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文王传
2:俞仲春王府受赏识,俏熹妃大闹御花园(旧版)

零三二九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正所谓: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话说那王县令被革职查办,大小人员一应被散。俞仲春也不例外。

俞仲春回到家中面见父母,父母安慰道:“家中房产土地应有尽有,银子也准备齐全,你若想现在成家,凭着你秀才每月的银钱,只要省吃俭用,这辈子是饿不死的了。”

俞仲春道:“若要我省吃俭用,以前或许方得,现在绝无可能。只因我已经享受惯了,习惯了每日吃酒饮食,奴仆伺候,若是几年不能如此倒也罢了,毕竟人生有起有落,世事无常,后面还能有个念想。若规定死了以后的日子再难有过往富贵,我还不如直接去了寺庙当和尚清修,说不定还能成佛成仙。”

父母笑骂俞仲春一通。俞父少时却说:“我这倒有个差事。若做得好只怕比在县衙更有前途,只是要离家了。”俞仲春忙问道什么名目。

俞父道:“那京都大梁那里有个八闲王,是当今圣上的第八子,他喜爱风流人物,是个聪明俊俏之人,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正用的着你这样的人。他如今缺个书童,府上管家与我乃是旧识,我若是书信一封,说不定可以让他收留你当差,想来银子应该不少。”

俞仲春大喜道:“若如此,再好不过。虽离了家,毕竟是京都大梁,天子脚下,更何况侍奉的又是王子。请父母二位暂时原谅儿子不能在榻在作孝,待我功成名就回来,定然服侍二老。”

俞父俞母同意,于是俞仲春便带着书信跟随商队一同往大梁方向前去。俞仲春见了管家福伯,福伯道:“你既然是秀才出身,想必舞文弄墨的书童之事你是最擅长不过了。必须得好好服侍殿下。殿下乃皇亲国戚,不可冲撞了他。”

俞仲春点头称是,见府内热闹,忙问福伯情况,福伯道:“哦,殿下请客,如今水陆俱备,正要开席,你随我去堂下等候。”

俞仲春便随福伯离开,但毕竟饶不了好奇心,斜眼一看,这一看,真个羡慕嫉妒:但见那香焚宝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竞奏新声,教坊司频逞妙艺。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碗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红裙舞女,尽随着象板鸾箫;翠袖歌姬,簇捧定龙笙凤管。两行珠翠立阶前,一派笙歌临座上。

多时以后,这八闲王才请客结束,福伯介绍了书童,八闲王只摆摆手,随后便睡了。

次日早上,老师台上讲课,八闲王初时尚听得妙,后面却慢慢伏低了身子,俞仲春见状立刻挡住,老师看不出端倪来。八闲王醒来时发现俞仲春挡在自己身前,心想:这人倒也忠心。于是下课后与他攀谈起来,聊起来竟甚为投机。八闲王诉苦道:“唉,只是这读书实在无聊。”

俞仲春道:“殿下若是不好读书,小人说段书与你听好了。”八闲王喜道:“你会说书?”俞仲春道:“却也会一些。”当即便说了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

八闲王听后大乐,急于再听,俞仲春又说了‘三英战吕布’、‘小圣施威降大圣’等等。说到下午,八闲王仍是兴致满满,这时,小厮前来说道:“闲王,到练武时间了。”

八闲王于是拉着俞仲春出门练武。八闲王整备装束,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

俞仲春连连赞叹,凭他秀才口才,赞得闲王喜笑颜开。八闲王舞起棍棒,打倒了三五个武师,俞仲春正要赞叹,却见闲王闷闷不乐,眉头紧皱,心想:这闲王想必知道这些武师让他,所以击倒后反而不悦。

于是大着胆子问道:“闲王神功盖世,因何不悦?”八闲王道:“只因我皇子身份,无人敢用真本事打我,即使将他们赶出去也无济于事,因为寻常人家若要威胁将其赶出还伤不得性命,倘若是我,却难免有性命之虞。”

俞仲春道:“闲王当真不会杀人?”

八闲王一听忙道:“我求贤若渴,希望自己能有真正的本事,怎会因为嫉妒杀人?”

