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国工匠,跟我相亲委屈你了?
火箭发动机上雕刻火药被誉为“大国工匠”——徐立平。(旧版)

国士工匠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今天(6月23日)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位在火箭发动机上雕刻火药被誉为“大国工匠”——徐立平。

他的工作充满危险,是真正趴在火药堆里头,这么一点点去挖。一个小火花,就会带来致命伤害,瞬间燃烧的这个速度和温度,人是根本就没有办法逃逸的。危险中坚守,他有自己的信仰,,在任何急难险重的工作中,都要冲在前面。

徐立平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说是导弹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制造过程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对发动机火药的整形。但药面整形迄今为止仍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在我国,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不超过20个人,徐立平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是0.5毫米,但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

航天四院7416厂员工、徐立平:“往前推的时候要很均匀,很平稳,体现技术就是越长越好,越薄越匀越好。”

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更令人生畏。稍有偏差,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徐立平选择这一职业受家庭影响很大。他父母都是老一辈航天人,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陕西。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母亲就建议他选择火药整形这个岗位。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这个工作肯定是危险的,再危险的岗位,也得有人干。”

就这样,徐立平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三十年。有一次,由他们单位承担的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在研制中,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找出病根,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这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而且挖药量极大。

航天四院7416厂员工、员徐立平:“是真正趴在火药堆里头。身体立不起来,完全是靠一个胳膊肘支撑着,然后一个手这么一点点去挖。”

就这样一刀一刀,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班组挖出了300多公斤火药,使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如今,徐立平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技术标杆,为了降低工作风险,他发明了二十多种发动机药面整形刀具,其中一种刀具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班组也被评为单位金牌班组。

航天四院7416厂员工、徐立平:“我觉得一名合格员,在任何急难险重的工作中,都要冲在前面,在工作中真正起到自己的带头模范作用。对忠诚,积极工作,这是我入时的誓言,对的承诺,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