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下
三国背景四(旧版)

卫己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关于医护营

杜佑《通典》说明了古代军事医疗的制度。「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以应有的惩处,惕励军医都注重士兵的健康状况。「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可说是病人专用的公差。「诸将三日一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粗精,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这更是对基层将校的要求,因为官、兵关系良好,才有愿意效死的士兵。

《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疗毒。他不仅长于内科诊断,更是天朝外科手术的先驱;只可惜古代「唯有读书高」。从《三国志?华佗传》也可看出一项信息,就是华佗之死最晚不会超过公元208年,因为曹操后悔杀害华佗,使得爱子曹冲无救。而曹冲逝世就是在208年五月甲戍日,曹操在年底发动赤壁之战;所以该年也是关羽可能由华佗来疗毒的最晚时限。《三国演义》细心地将为华佗请命的荀-改成贾诩,从荀-请命也可确定华佗绝无可能是在219年才被杀。

关于工匠房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注疏》提到,土工的范畴是陶、-;金工是筑、冶、凫、栗、锻、桃;石工是玉人、磬人;木工是轮、舆、弓、庐、匠、车、梓;兽工是函、鲍、-、韦、裘;草工「职亡,盖谓作萑苇之器」。《后汉书?百官志》:「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曰:承秦,曰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这分别是关于工、匠官员的记载。

公输般、墨子、王尔、张衡等人都是制作器械的名人,三国时的代表人物则是曹魏的给事中马钧。《三国志》注引傅玄的话提到,博士马钧与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指南车是否真有其物,两人告诉曹睿,降诏马钧作指南车,马钧制成,天下心服。又打算改善投石车,以及诸葛亮的连弩,中领军曹羲向他的兄长,大将军曹爽推荐,曹爽置之不理。傅玄在魏时担任弘农太守,他的父亲就是《三国演义》第66回劝谏曹操南征的,参军傅干。

关于军师营

谈起军师,总是给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印象。最容易令人联想到军师形象的,就是诸葛孔明。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军师这个词有七成五左右是用在诸葛亮身上;更有趣的是如果再加上用在庞统与徐庶的部份,就有超过九成的「军师」这词是用在刘备军的谋士身上。史实中的智囊,则并不仅限于「军师」之名,将帅身旁的参军、司马、长史、主簿等属官,只要是提供上司意见的主要人物,都有军师之实,比如说曹操的司马荀-、行军长史刘晔、主簿杨修,曹丕的参军程昱等等。

古代士兵十人一个营帐,长史、司马以上的军官每人一个营帐。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以征西大将军身份,兼任丞相的前军师时,由于身为前锋,营区离诸葛亮大本营十里。主上替将军分配军师时,则也带有监军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将军司马懿的大将军军师辛毗,「毗杖节立军门」,阻止各将出战,「节」就是天子的符节。其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派辛毗作黑脸,这只是场与司马懿联手的戏罢了。

关于练兵场

《论语?子路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孙子》劈头在〈始计篇〉就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发挥更强的战斗力,甚至可能是成败的关键。《管子》:「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熟悉鼓、金、旗各种号令,在战场上就能完全执行主将的作战意图。

《礼记?月令》提到在季秋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讲武」就是练兵。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28年,第一次北伐,因参军马谡失利,「于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232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并在两年后,发动最大规模的五丈原之战。

关于天灯营

天灯的制作除了需要纸材与燃气之外,燃烧的蕊,可用火浣布,公元239年二月,有西域向魏进贡的记载。其实《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提到「——火毳驯禽封兽之赋,-积于内府」是通西南夷所致,而火毳就是火浣布。《汉书?张骞列传》记载「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汉书?西南夷列传》提到大夏希望交流,路线经身毒国到西南夷,身毒国在邛都西方两千里;而邛都县就在益州越-郡内。

除了孔明灯外,诸葛亮留下的传说还有很多,荆州地区的诸葛菜,云南傣族人的泼水节、维西地区四外族的火把节,贵州苗族的弯笆篓、糯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馒头、包子甚至傈僳族之得名,据说都是来自诸葛亮的发明或者推广。虽有穿凿附会的成份在内,然而就像诸葛亮南征只到云南省境内,他的传说却流传到泰缅地区一样的道理,四川地区人民至今仍每年戴「诸葛巾」为诸葛亮带孝,这是被他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忠义精神所感召;杜甫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孔明当之无愧。

关于炼铁房

打造金属器具时,有炼、锻、-、铸、冶等技术。为了使金属更坚硬而精纯,必须将杂质从金属中除去,所使用火烧等高温加热的方式,就是「炼」。拿铁锤敲打烧得红透了的金属,就是「锻」。用火高温让金属融化,就是「-」。把-化的金属,倒在各种器物的模型,冷却凝固而作出成品,就是「铸」。金属的-铸过程,就是「冶」。范晔《后汉书》:「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凡郡县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这是铁官的制度。

干将、莫邪有个具代表性的铸剑故事。《史记?李斯列传》注,引托名子贡所作的《越绝书》说:「楚王召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太阿也。」赵晔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王阖闾委任干将造剑,「一曰干将,二曰莫邪。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最后为了完成宝剑,莫邪剪去毛发、指甲,投身火炉,终于造就两把稀世神剑。

关于水寨

汉朝时造船工业已经成熟,起因则是为了增强对于东瓯、闽越、南越等地的统治。应劭《汉书集解》:「时欲击越,非水不至,故作大船。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也。」《史记?平准书》:「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被普遍用在作战中,水军通称楼船卒、楼船士;水军统帅称为楼船将军。最后平定会稽郡境内的东瓯、闽越,在南越旧地设置交州;南北客观条件上隔阂的降低,人民交流,更渐渐建立起了后来江东六朝政权的基础。

汉末三国时代,各国更竞相造舰。曹丕驾幸广陵时,有「战船数千」,魏国更有龙舟、御楼船;蒋琬时代「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关羽北伐襄樊时,「乘大船就攻(于)禁等」「以大船四面射堤上」。而尤以江东的造船工业为代表,「北人便于鞍马,南人便于舟楫」,将领乘船作战的记载不胜枚举。除了《三国志?董袭传》的「五楼船」,东吴还有大船「飞云」、「长安」;孙盛《晋阳秋》记载,到孙吴投降时有「舟船五千余艘」。

#审核:15291399619 时间:11 7 2019 8:36PM#发布:15291399619 时间:11 7 2019 8:36PM#审核:15937866272 时间:11 8 2019 5:32PM#发布:15937866272 时间:11 8 2019 5:32PM#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端午节赠粽子活动
活动以单次实际到账的VIP点为准;以点券的形式赠送VIP点,充值额越高点券到期时间越长。如:充值:500元赠送7500VIP点、充值:1000元赠送15000VIP点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立即充值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