俞仲春道:“那也容易。在下颇会得一些枪棒,愿请闲王指教。”

八闲王一听大喜,急忙要与俞仲春对战。俞仲春和闲王各拿两根木棍,比试起来。只见八闲王棍若凤舞,俞仲春棒若飞龙,一场打斗,酣畅淋漓:棍棒交手合,半岩虎争食。张飞战吕布,龙凤争雌凰。

二人战不到十个回合,八闲王便觉得俞仲春虽然处处留情但是他那棍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他面门、脖颈那里乱旋,稍不注意便要中招,但俞仲春给足了他面子,每次将要击中八闲王时都只使半招,招式未老就又使另一招。所以虽然花样繁复却并非真正厉害的招数,绕是如此,却也打的八闲王左支右绌。

二人身上都出了不少汗,相互大笑两声,放下棍子。八闲王喜道:“你这棍术当真非凡,又懂说书,我很是喜爱。书童太过委屈,你以后就当我的近身侍卫吧。”

俞仲春大喜道:“谢过殿下。”

且说闲王自从索得俞仲春做伴之后,就留在宫中宿食。仲春自此遭际闲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每月银钱三贯不谈,更有衣食住行全包,过年礼物。

俞仲春前两年回到家乡,骑着高头大马,还有两个随行,乡下人见此阵仗,以为他出人头地,又送了许多礼来。俞父俞母倍觉脸上有光。

到得第三年时,明武皇帝突然驾崩,享年五十九岁。你道他为南湛大陆之人(南湛大陆寿命平均为两百岁),又贵为皇帝怎会如此早衰。只因这明武皇帝甚为荒唐,沉迷女色,在外面建造报房,里面充斥各色女子,甚至还强娶有夫之妇。

一日,明武身上突然添了五样病症,端的那五件?第一腰便添疼,第二眼便添泪,第三耳便添聋,第四鼻便添涕,第五尿便添滴。终日神情萧索,没有精神。御医来看,便道:“陛下乃是酒色过度,肾水竭虚,太极邪火聚于欲海,病在膏肓,难以治疗。”

正是:

醉饱行房恋女娥,精神血脉暗消磨。遗精溺血与白浊,灯尽油干肾水枯。

当时只恨欢娱少,今日翻为疾病多。玉山自倒非人力,纵是神医又如何!

不多几月,龙御于天。明武皇帝共有十六个儿子,早年曾立过大皇子为太子,但是不幸大皇子早逝,而二皇子体弱多病,难堪大任。所以又立三皇子为太子,结果三皇子死于战乱。明武心灰意冷,不再想立太子,此时由于太子不明,朝中党派林立,喊打喊杀声音不绝于耳。

明武皇帝后宫之中有三千佳丽,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皇后、熹妃和德妃三人。皇后本姓何,乃是朝中元老何如进之女,当朝三公之一的太师之妹。何皇后生下了大皇子何四皇子,然而两个孩子都已去世。何皇后对于立太子之事也就没什么兴致。

熹妃乃是宋国边境尼罗族圣女,宋国当年立国多仰仗各方势力,尼罗族就是其中之一。熹妃仗着尼罗族圣女身份,便连皇帝也敬她三分。她生下了二皇子和六皇子。熹妃对于立太子之事十分的注意,二子体弱多病,六子却一直是她喜爱的儿子。

德妃则是民间之女,后来选秀入宫,慢慢成为德妃,生下八皇子即现在的八闲王。由于家族没有权势,所以皇帝每次在她那里不敢久留,只生下一子。

皇帝驾崩之后,何太师前往皇后之处,面见皇后:“臣何逄叩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金身千岁千岁千千岁。”皇后笑道:“免礼平身。”何太师道谢之后起身,皇后则道:“见过大哥。”兄妹二人许久不见,亲热一番。何太师暗使眼色,皇后于是屏退左右,何太师急忙道:“皇帝驾崩一事,妹妹可已知晓?”

何皇后道:“我当然知道。”

何太师道:“继任之人,你可曾关注?”

何皇后道:“不曾。又没有我家的儿子,关注那么多怎地?”

何太师道:“熹妃乃是尼罗族圣女,她若继位只怕气焰将会更加嚣张,说不定将来还会治我们何家罪名。”

何皇后站起来道:“她怎敢?我父两朝元老,又有铁卷丹书。她怎能动得?”

何太师道:“若皇子继位,无论如何,你便是太后。然而那熹妃向来与你不合,再加上她是尼罗族圣女,倚仗权势,气焰嚣张。若是她的儿子当了皇帝,嘿嘿,只怕我何家便要大祸临头,你这个太后也得让给熹妃去做了。”

何皇后道:“那怎么办?”

何太师道:“后宫之中,可有家中毫无权势,性格懦弱温和之人同时又有龙子?最好和你关系也不错。”

何皇后道:“后宫三千佳丽虽多,若按你的标准,只德妃一人。”

何太师道:“如此,便举她的儿子继位。这样以后我何家便能控制朝政。”

何皇后大喜,即摆驾前往雍和宫,见了德妃。德妃见到皇后,惊讶十分,慌忙跑出拜见:“臣妾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何皇后笑道:“妹妹赐起。”德妃道:“谢娘娘。”随后起身,何皇后上座,德妃立在一旁,低头垂耳,十分恭敬。

何皇后道:“你们都下去吧,我与妹妹有些知心话要说。”众人散去,何皇后对德妃招手,德妃站了过去。何皇后道:“皇上驾崩,你可知晓?”

