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韩信,这次真反了!
第三十七章 德行不够(6/7每日,求鲜花求评价票)(旧版)

道貌岸然

军事 |  穿越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楚国。

楚国不会输。

清姬好像很了解李道然,可李道然都不了解他,她怎么了解李道然的。

楚国兵力不过十万,而大汉至少是他的三倍。

韩信就一定要打赢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局?

李道然却认为,他并不一定做得到。

虽然这样,可如果要是能加上英布和彭越的兵力,然后他再收回齐地的话,那也许差不多,差不多能打个平手。

这里其实大汉天下如今最主要的纷争,无非是集中在东西两面上。

大汉有两个国都的。

一个长安,一个是洛阳。

刘邦最初在决定在洛阳建都,然而刘敬当时给他迁都的理由,是洛阳作为周朝旧都,刘邦的汉朝和周朝是截然不同的。

刘邦的汉朝没有办法和周朝比繁荣昌盛的程度。

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尧封他于邰,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之后,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豳居住。

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离开豳,拄着马鞭只身移居到岐山,国内的人都争相跟着他去岐山。

到周文王做了西方诸侯之长时,他曾妥善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贤能之士吕望、伯夷自海边回来归附于他。

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不相约而自动到孟津会盟的八百诸侯,大家都说殷纣可以讨伐了,于是就灭掉了殷,然后才有了周朝天下。

而周朝最后的灭亡,更多的不是因为德性不够,而是形势不足,洛阳的地理位置,不足以控制天下。

什么意思?

周朝是以德性得天下的,刘邦没有德性。

他的天下是靠着杀伐,靠着出卖,靠着出尔反尔得来的,他的德行不够,因此他在洛阳是待不长久的,他如果想要大汉国运长盛,必然要在长安建都,也就是秦国旧都所在。

秦国国都是咸阳,众所周知,是和长安一起的,这里谈到的就不再是道德,而是地理形势了。

假设东边有什么叛乱的话,如果国都在长安,那么至少秦国的土地还都是汉室的。

这是一个保险的说法,来自于张良。

洛阳虽然坚固,但是地域狭小,不过只有数百里,田地也少,且一旦有变,天生的地理位置会导致国都面临一个四面受敌的不利局面。

而关中则不一样了。

左边函谷关,右边是蜀地,沃野千里,南面有巴蜀的丰饶,北边有草原猎场,宝马良驹生产在这里,南,北,西三面都是天然屏障不需要考虑防守,只需要顾虑东面,以挟制天下诸侯就行。

若诸侯安定不乱,渭河水冲击平原,通往天下,所有的供物补给都可以通过水路抵达京师。

若诸侯有变,则直接派遣将士们顺流而下,就可以制服。

但基本上这也就相当于是给大汉定性了。

而这里要说的是,其实真正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没有什么外患内忧的时候,其实国都在哪里,还真的就不是地理形势,和战略方面考虑的事情了。

是天下大势,是一种势头,往哪里走的事情。

如果在西,大汉的国都就是长安,如果要是在东,大汉的国都,就是在洛阳。

是这么一个概念。

这有点像是东汉末年,董卓死了以后,李傕和郭汜之间玩的把戏,但如今一旦有变,事情就是这样的。

现在的情况,是东边真的变了,因此大汉是不是真如张良所说,至少可以保住西边的领土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真是这样,西边的大概率也是保不住,因为一旦丢了大势,那么其他的因素都是可以人为的,人可以成事,人也可以坏事了。

不要说,这里东边变了,但不是大汉可不可以保得住西边的领土,而是刘姓和吕雉,是不是可以保得住,属于这两家的领土。

是这么说的吧。

如今的局面,是东面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这三个主要的诸侯王,三巨头联合,三家合起来大军也有将近二十万,西面是长安,集结汉军三十万。

剩下的都是边缘地带的势力,不足为惧。

换而言之,那些势力只要不在后面捅刀子,哪怕自己作死,都是无关紧要的。

只不过李道然如今看到这么做的汉军,心中还是不免觉得有点可惜。

这些汉军如果死在诸侯混战当中,未免是有些可惜的。

毕竟再过一年,就是匈奴入侵的时候。

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可是一个狠人。

或者说是真正的禽兽,他可以杀了自己的父亲,杀了自己的宝马,杀了自己的女人。

这样的一个人,或者说这些汉军,就算是死,难道不是还不如死在对抗外敌的战场上吗?

当然,也没人规定,说这些人一定要死就是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