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就买官
第四十一章董卓废帝{二}(旧版)

老七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天子年幼,正是需要我等作为臣子匡扶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选择匡扶天子,反而要废帝,董将军,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莫非丁将军说得不错?你要篡汉吗?”

面对卢植义正言辞的驳斥,董卓有些理屈词穷,不知道该用什么大义名分来反驳,只是一直强调天子懦弱,不能服众,却无法压过卢植的气势,最后,董卓有些恼火了,失去了耐心的董卓发怒了。

“你不问我同不同意,且问大汉的军队答不答应?问问大汉的将士们答应不答应?”

董卓一声令下,大殿之外忽然涌现出了一排一排黑压压的穿着盔甲手持长矛的士兵,领头一员武将穿着雄壮的铠甲,手持方天画戟气势十足,充满了压迫力。

领头武将正是吕布,满朝文武中不知情的人大惊失色,何太后和刘辩被吓得脸色发白。

“董仲颖,你竟敢私自带兵上殿?你要谋反?”卢植大惊道。

“因为这是人心所向啊!卢尚书,你若愿意,也可以带兵上殿啊?”董卓满脸冷笑道。

卢植紧咬牙关,愤怒地看着董卓,又看向了一脸没事儿人似的袁隗。

“袁太傅,事已至此,你就不说些什么吗?”卢植愤怒的朝袁隗怒吼道,毕竟这西凉董卓可是他袁家招来的。

事已至此,袁隗的确该上场为这件事情做个总结了。

“是啊,事已至此,卢尚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人心所向已经十分明显了,这是天下人都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还怎么能阻止呢?”

袁隗高声向下首的文武百官们询问道:“谁反对当今天子逊位于陈留王刘协?”

没人做出反应,每一名官员都低着头,不言不语,有些神色自若,有些面露痛苦之色,有些面露犹豫之色,这种时候就是没人敢站出来触霉头,前进一步是深渊,后退一步是平地,他们还是懂得选的。

袁隗一连问了三遍,没人敢站出来,于是袁隗看向了卢植。

“卢尚书,你看到了吧!这人心所向,不好违背啊!你一人的看法,和满朝文武百官的看法,孰轻孰重呢?”

“袁隗,你?”

卢植深吸了一口气:“袁氏四世三公,深受大汉恩德的汝南袁氏,居然也会出你这种乱臣贼子。”

“卢尚书,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袁隗眉头一皱,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了:“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你该清楚!”

“清楚?我清楚得很,我心里一清二楚。”

卢植气极反笑:“袁隗,你记住了,你今天所做的事情,以后,可别后悔。”

“多谢卢尚书告诫!”

袁隗挥了挥手:“来人,卢尚书累了,送卢尚书回去休息,既然累了,就不要继续操持朝廷的政务了,回家好好休养身体,安度晚年吧!”

满朝文武百官心中惊惧,袁隗不动声色轻描淡写的将卢植的权力尽皆夺走了,扫除了一切政敌,完全掌控了朝政,从此之后,政权尽归袁氏,而军权则被董卓掌握。

一文一武,满朝公卿都被袁隗和董卓玩弄于鼓掌之中,文武百官他们甚至怀疑袁隗私下跟董卓做了交易,其实袁隗现在也没办法,现在握刀的是董卓,既然没办法阻止,他就只能顺其自然,为袁家多谋取好处。

没有谁继续反对这次朝会的决定了,尽管刘辩和何太后都在无力地哭泣,但没什么作用,于是,昭宁元年九月初一,刘辩的帝位正式被废黜。

袁隗亲自搀扶面色惨白浑身发抖的刘辩,将他的皇帝符节和服饰全部拿下,又扶着刘协登上了帝位,和刘辩还有董卓一起,面朝北跪拜面色茫然的新帝刘协。

满打满算只做了四个月皇帝的刘辩就此逊位,年仅九岁的刘协并非自愿的被登基为帝,开始实行自己的统治。

也就在这一天,袁隗做主,将大汉的年号改为了永汉,这一年,大汉经历了四个年号,从中平,到光熹,再到昭宁,最后到永汉。

刘协很悲哀的被迫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数十年的傀儡皇帝生涯,何太后被废除了太后之位,迁居别宫。

董卓还不放心,在李儒的建议下,派人在九月初三日将何太后母子毒杀,随即也毒杀了何太后之母舞阳君,彻底铲除了何氏外戚可能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协成了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字面意义上的,一点水分都没有的孤家寡人。

于是,皇室势力彻底衰微,外戚,宦官势力不复存在,大汉王朝政权彻底落入了以袁隗为首的士人集团的掌控之中,士人终于实现了自己无数年来梦寐以求的光景。

大汉天下从此会在他们的掌握之下变得无比繁荣昌盛!他们的梦想真的无比美好,刘辩退位,刘协登基,何太后死亡,大汉王朝进入了袁隗执政掌权的时期。

四世三公的袁氏,深耕天下四代人、还要算上发达之前默默为家族积累的数代人的袁氏,终于在这一年这一月的这一日,实现了所有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

消灭宦官,消灭外戚,独掌朝政,把皇帝变成吉祥物,让皇帝成为象征,而让天下,为他们所支配,所掌控。

读书的,学习的,掌握统治知识的,垄断一切学识和上升渠道的士人们,脚踩黎庶拳打皇族,终于得以掌握天下。美好的愿景终于实现了。

然而袁隗高估了自己等人对董卓的重要性,也低估了董卓的野心,此时,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无视了袁隗等人的愤怒,把手伸向了政坛,一切官员任免必须通过他的同意,在董卓武力想胁迫下,袁隗等人无力反抗。

改立刘协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间接的军政一把手抓。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封侯后,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想让他们为己用,以抵抗袁氏,毕竟袁氏门生故吏实在太多了,大汉又需要这些士人治理,但实际上士人几乎没有人被董卓收买成功。

只有蔡邕被董卓招募成功,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董卓便派人到陈留郡蔡邕老家威胁他。

“如不听命,我将诛杀你们全族。”

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