了人才,李白、黄巢、徐渭、李时珍、蒲松龄、吴敬梓、洪秀全等巨型人才都是其中的受害者。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提起科举八股时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一脸“你懂的”的猥琐微笑,一幅代表月亮消灭你的批判态度。

这里只有一个问题,古代的帝王将相不如我们聪明吗?他们看不出来科举八股有问题吗?时代局恨性吗真的就那么可怕?科举八股的缺点如此明显,双为何能他堂而皇之登上了历史舞台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何会受到无数帝王、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推崇,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何能形成文化输出、带动周边国家都实行科举制度?这些国家的上层也一样傻吗?

在评说科举与八股的是非功过之前,我们必须要求自己暂时做一个诚实、正直、客观、有涵养、头脑冷静的人,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和历史的至高点,以俯视的角度、傲慢的态度、批评的眼光去挑刺,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冬晨里把蛇误以为翔的那条笨狗,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但是错误的结论。

不得不说,大人物们脑子更好格局更高思路更清经验更足,他们坚持科举八股只有一个原因:科举制与八股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是哪个领导或组织突发奇想选择了科举八股,而是历史选择了它。

科举制度的优点首先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公平性。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但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不需要拼爹,不需要考虑户口、民族、名额、面试等任何外在因素,只要学习好便能堂而皇之进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甚至进入国家领导高层,想要成为国家干部必须学习好,文凭是不可回避的硬条件,比如唐朝的宰相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比如明朝除了极个别太监走上层路线,凡是能在朝廷中取得一席这地的第一学历也必须是进士,后续学历、街头办证不存在。这点虽然死板,但单就公平性来讲,其它任何高度民主高度文明高度公平的社会都没有做到。这种公平性足以让朝廷抛弃一切人为因素最大可能在最大范围挑选最优秀的人才,也给了全国所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和机会。

第二是时代性。任何事物都有时代性,比如我们不能站代审美的角度要求古代的小姐姐们清凉着装,也不能站在古人的角度要求现在的小姐姐们包的严严实实。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我们可以认为科举的考试科目设置不完美,不应该只考语文一科,但如果当时的科目设置为数理化甚至考英语经济学政治学,那才是作妖。并且科举考试的内容也是现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一边继承科举制中的优点、一边使劲往泥里踩科举制度,这是昧了良心。

第三是必要性。但凡考试必须有个统一标准格式,格式确实会限制一些人发挥,但有格式肯定比没格式好。没了格式要求的作品没有可比性,结论也必然是苹果比辣椒辣、辣椒比苹果甜。格式就是规则和标准,想要参加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同一标准。因人而设规则不仅无法操作,反而会增加不公平性和不确定性。所有人在同一规则下行事,谁也行就你不行只能说明是你的问题,不能因为你逆行便要求所有的车都掉头。不可否认一些有才之士因为适应不了格式作文而落选,但更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的人不但适应了规则还利用了规则,不但适应了考试要求,还将自己的治国思想、精辟见解贯注其中,作出了大量的精品作文。

第四是实用性。科举考试教材统一,参考书籍统一,有钱人可以买一大堆五三天天练,可以花大价钱请名师指点,而穷人买上四书五经和一套习题集便足矣。从这点来看,科举制度实在是物美价廉结实耐用,更适合咱老百姓,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制度。

第五是科学性。八股文是古代的文豪、大家在对无数的经典作文研究后总结出来的格式,科学,简单,严整,缜密,实用,这也正是其能传承500年最根本的原因。

不吹也不黑,客观地说,科举八股制度是一项不错的制度,远没有人想象的那般反动腐朽最大恶极。世上没有完美的、万能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没有缺点的制度,攻击科举制度是求备求全吹毛求疵,既没文化也没人品。至于有人说是科举制度毁了大中华,这总会让人联想起潘金莲挑窗时掉下的棍棍引来了西门庆恋奸情热、引来了武松杀嫂最终毁了大中华的段子。

再返回头来看,批评科举八股的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天资聪明或自以为天资聪明、但考试成绩很差的人:顾炎武连考十年不中;吴应箕连考八回举人不中,甚至秀才也是保送的;蒲松齡终其一生也没考上举人,其它一些秀才干脆没法留名历史。另一部分批评者是不懂科举制度、也没见过八股文的人,即使见了也看不懂,但愿意跟着别人批评,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毫无新意。后一部分人可以批评科举八股,毕竟无知者无畏,前一部分人批评则不妥,难免有吃不着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嫌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