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朱元璋造反?我也反了!
第三十七章 军中大比武2(旧版)

无支祁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单兵格斗水平高低在小规模行动中影响很大,大军团作战就未必好使了,那得看组织性和相互配合程度高低。

冯定邦之前经常去校场看看训练情况,但那都是对着空气假想敌,这种两军对垒的比赛还是头一次见。

当然了,这种比赛肯定是规模很小,只有几百千把人而已,不可能真的拉出几万人来。

这年头还不流行大规模仿真演习。

双方上千人对垒模拟敌我,主要是考验将领对于战场态势的把握,看他们能不能及时做出有效反应。

接下来就是快速把命令传递出去,然后士兵按照命令行事。

这年头可没什么电子产品传递信息,靠吼也不管用,那么多人厮杀哀嚎,你嗓门再大能喊出多远去?

信不信你正扯嗓子喊呢,敌兵从背后给你来个凉快的。

军中传递简单常用的战术动作命令,主要是靠旗语和鼓点,这样才能保证很多人同时接收到。

看旗语听鼓声是平时训练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中下层军官来说。他们看懂听懂了,再命令自己下面的士兵做出动作,如此全军一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这也是为啥北方游牧民族只能趁中原大乱南下搞抢劫的原因,只要中原政权是统一稳固的,那汉人士兵的纪律性、组织性就会比他们强很多。

哪怕这些骑马的汉子刀弓再娴熟,在汉人大军面前也不经打。

冯定邦刚开始不想太快扩张队伍就有这个考虑,人数短期内增加太多而不识令语,那就只能打顺风仗。

敌弱我强还好说,一但敌我相当甚至敌人更强,那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战斗力,只会跟羊群似的,一匹狼能吓得成千上万只羊四处逃散踩踏。

此次参加的主要是中层军官,分别是孙良庸、华敏忠、孔友德、魏金德四人。

冯定邦前一天说道:“既然是比赛那就得公平!你们不能用自己部下的兵,尤其是孔友德和魏金德。

你们俩的部下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英勇善战不全是你们的功劳。

把这几天排练的兵都打乱,然后重新分成四拨儿!”

这几位没想到临阵了,冯定邦突然横插了这一杠子。关键是你还没话可辩,人家说的有道理啊。

这也就是冯定邦有现代公平意识,古代那都是以成败论英雄,谁管你装备、兵员怎么样呢?

打赢了就是良将打输了就是饭桶,从来没有道理可言!

卫青、霍去病建功立业封狼居胥有多少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军事才能高呢?

翻遍《史记》、《汉书》,他们北击匈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找人,只要找到了匈奴主力就能打胜仗,找不到就没辙!

哪为啥几十年前刘邦他老人家带着一众名将和智囊,还能被匈奴给包围了呢?难道卫、霍比开国那些所有牛人加一块儿还厉害?

哪是那么回事!

国力不同而已,卫、霍时期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修养生息和汉武帝费尽心思搜刮民间财富充盈国库,军队的的条件比当年强了不知多少!

“漠北之战”汉朝光骑兵就出动了十万,同时还有相等数量的马匹作为预备队补充,几十年前的汉文帝时期,皇帝座驾都凑不出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很多大臣上朝坐的还是牛车。

军队质量大大提升才是卫、霍建功立业的根本原因。

冯定邦肯定是懂得这些的,他打仗时给将领制定的任务和战后论功行赏都会考虑到军队整体素质这个因素。

首先上场对垒的是孙良庸和魏金德,他们各自领五百人根据鼓声、旗语执行作战命令。

魏金德冲锋勇猛,感染带动了很多士卒一起勇敢向前。孙良庸则沉着冷静一些,他基本就是尽可能安命令来,除非对方有明显的空当儿和破绽。

冯定邦观战时对范息澄笑着说道:“这个魏金德果然是个猛将,颇有当年张文远的风采,但是智谋技巧可差太远了!”

张辽和张飞都是以勇闻名,但不是说只会玩命冲锋,人家是瞅准了战场时机才这么干的,不是每次都这样。

相比较之下,孙良庸这种风格才是步兵统领应该具备的普遍能力,魏金德只能统领特殊兵种或者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这也是冯定邦后面对广大中下层军官教育培养的方向,脑子得灵活,不能蛮干。

钉子再硬也只能做到一头儿尖,一支军队可以有一小部分人做到勇猛,但不可能做到全体都是勇士。

小股特种部队的要求并不适合在全军普通士卒之间铺开推广。

冯定邦对这场对抗很满意,至少暴露出了义军目前的一些问题。

下午是孔友德和华敏忠的对抗,这俩都是特种性质的,一个专门爬城先登,一个专门搞埋伏偷袭。

拉开架势光明正大地开打,他俩还真不怎么擅长,表现平平无奇。双方都是畏首畏尾,只在有利局面出现以后才会出击。

“将军!你真没选错,还是老本行适合他们啊!”范息澄调侃冯定邦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