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下
三国背景五(旧版)

卫己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宝物介绍

关于双股剑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结义,有冀州中山国的张世平、苏双两位大商人到张飞的庄园来访,很高兴刘关张能讨贼安民,便资助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于是由良匠打造双股剑、关刀、蛇矛;刘备跟随校尉邹靖讨贼有功,成为中山国安喜县的县尉。汉灵帝死亡,大将军何进杀上军校尉蹇硕,中常侍张让、段-等谋杀何进,袁绍入宫杀尽宦官,董卓进京弄权,袁绍、袁术、曹操等逃离京师,天下大乱,函谷关以东各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虎牢关前,关羽、张飞夹攻吕布,刘备拔出双股剑来助战,吕布力穷而走。公孙瓒表荐刘备担任青州平原国的国相,青州北海国国相孔融被围,为刘备所解救;接着曹操进攻徐州,所过之处,攻陷城池进行屠城,徐州牧陶谦告急,平原国国相刘备来救,张飞、于禁战到数回合,刘备执双股剑指挥兵马大举推进,于禁败退。后来刘备入川,庞统警告杨怀、高沛可能行刺,「玄德乃身披重铠,自佩宝剑防备。」这边已无从判定是否仍为双股宝剑。

关于倚天剑

赵子龙单骑救主有段夹叙:「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虹。倚天剑自佩之」。曹操用剑的记载,一次是《曹瞒传》提到他为正军法「援剑割发以置地」;一次就是《三国志?武帝纪》注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太祖就是曹魏的太祖曹操;也因而留下「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句子。

倚天剑成名甚早,若无后来的青龙偃月刀,倚天剑的名气才是顶尖。倚天剑大致典出与屈原同为楚辞名家,宋玉〈大言赋〉的「长剑耿介倚天外」;到了唐代,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贯休〈少监三首〉「倚天长剑看无敌」;杨巨源的「倚天长剑截云孤」;皎然的「倚天长剑横诸绅」;李峤〈剑〉「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张乔〈华山〉「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白居易「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元稹「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皮日休「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倚天剑已经常常在诗中出现了。

关于青虹剑

赵云在长阪得青虹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涌泉」;后来截江夺阿斗,「掣所佩青虹剑在手」,「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至于随从过江,「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孔明哭周郎,「赵云带剑相随」;南征擒得孟获,「坐于大旗下,按剑而言」,若也是同一口剑,则青虹宝剑陪伴他近二十年。

青虹也有写作青「-」剑的,未详孰是;但-意指灯,诗赋中有金-、银-、兰-,未闻「青-」。而虹意指日晕,「青虹」更是史书确有的名词,《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晋定公十八年,青虹见。」《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公元178年:「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古人相当重视天象所代表的征兆,最常被记载的虹则是白虹,尤其是「白虹贯日」,大凶。《战国策?魏?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记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永嘉二年1月戊申日、2月癸卯日,白虹贯日,占卜说:「白虹贯日,近臣不乱,则诸侯有兵,破亡其地。」而后天下大乱,永嘉五年,洛阳城破,怀帝被俘,为永嘉之祸。

关于七星宝刀

《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向王允借刀:「闻司徒有七星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这是对七星宝刀的仅有描述。巧合的是,三顾茅庐情节中一首古风,「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则是一口七星宝剑。

「宝刀」其实只是刀的泛称,不见得有什么名号,例如诸葛亮征南遇到的木鹿大王就「腰挂四把宝刀」;黄忠自认宝刀未老,诗也赞他「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浪漫的诗词中宝刀尤多,如苏轼的「宝刀匣不见」,欧阳修的「宝刀近出日本国」,陆游的「宝刀佩稳压戎衣」,苏辙的「宝刀玉-余风霜」。刀通常超过四尺,而七星宝刀只有尺余,所以只是单纯的工艺品,或者属于匕首。提到匕首的诗词也很多,如杜甫〈壮游〉的「蒸鱼闻匕首」;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的「匕首插吴鸿」;孟浩然〈送吴宣从事〉的「平生一匕首」;柳宗元〈古东门行〉的「冯敬胸中函匕首」。

关于古锭刀

《三国演义》第五回,攻汜水关的时候,孙坚的装束是「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这是整部书中对于孙坚的外型描写最精细的一次,也是「古锭刀」唯一出现的一次。实际上孙坚持刀的其它情节,也就只有十七岁时,「提刀上岸」,杀死海贼的那一次而已;此事在史实的《三国志?孙坚传》中也有记载。后来在第六回得到玉玺,与袁绍的人马对峙时,孙坚「大怒,拔所佩之剑」,此刻古锭刀却不知何在。看来恐怕不算是贴身宝刀。

由于孙坚是扬州吴郡出身的江南人,那么他使用的刀可能是江南盛行的环刀。环刀后来成为主流兵器之一,唐诗中不胜枚举的「吴钩」就是环刀,吴指源自吴地,钩指曲刃刀。如杜甫〈后出塞〉的「含笑看吴钩」,〈重送刘十弟判官〉的「意气逐吴钩」;李白〈侠客行〉的「吴钩霜雪明」;张柬之〈出塞〉的「吴钩明似月」;王维〈燕支行〉的「麒麟锦带配吴钩」;韦应物〈寇继膺古刀歌〉的「吴钩断马不知处」;温庭筠〈赠蜀府将〉的「功名犹自滞吴钩」。

关于流星锤

严格来说,流星锤并非正规的武器而属于一种暗器。曹魏将领王双、沂水关守将卞喜,是《三国演义》中确定为使用流星锤的两个角色。另外由于流星锤是属于奇袭用的暗器,所以「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堤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的描述中,马超所使用的铜「锤」也被认为形体小,是指便于隐藏、携带的流星锤。

虽是谜样的暗器,但流星锤真的有记载在史书,《唐书》、《宋史、《辽史》等都有记载;最明确的记载就是《金史?宗弼列传》提到宗弼的儿子,右卫将军完颜亨,「每畋猎,持铁连锤击狐兔。一日与海陵同行道中,遇豕,亨曰:『吾能以锤杀之。』即锤遥击,中其腹,穿入之。」完颜亨善于马术,骁勇不减乃父之风,终于被金国有名的暴君,他的堂兄弟海陵王完颜亮猜忌而害死。完颜亨的父亲完颜宗弼,就是在平剧中或史实中都是岳飞死对头的,金国都元帅兀。

关于铁鞭

在《三国演义》虎牢关登场的黄盖,是令人较有印象的持鞭武将,并在荆州战退蔡瑁。其实后期的文鸯更是一名用鞭的猛将,文鸯偷袭司马师大营,「全装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到达目的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只身撤退,「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魏军再追,「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极其骁勇。

鞭在五代以后,其实并非很少见的兵器。宋代的贺州道行营马步军都监王继勋、马步军副都军头呼延赞、泾原路行营都监王-、供奉官李怀-;明代的左柱国黄得功、副总兵贺世贤、右参议段复兴;清代的松潘镇总兵马良柱,都是使用鞭的名将。有个巧合是使用鞭作战的武将都既勇且忠,尤其是战死于西夏人的王-,战死于李自成的段复兴,战死于清兵的黄得功、贺世贤,最为壮烈。他们英勇的形象,在文学家笔下转化成各种人物,不朽地活在人民心中。

#审核:15291399619 时间:11 7 2019 8:37PM#发布:15291399619 时间:11 7 2019 8:37PM#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