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传
第十一章 灾荒之年 郑国进犯(旧版)

千山明月

军事 |  历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宋国与西邻郑国在东周王朝众多诸侯国中,算是中等之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近旁的晋楚大国,因此常被裹挟进晋、楚等大国之间的攻伐战争。几百年里宋郑两国间相互征伐,大小战争也有几十次,十分不睦。

绍公四年宋国大旱,这让郑国看到了寻仇的良机。上一年,晋国携宋国攻打郑国,晋国夺取郑国九座城邑。郑声公自知无力复仇晋国这等大国,但对付同为夹在晋楚大国中间的难兄难弟宋国,总是想寻机复仇。

这年秋天,郑声公命大司马良犀为统帅领兵五万攻打宋国。

宋绍公接到边邑战报,心里大惊。这年为赈济国内遍地的饥民,宋国从越国购买了大量的粮食,此时国库空虚,根本无力筹备与郑国作战的辎重与粮草。有敌来犯,宋绍公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大司马皇非我首先说:“兵士现在只供给六成口粮,勉强充饥根本吃不饱,恐无力作战。”

司徒皇怀讲:“从越国购粮赈济灾民,已经使国库空虚,现在筹备作战军粮有难度。”

左师灵不缓认为,“当前局面下,应对郑国的五万兵马,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如果能筹备少量精兵,进行闪击当有取胜的机会。组织几万军队长期作战,对我方肯定不利。”

宋绍公觉着左师灵不缓的分析有见地,不由点头。

右师皇缓则说:“民众忍饥挨饿,兵士士气低落不宜作战,应固城坚守向晋国求援。”

司城乐筏觉着,“向晋国求援,不靠谱。当前晋君已失权,六家权臣把持国政,信誉大不如前。上一年我们协同晋国攻打郑国所获城邑,全被晋国知氏据为己有,事前约定应分给宋国两城,事后全不作数。晋国已然靠不住,若退郑军保全国土,免不了一战。”

虽然都觉着作战失败机率极大,但对郑国投降割地是断然不能接受的。商议来商议去,最后一致认为左师灵不缓的主张还是有可行性。但是由谁统兵迎战,成了难题,好像谁也不想拿这个烫手的山芋。

宋绍公看六卿与几位将军都举棋不定,大家士气低落,好像还各怀心事,若强命谁统兵出战恐怕也不能取胜。于是年轻气盛的绍公心一横,宣布将亲自统精兵两万出征。

六卿与将军们都感意外,被宋绍公的气魄给震慑住了,大家不得不佩服绍公的胆识与勇气。大成殿上沉闷的气氛活跃起来,左师灵不缓首先出班表态愿随绍公出战,众人的士气被激发出来,众将都大声宣告愿为国拼死一战。

宋绍公见此情景略感欣慰,他宣布自任统帅,并任命灵不缓、皇缓为左、右大将军随自己一同出征,同时命太祝乐襄出使晋国请求粮食援助。部署完毕,大家立即分头行动。

宋绍公与大司马皇非我、左师灵不缓、右师皇缓四人研究作战计划。皇缓认为最好的决战地点应在雍丘,城防坚固城外地势开阔,利于大规模作战。

灵不缓认为:“我方人少,此战不应摆开阵势正面作战,应以快速闪击,或伏击为上,雍丘城外地势开阔无处埋伏,因此不妥。”

宋绍公认同灵不缓的观点,“那何处适合伏击?”

“唐盂城为宜。郑军自西来,唐盂城西有雎水河、惠济河及大片密林,郑军势必阵线拉长,利于对其伏击。”灵不缓说。

大司马皇非我也认同在唐盂城西设伏,“唐盂城西大路多段伴有密林,非常利于设伏。我们可在雍丘假败,以骄郑军,然后在唐盂城西密林中设伏,一击必胜。”

“如有密林地势狭窄,行军必缓慢,如能火攻必可大败郑军。”皇缓提出一种新战法。

“密林堆放柴草,火攻甚妙!然后前后夹击,必获全胜。”灵不缓赞叹道。

“据闻姜尚攻我商族时,就用过火攻,确有此战法。但不知如何远距离点燃林中柴草?”宋绍公不解的问。

“如果不是大风天,却是很难!我们都没用过此法,投掷火把怕是不够远。”皇非我觉着是个难题。

“工师署军器监多是能工巧匠,让他们想想法子?”皇缓思忖着说。

“实在不行就多埋伏些士兵负责点火。只是知道自己也将葬身火海,或被郑军斩杀,终将免不了一死,怕是这种任务人选不好找啊!”皇非我觉着埋伏人点火很难行得通。

宋绍公沉吟片刻说:“那就多法并用,立即命工师署想远距离引火之法,同时招募死士做埋伏点火之人。”

几人都觉着只能如此。又商讨了一番出征时间与路线等细节问题,大家就分头去准备。

工师署先接到为两万军队作战制造兵器辎重的命令。应对这种突发战争,工师署各种工坊就要协同劳作。但此次需求最大的只是箭簇,一般兵器,军队武器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然后大司马皇非我秘密召集了十几个工师署的能工巧匠,命他们尽快想出远距离引燃柴草的法子。

墨翟虽不是工坊里在册的学徒工匠,但是他神童的威名无人不知,多个神奇事迹广泛流传,此次工师署也推荐了他。墨翟木工技艺日益精湛,无事时他常混迹在各种作坊里,向其他工种的匠人讨教,逐渐学会了铸铜、冶铁、制革、制陶等多种技艺。墨翟还常游走于井市间,寻找新鲜物件,由此也了解到人们的生活中有何种器物需求,他便常改进旧有器物,也偶能发明全新功用的东西,他将裁布的割刀,拼合成剪刀就极受匠人欢迎。

大司马只给墨翟在内的十几个工匠一天的时间,因为郑国的军队已经踏上宋国国土,战情紧急不可能给人们太长的时间想法子。

第二日一早,大司马皇非我就将大家召集在一起。皇非我认为,如果有能人想出办法最好,不然就得靠大家一起商量共同想想法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