德妃道:“已经知晓。愿皇上上天封神,魂佑大宋。”

何皇后道:“你却也忠心。我曾经有两个儿子,可惜都死了。如今太子之位无人,继位之人无果。我有心让你的儿子当皇帝。”

德妃大惊,跪下道:“臣妾不敢妄想。”

何皇后用脚挑起德妃下巴,道:“这可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一切交给我来准备,妹妹好好服侍我便好。”德妃只得道:“是。”

当晚,何太师便率兵请八闲王出门回宫,俞仲春作为贴身侍卫自然同行。次日清晨,百官与何太师共举八王为天子,立帝号曰清徽,便是玉清教主徽妙道君皇帝。

熹妃那日睡醒起来,听闻此事大惊,心道:“这贼泼妇竟敢如此运作朝纲大事!”怒急之下便要起身理论,何皇后,哦,不现在应该叫何太后却已经进殿。熹妃大怒下闯出殿外,大骂:“何氏,你祖上不过是个屠猪卖酒的怂货,因与太祖皇帝认识,共同起义,弄了个大将军的位置。我祖上乃是尼罗国王,当年资助太祖皇帝起事,结为盟友,血缘高贵!你怎敢胡乱定立承嗣?”

何太后怒道:“哼,我祖上虽为屠猪卖酒之徒,太祖皇帝却也不过只是个织席贩履之辈,然而凭借一对玉拳,一根龙棍,打下锦绣山河,太祖早已言明,本国不看出身举荐人才。如今哀家贵为太后,血统怎地不贵?”

熹妃道:“先皇驾崩,按照族规,长子为先!怎能轮到那八王子当上?”

何太后道:“八王登基称位,乃朝中文武百官共同钦定,后宫怎能干政?”

熹妃说不过何太后,大怒之下与何太后扭打在一起。太监宫女将二人分开了。何太后大怒,欲扇熹妃巴掌,熹妃全然不惧,迎面而上道:“你敢!”何太后心中悚惧,嘴上却不输面子骂到:“泼妇打人骂街,哀家贵为太后,何等样人,怎会和你一般计较?”随后骂完便跑,熹妃在后面咒骂,何太后只当没有听见。

何太后回宫后,越想越气,立刻传何太师进宫商议。何太师进宫得知全盘事项后默然不语。何太后道:“我真恨不得把这小贱人碎尸万段!”何太师大惊道:“不可!尼罗族圣女怎能死在我宫中?”何太后道:“就说她意外死亡便是。”

何太师道:“熹妃今年不过三十二岁,身体强壮。若有疾病,也应该在疾病刚刚发作时就应该报与尼罗王知。尼罗族有一万大军与数万尼罗教教众,团结一致,尼罗王为教主,熹妃又为圣女。一旦有所闪失,双方战事一起,我们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何太后道:“难道便容忍那贱人胡言乱语?”

何太师道:“如今只有三个计策,上策向尼罗王请示,看他是否愿意把女儿接回去。中策便是掌控军权,再行监视熹妃,她一个女人,就算再怎么勇悍,也在禁城之中。下策便是只能忍耐了。”

何太后道:“这上策,尼罗王不光不会同意,而且还会有所怀疑。下策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吗?中策即使没有熹妃事件,我们也是要做的。那就中策好了。”

二人商议之后,熹妃在那骂的爽了,颇感疲惫,回房倒头又睡。第二天精神饱满,出殿找茬,正遇到德妃赏花,熹妃来了精神,上前便一阵数落讽刺德妃,德妃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呆在当场,眼中含泪。清徽宗正巧遇到,上前护母,着急中推了熹妃一把,熹妃大闹起来,温妃上前劝架,被清徽宗一把掠过。何太后来到,抡圆了一个巴掌扇去,熹妃中掌,却见四面八方全是太监宫女皇妃素娥,也不知道是谁打的,只得破口大骂。

这时众皇子跑来,场面更乱,六皇子平日里被熹妃娇惯坏了,上前也不看是谁,竟踢了清徽宗一脚。清徽宗也顾及不得,大喊来人,禁军内卫将一应上下人等拿住。众人摄于皇威,尽数下跪,只有熹妃、六皇子站立。

清徽宗大怒,却也不好追究,此事只能作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