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备,开局改造关羽张飞
第四十三章 赵云来投(旧版)

九1

军事 |  三国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甄尧和刘备确定了最后的盐业的分配,自行离开了乐陵。

于此同时,刘备对外放出消息,盐业分配完毕,没有来的家族,也就不用来了。

糜竺呆了些日子,也离开了。

而崔林,被刘备派往了平原,协助荀攸。

郭嘉负责盐业,刘备手下终于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常山郡。

赵云正在家中练武,他这些年,武艺越发精进。

“赵云,赵云,有人找你!”

乡里的乡长赵润领着一个男人来到了赵云家中。

赵云出门,便看到那人说道:“敢问是赵云赵子龙吗?”

赵云点了点头,那人从怀里掏出竹简,递了过去,口中说道:“我家主公是青州刺史刘备刘玄德,这是他给你的书信。”

信件送到,那人转身离开。

这封信,就是刘备给赵云的征辟书。

刘备也只能这样试试,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不可能亲自去常山。

但是同样,他相信,以自己对赵云的了解,这封信或许有机会能打动他。

刘备在信中言辞恳切,先是说明青州内黄巾横行,老百姓流离失所,反正就是怎么惨怎么写,就是为了激发赵云的恻隐之心。

同时呢,又指责田楷,背靠公孙瓒,强行占据乐安等地。

至此,刘备扯出了公孙瓒,他开始点出公孙瓒虽然征讨异族有功,但是为人嚣张跋扈,狼子野心,穷兵赎武,导致幽州百姓穷困,还把青州乱相归于他的身上。

因为刘备知道,赵云内心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公孙瓒,所以他在给公孙瓒上眼药,反正他说道也基本都是事实。

说完这些刘备说自己手下缺人,听说赵云武艺精深,故而想要征辟他去乐陵。

最重要的,刘备还在信中点出了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和想要拯救黎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

他很清楚,赵云可不是那种单纯贪图功名的人,得给他来点理想主义的高尚情操。

一封信,赵云很快就看完了。

他沉吟半晌,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其实也已经有了离家的打算,只是还未提上日程,在他心中,原本是想去投靠公孙瓒的。

可是此时按照刘备心中的一些说法,让他对公孙瓒的印象,又拉低了很多。

当天晚上,赵云的哥哥赵峻回来,两人聊了起来。

赵云把刘备征辟的事情说完,问道:“兄长,我此时心中,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原本我是想过些日子再走,去投靠公孙瓒,抗击异族,可是如今,刘备已然下书征辟,而且他在书信中说的一些事情,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我有些犹豫。”

赵峻看着眼前的弟弟,笑道:“何必如此烦忧,你还年轻,可以先去其中一方看看,若是其人不佳,便再换一家就是了,以吾弟的武艺,去哪里能成就一番功名。”

“那兄长觉得,我该先去哪里呢?”赵云问道。

赵峻笑道:“既然刘备已然发书征辟,不如先去看看,若真是能助其平定一方事业,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是一桩美事。”

赵云点点头,做出了决定。

他要去刘备那里看看。

另外一边,刘备所部陷入了发展期。

他并没有继续去攻占地盘,食盐生意上了正轨之后,刘备开始有了更多的钱粮,物资。

甄家果然守约,以世面价格五成的马匹,牛羊皮,铁矿等物资来与刘备交易。

与此同时,刘备也开始透过三家的商业渠道,来收购粮食!

这可比他自己采买快的多,手头有了钱,又有了粮。

刘备开始大肆收拢流民,黄巾。

整个冀州,会这么做的人,根本没有!

不少吃不上饭的百姓都在往平原乐陵二郡汇聚。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荀攸向刘备建议,由崔林担任了平原相,负责镇守平原郡,

荀攸给他留了一万守军,便领着关羽张飞去往了刘备所在。

当然,刘备收编这些人以后,可不是干养着他们。

青州连年征战,平原乐陵两地更是有许多荒芜的土地。

刘备开始让这些进行屯田!

毕竟粮食采买,现在看还可以,但是一旦后面战事加剧,各个诸侯关系紧张之后,再想买粮,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还是得有自己的产粮地。

赵云单人独骑,马上挎着一杆亮银枪,进入了青州。

却只见道上许多流民,都在跟他往一个方向走。

“老乡,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赵云拦住了一人问道。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咽了口口水,嘴唇已经有些干裂,身上风尘仆仆,显然已经赶了不短的路。

他说道:“我们是广平郡的,那里现在正在闹黄巾,乱的狠呦,这不是我们逃难出来,听说青州刺史刘备那里,现在正收留流民呢,去了就能领半年的口粮,只要跟着去屯田,就帮着盖房子,然后前三年产出除了自有口粮,全部上缴,三年后,土地和房子就是咱自己的了,只要正常缴税就可以,我舅舅家的表外甥,就在那里,我们这不也要过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