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历史:开局盘点千古一帝
第41章乾隆:唯清永世屹立?(旧版)

伊然自若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明朝。

朱元璋看着自己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嘴巴一砸吧,“咱也不羡慕!”

不羡慕汉高祖有韩信,且韩信的下场实在是……

不过他倒也是能理解汉高祖的这种做法。

汉高祖起兵时就已经47岁了,而等他打下江山都55岁了,说难听点,那就是半只脚都跨进了黄泉,可韩信呢!

韩信还年轻啊!

当汉高祖建立大汉王朝时,韩信才不过而立之年,正是年轻力壮野心勃勃的时候,待他百年之后,难保他不滋生野心,而年轻的皇帝能压制得住他吗?

尤其是继位的还是他一向不看好的刘盈,他如何不为他百年之后的大汉担忧?

汉高祖的这种心思,他,朱元璋,也能理解!

……

清朝。

乾隆帝弘历瘪瘪嘴,他此刻也算是明白过来了,这稀罕玩意大自来自于后世。

不过这后世必定也是他清朝的。

秦始皇想要千秋万代,结果二世而亡,而汉朝刘邦么,何尝又不是打着这心思。

不想重蹈秦朝的覆辙,可惜汉朝,历经东西两汉,也不过就400载……

至于李世民的唐朝,还不如两汉呢!

而后面的朝代更不用提……

唯他清朝能永世屹立……

想明白的乾隆帝也很是生气,他清朝的子孙后代不书写他清朝的将领,去写前朝呢?

那大汉朝的韩信有什么好写的!

他清朝的巴图鲁可个个都是好本事啊!难不成还没值得说的点吗?

……

【胯下之辱,并没有打倒韩信。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志向,他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时值秦末大混乱,大丈夫不甘于平淡,为了自己的志向,韩信投军了,他的第一选择便是项梁,在他麾下当了一小兵。随后项梁死,他又归属于项羽。】

【可惜他满怀壮志,在他叔侄两人手下却是默默无闻。】

秦朝。

项梁?项羽?

嬴政双眼一咪,敏锐的抓到了两个关键人名。

楚国项家?

看来他又有了要抓的目标了?

项梁:“……”

莫名被提到的他,看了眼此刻还不叫羽的侄儿,关门,默默的收拾包裹。

此刻不逃,更待何时啊!

项羽:“……”

项羽不解的看了一眼叔父,不就是被曝光了吗?

至于逃命吗?

若秦军至,杀出去便是了!

若给他机会,他定能手刃暴君!

……

二世年间,彼时想要投军的韩信默默的停下了脚步。

项梁叔侄,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那么,未来,他该何去何从呢?

……

楚汉之际的项羽更是沉默,韩信,有点印象,但是不多。

就是他后面击垮了他,帮刘邦取得了天下吗?

说实话项羽还真有那么一点懊悔,但是懊悔从来就不是他霸王的性格。

走了便走了吧!

他相信以他之勇还是能胜过刘邦的。

哪怕在既定的历史轨迹中,他败了,可而今,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孰胜孰败,尤未知呢!

……

汉朝。

刘邦:“项羽勇猛有余,识人却是不行啊!”

虽然现如今他很忌惮韩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刘邦之所以打得江山,没有韩信还真不行。

关于这,他真的要感谢项羽啊!

若非他对韩信之才视若无睹,又何以有他刘邦收揽人才的机会?

韩信:“……”

不是很想说话,当初的他不过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却屡屡碰壁,如此之难!

若非后来有萧何的举荐,再兼之陛下拜他为大将,方有了他韩信的出头之路。

想当年,他仗剑投军,要选自然要选大势力,可谁知项梁叔侄有眼不识金镶玉,项羽更是刚愎自用,他几次三番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实在是匹夫也……

他在此处无用武之地,自是离去了,后来投奔了陛下,在陛下那,他一展生平之长。

可如今看来……

韩信只要一想到那什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心里就堵得慌,感觉他当初的选择也未必正确啊!

……

宋朝。

在北伐即将胜利的时候,岳飞被12道金牌召回了京师,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痛啊!恨啊!可是无可奈何!

自小的教育告诉他要精忠报国,他不能对他的官家如何!

看到韩信,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他的下场怕也不比韩信好到哪里去。

更甚至他比韩信还惨吧!

至少韩信实现了他生平夙愿,死,死在了功成名就之后。

可他岳飞之夙愿,中原之地何时能回归他宋朝啊!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想到王师不能北宋中原日,岳飞痛苦难当,仰天怒吼《满江红》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