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沉浸式当昏君,于谦破防了
第四章 陛下今日之举,实在叫人震惊。(旧版)

一剑九星寒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天下诸事,上报朝堂,都要通过奏章。

奏章从各地到朝堂。

再到内阁,再交由皇帝亲览。

倘若皇帝放弃最终的决断权,那这大明朝,万般大事小情,便全由这内阁几位重臣料理了。

骤然听到这消息。

三杨先是大惊,而后心中便是一喜。

他们可乾纲独断,权柄自是更大了。

可再一细想。

三杨又疑惑起来。

陛下这是怎么了,他向来勤政,怎么好好地,要将这权力下放?

“陛下,您为何做此决断?”

老资历杨士奇率先拱手,朝朱瞻基发问道。

朱瞻基被问了愣了住,“额”了一声,又挠了挠后脑。

他像是完全没思虑过理由,这时才挠着脑袋蹙眉思索。

想了半天,朱瞻基又翻着白眼道。

“朕……朕近来觉得身子疲乏,有些倦怠,实在不适合料理国事。便将……便将朝堂重任,委托于四位爱卿。”

朱瞻基像是被这理由说服,又自顾自点头:“对,正是因为身体不适。几位爱卿,可得好好地替朕稳住朝堂!”

他这话说得。

怕是连自己都不大相信。

三杨看得心里腹诽不已,暗自嘀咕。

陛下您看起来红光满面。

精神抖擞,像是有病的样子么?

可他们当然不敢直接戳穿天子,只好拱手接住。

朱瞻基当然知道这理由实在牵强,可没办法,一时找不到其他说辞,只好谎称身体不适了。

几位重臣又纷纷上前,说了一通照料身体的好话。

朱瞻基懒得再纠缠,大手一挥:“好了,几位爱卿,你等皆是内阁重臣,往后要多用心思在朝政之上。尤其是于大人,你虽未入阁,但多年来替朕谋事,鞠躬尽瘁。今日朕特许你入文渊阁,你当尽力向几位阁老学习,共同主理朝纲!”

于谦的身份。

还是有些特殊的。

他目前尚不在内阁,但朱瞻基对于谦此人,还是相当信任的。

开了后世天眼的朱瞻基,自然知道,这于谦可是大明一朝数得上号的能人。

有他入内阁,辅佐三杨,这朝堂便能享安宁。

这样一来,朱瞻基便可彻底摆脱奏章的牵扰,抽身研究自己的昏君之路。

事情已毕。

朱瞻基摆了摆手,挥退四人。

三杨与于谦赶忙拱手作别,一齐出了昭仁殿。

方方走出大殿,三杨便已议论开来。

陛下今日之举。

实在叫人震惊。

他们三人正沉浸于权力激增的喜悦中,个个一脸笑容。

倒是一旁的于谦,一直冷着个脸,一副面瘫模样。

见此情形,杨荣好奇问道:“于大人,你这是怎么了?今日于大人破格入阁,该是大大的喜事才对,为何你这般苦态?”

于谦的仍然冷着脸,摇头轻叹:“今日观陛下气色,着实龙精虎猛,绝不像是身体抱恙。他绝不该因身体不适,而放权授予我等。”

比起三杨,于谦今日的获利更大。

虽然整个朝堂,都公认于谦将来会入阁执政,但他毕竟还不是馆阁之臣。

今日陛下金口一开,给于谦抬进内阁,这可算是一步登天。

要知道,如今的于谦,也不过刚刚年满三十。

三十岁的年纪,入得内阁,成为权掌中枢的宰辅相公,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况且于谦是进士出身,堂堂正正走的科举路子,并非仰仗家族荫蔽。

这样完全靠自身实力,三十岁做到当朝宰辅,可谓是旷古烁今。

可此刻的于谦,却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

他正在思量,陛下究竟为何放权。

经他一提醒,三位杨阁老又重新思量起这内中缘由来。

他们三人都历经官场,早已混到人精的地步,自然能看出陛下身体无恙。

可对于此事,三人却缄口不言。

“陛下此举,或许是有深意……”

杨士奇捋了捋白须,叮嘱道:“于大人不必深究,日后还是多用些心思在朝政上要紧。”

他回过身,望了望那昭仁殿,又轻叹口气:“我等四人,今后的担子,怕是更重了。往后须得谨身用命,替国分忧!”

杨士奇语重心长,杨荣与杨溥二人赶忙躬身,便是连于谦也收整起心中疑惑,拱手作礼。

“士奇公所言极是,我等定当尽力!”

三人的身影慢慢走远,昭仁殿中的朱瞻基这才长舒口气。

总算迈出了成为昏君的第一步,成功地摆脱了繁琐国事的纠缠。

说起来,自己的身体不适的谎言,着实有些拙劣。

朱瞻基自然知道,那四人都是当世人杰,能轻易看出他在说谎。

可没办法,再操劳国事,只怕他小命不保了。

今日只上了一回朝,就折损了半年寿命。要是再天天料理奏章,还不一命呜呼?

现在想来,这所谓的“昏君系统”,倒也没那么香了。

朱瞻基轻叹口气,暗自叹道:

“也不知道这昏君系统,能不能将我被扣的寿元,给补偿回来……”

正思虑间,他的耳边,又响起系统提示。

【叮!宿主放权大臣,昏君指数+5】

【恭喜宿主,获得寿命+1,大明国运+1】

“嗯?”

“真有奖励?”

听到系统的声音,朱瞻基心头一喜。

先前被扣了半年寿命,如今还回来一年。

里外里,自己还倒赚了半年。

这倒是件喜事。

不用苦逼地处理国事,没事享享清福,便能增长寿元。

这么看来,做个昏君还是挺香的嘛!

而且,居然还能提升国运?

这国运提升,是不是我大明朝能更兴旺发达?

这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算不算是件喜事呢?

朱瞻基稍一推断,得出如下结论:

做昏君便能增强国运,继而有利于百姓民生。

这么一想,他的负罪感荡然消失。

这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顺道还能增加自身寿元……

这等行善积德的大好事,我朱瞻基当然要坚决施行。

从此以后,不光要做个昏君,还要做个旷古烁今,举世皆闻的天下第一号昏君!

想到这里,朱瞻基大手一挥:

“来人,替朕拟旨,朕要改革朝政,肃清朝堂积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