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认识的东汉
六 夜香阁论(终)(旧版)

从本章开始听

“某以为武帝盛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国情使然,乃是取其学说统御天下罢,可那诸子百家学说岂会皆不如于儒家学术?现国弱之时当取百家之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用于国,用于民,此其一也!

高祖律法沿用已有百年,然年岁在变,世事在变,百姓需求在变,此律法岂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查验民情,善加修改,与时共进方为上策!此其二也!

今天子若心存臣民,为臣者心忧君民,为民者心思国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亲贤臣远小人,当再现强汉荣光!”刘启毫不脸红的抄袭了以前读过小说里的对论内容。

郭嘉、戏志才、荀彧三人面面相视,俱是一脸惊容,拍案言“善!”

“嘉本以为刘兄只是有趣之人。不曾想连论策也强于吾等,看来是嘉小觑天下人了,嘉自罚三杯!”说完端起酒杯便饮。

“好你给郭奉孝,欲饮酒明说便是,偏去找甚借口。此次论策世民当最佳,该饮酒两杯才是。”戏忠看着郭嘉拙劣的自导自演,面无表情的直言拆穿。郭嘉亦是毫无被拆穿的自觉面不改色的与戏忠互喷。

看着二人有趣的模样。刘启与荀彧对视一眼皆忍不住笑出声来。

“快,贴好了。这可是好不容易与大贤良师求来的字符。”

“大贤良师那可是悬壶济世的仙人啊。”

“。。。。”

楼下传来一些嘈杂声,看热闹是自古人的本性。四人皆起身来到窗台看望。

“奉孝,你莫挤我,某都看不着了。”戏忠依旧不忘损一下郭嘉。

而楼下嘈杂的因由原是酒楼老板求来了一副大贤良师亲笔字符欲贴于门上引得围观者驻足惊叹品论。听得事由,四人皆是无趣的各回各座。普通百姓当大贤良师是陆地神仙一般的人物,对于此时在座的人看来却并非如此更别说已经知晓未来的刘启了。

“世民对眼下的天下遍传的大贤良师是什么看法?”在四人静坐中,荀彧突然开口询问。

“大贤良师?文若可是说那张角?”

“正是。”

“怎么看?祸事近矣。。。他张角真当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吗?”刘启抿了抿酒杯,愈发的感觉这酒好似后世饮料一般酸甜。

“可有解决之法?”尽管内心早已对此有些猜测的荀彧不禁对刘启产生了些许的希望,此人不仅长于策论,目光也很是长远。或许能想出一些办法来。

“没有办法。”刘启看到荀彧希冀的目光摇了摇头。这是真的没有办法解决的。

“这天下真没人看到现在黄巾势起吗?不可能,那为何宫中那位却不知晓?怕是有些人不想早早的让天子知道此事。他们都在等,等到张角起势,等到张角的黄巾能够席卷整个大汉的时候。那估计才是他们想要的。这天怕是要变了啊!”刘启仗着后世上帝的视角自加了一些个人的猜测。

想来也是,中原大地四处可见的黄巾在拉拢民心。能爬上高位的有几个能是蠢货?更不提门下还养着那么多的门客耳目了。但是为什么他们反而不去告发,任其发展?在黄巾之乱之初各种的战败给了投机者的机会。恢复州牧制度!允许各地官员自主募兵等等制度这不是明摆着就是那些投机者变成诸侯军阀的机会吗?在制度实施之后,黄巾之乱在短时间内便被剿灭成功。而那些早有预谋者可不会因为黄巾的消失而让手下兵马解散了去,所以这次黄巾之乱不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起义。张角的黄巾军也只是阴谋家棋手们推出来的棋子罢了,巴不得他越闹越大。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获利。

没有上帝视角的荀彧三人可没有想到这么多,他们能想到张角或许会作乱。根本不敢想背后竟然会有人敢以此为契机,霍乱大汉。这才是真正会掘断整个大汉的根啊。有心想反驳一二,却找不出反驳的地方。而刘启的言论也更加开拓的三人的视野。郭嘉戏忠倒是无所谓反而内心激动不已,他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并没有荀彧那么强烈,这种乱世的未来更使得他们兴奋不已。这是乱世,亦是他们的机会!而对于荀彧这样的人来说无疑便是晴天霹雳了。他想去改变,但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这场酒宴便在东道主荀彧浑浑噩噩中草草结束。

而刘启则是勾着郭嘉的肩膀:“奉孝,某去你家住如何?”蹭吃蹭睡。

“倒是可以,反正某家也没人。”

“吾也去。”一旁的戏同学举起了他的小手。

“走着走着。”

望着三人并未受到影响勾肩搭背的身影,荀彧暗自捏了捏拳头。

“这世道不该如此。不该如此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