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成了皇帝所说的大反派
第三章:一战成名(旧版)

全职扑街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提及这个一字并肩王,他的来历可不简单。

高祖皇帝李渊的皇太后,太穆皇后窦氏的亲侄子——窦良。

唐朝初年,因屡立战功,拜为虎贲中郎将,武德三年,领幽州总管,册封为燕郡王,民间称之为幽州燕王!

在玄武门之变后,高祖李渊的权利被李世民架空。窦氏一族的影响力在朝中逐渐衰弱乃至最后彻底消失。只是他这一族侄子,却异常勇猛,非一般人所能及。

李世民躺在床榻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七年前的那一幕。那一年还是武德九年,北方的东突厥在那一年的冬天,率领五支虎狮、十支豹师还有两支鹰师,总计二十万大军,入侵我大唐王朝。

在寒冬腊月里,五谷不收,靠游牧为生的突厥人和汉人不同,他们逐水草而生,没有固定的居所,自然也就没有足够过冬的粮食储备。

所以每年冬天都会进犯大唐边境,抢一些粮食装备,以度过这漫长的寒冬腊月。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突厥的狼子野心远远不止一点粮食装备而已。此番率二十万大军压境,正是企图一举吃下大唐北境。

当时的窦良还并不是一字并肩王,接下来的一场战争,带给了他这个冠绝全国的荣誉称号,成就了他的传世威名。

谙熟军事的窦良得知东突厥人入侵大唐之事后。仅仅率领了自己多年精心训练培养的三万死士,连夜奔袭前线,在阴山一带,与二十万东突厥大军交战。

仅仅用时半个月,就将二十万东突厥大军全线击退,斩杀十五万大军。

窦良在军事布局上,展现出了其高超的军事领导才能。

这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死士人虽少,却全是装备精良的精英武士,东突厥兵虽多则多是简单武装的游牧农民,在这场战争中,东突厥面对强大的死士无力抵抗,被死士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20万东突军大败,窦良借助天时地利,一举斩杀十五万突厥军。

此战之后,窦良一战成名,他三万破二十万的事迹被人们传诵为神话。武将纷纷以其为偶像,文官齐齐执笔为其做传。

尤其是突厥人听到窦良这个名字,简直闻风丧胆,看到“罗”字军旗,直接落荒而逃。

大败突厥的佳话,也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完美的诠释了窦良的英勇。

得胜归来!李世民亲自为窦良解下战袍,并赐封他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原本想要将窦良留在长安城,留在自己身边。

可奈何他与窦皇后的这一层关系在里面,朝中不少大臣对他心生不满,再加上窦良本身在幽州呆习惯了,也不愿意在长安城就留,李世民便随了他的心愿,让他继续担任幽州燕王。

还将幽州的大小事务全权放给他处理,免除幽州所有的徭役赋税,换句话说,就是让窦良做幽州的皇帝。

转眼之间七年过去了,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如此相信的一个人竟然会谋反。

哪怕时至今日,那高大伟岸的身影也依旧如昨日般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他对这个人除了有欣赏而外还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害怕。一种不可言状的害怕。

想到这些,李世民又从床榻上翻起身来。披着一件睡袍,慢悠悠地走到窗外,眺望远处的城墙

那漆黑的远处,望过去,好像有一个伟岸的身影站在黑夜之中。那身影简直和窦良一模一样。

但细细定睛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李世民将左手放在扶框上,右手揉了揉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抬头看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暗暗想到:朕到底是在想他?还是在怕他?

这个问题连李世民自己也搞不明白,现在李世民有点后悔了,他觉得当初放窦良回幽州,简直就是放虎归山。

早知道当初窦良回长安之时,就应该直接把他软禁在长安城,也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可李世民太相信窦良了。

更何况,即使时光能够倒流,李世民也绝对不会这样做。因为他要做一个明君,如果他做了,就会让忠臣名将们心寒。

皇帝不好做啊!李世民不止一次,在心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失眠的夜晚,玄武门之变,他失眠了;突厥入侵、他失眠了;吐蕃举国入侵,他也失眠了,不过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地感到一种压迫感,这感觉简直要让他喘不过气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