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主
第3章 太原书院(旧版)

谈谈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花氏族府位于晋阳城的南面,几乎占去了半个坊的面积,其间宅院幽深,院落重叠,大大小小的庭院分布其中。花氏先祖是复国成祖皇帝苏服的军中大将花西,为大夏帝国复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被封为元帅。

花西本来只有两个女儿,当了元帅后,他又纳了几房妾生了几个儿子。花西过世后,他的子孙一开始散居到各地。但为了家族兴盛,百年来陆续迁往晋阳本宗,最终形成天下军阀家族中排名第二的河州花氏,只可惜后来内部不和,十年来排名已滑落为第五。

实际上,河州花氏经过百年演化,早已细分成了数百房,嫡庶之间等级分明,各房子弟人数众多,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彼此的关系,为此还成立宗人堂,专门担起鉴别血统的职责。

但有一点是很清楚,身份越高,住的房子越靠里间,就象一朵大白菜,菜芯才是精华,而花玉住的地方则属于最外面的一层半枯黄的菜叶,紧紧靠着护宅河。

吃过早饭,花玉便动身前往书院,他是花家子弟,二十三岁之前读书是他的本份,他已经在书院里就读了四年,花家子弟在读书期间,每月可领一份例钱和禄米,虽不多,但足以养活他和苏伯。

与其他军阀家族一样,花氏也极重视子弟的教育,从五岁起,花家子弟无论是本宗还是旁枝,都必须进私塾读书识字诵读,十岁后转入学堂正式就学,十八岁后再进入书院,二十三岁结业,准备参加省试.

私塾和学堂只收花家子弟,但书院却是面向天下英才,这也是各军阀笼络人才的手段。

花家的书院在晋阳城的南郊,占地有近百顷,公开的名字叫做太原书院,其规模更胜过官办的晋阳书院,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在此读书的学子,可免于乡试,五年期满即取得举人资格,直接以乡贡的身份进京参加尚书省省试。

所以每年秋天,太原书院的入学考试规模宏大,竞争异常激烈,来自天下各郡的年轻英才聚会于此,争夺那少之又少的三百个名额,他们不仅仅是要免于乡试,他们更想要的是门第,河州花氏的门生,否则,就算省试中了进士,也只能留京候补,‘五大军阀家族的门生’,这才是鲤鱼们必须跃过的真正龙门。

只步行一刻钟,花玉便来到位于南郊的书院,他健步如飞,很快便走进了飞檐画梁的大门,书院的大门建在一座长长的人造小土坡上,需要上二十几级台阶,表示求学登高之意,两旁苍松翠柏,林木茂盛。

大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两侧一正,一共三个门,气势雄伟,正中牌楼上刻有‘太原书院’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这是成祖皇帝苏服的手笔,只有花氏的太原书院和肖氏的青华书院才得此殊荣。

今天本是平常的日子,但因家主花天昌回乡省亲要视察书院而变得特殊起来,所有的生员都必须要回书院报到。

“健生兄!”

花玉刚刚走上台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只看见两个神情兴奋的年轻人正快步向他跑来,“哈!是骨余兄和明石兄,你们几时归来的?”他心中欢快,上前便给他们一人一拳。

这两人都是花玉在书院的挚友,一个叫付骨余,益州蜀郡人,而另一个叫丛明石,来自寿春江都郡,他们二人两个月前为写一篇《河州风俗》而跑遍了河州道十二郡。

“我们昨日方回,刚在商量找健生兄喝酒,没想到正好碰见,怎么样,晚上老地方?”说话的是矮矮胖胖的付骨余,他家境富裕,为人大方慷慨,所以三人一起喝酒时,最后的酒钱都是由他来支付。他所说的老地方,是指高昌酒肆。那里有胡姬陪酒,付骨余很喜欢。

花玉笑着点了点头,又回头问丛明石道:“世叔的病好点了吗?”

丛明石长得和付骨余恰恰相反,瘦高身材、大颧骨、眉眼深凹,他很少笑,但每一次笑都极富感染力,他家境本不错,但前年父亲生了重病,一直卧病在家,家道便衰败下来。

见花玉问他,他急上前深施一礼,“多谢健生兄的葯,家父来信,精神好了些!”花玉送给他的药,当然是从龙芝堂配的。

花玉轻轻捏了捏他的肩膀,安慰道:“这就好,等天再凉快一点,将世叔接来,让郎中看一看,到时就住在我家里好了。”

“那世叔的盐米就由我来包了!”付骨余不甘示弱地拍了拍胸脯。

“那当然,你这阔佬还跑得掉吗?”花玉哈哈一笑,搂着他俩的肩膀便大步上了台阶,三人说说笑笑向主殿走去。

太原书院的主殿极为巍峨高耸,殿内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三千人在此听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