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假冒唐太宗
第十五章 科举制度在问题(旧版)

雷霆大雨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那些文臣们一个个抓耳挠腮,面色涨的通红。

到最后也没想出什么问题来。

要是有问题他们早就上奏了。

这时候他们没有奏折,就是还没发现问题,这时候硬想实在是想不出来。

大殿中的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坐在龙椅上等着问题的楚文,站在下边想着问题的文臣,还有一旁看着热闹的武将。

良久之后,还是房玄龄先开了口打破了平静。

“陛下,臣等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房玄龄开口之后,御书房中的那些文臣都松了一口气。

他作为宰辅,一直都是文官之首。

这时候他开了口,那些文臣身上的压着的担子也就轻了一些。

“没有问题?”

楚文的声音很轻,但是落在那些文臣的耳中却像是惊雷一般。

任谁也听得出这其中还有些别的意味。

但没办法,想不出就是想不出。

也不可能像程咬金那个滚刀肉一样,口头花花没个正形。

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臣等愚钝,实在是没有想出什么问题,还请陛下示下!”

房玄龄是何等精明的人物。

他知道,陛下一定是发现了什么问题。

所以这时候也很是光棍。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陛下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那还是明说吧。

“你们觉得现在实行的科举制度如何?”

楚文也没打算再为难他们,直接将问题所在说了出来。

听着楚文说出的问题。

群臣一阵摸不着头脑。

一大串问号在一大群小朋友头上盘旋。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有什么问题?

朝中的大臣们现在都有些懵逼。

他们明明记得,前些日子陛下还极为推崇科举制度,怎么这时候又觉得科举制度有问题了?

但朝中的大臣们,哪个不是老狐狸。

怎么会听不出陛下这话中的意思。

这就是对现在的科举制度不满意了。

但是他们又想不出现在的科举制度究竟有哪里不合理。

一个个都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都低着头沉默着。

这个时候,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要不然待会说错了话,被陛下大骂一顿,吃亏的还不是自己。

难不成你还敢跟陛下对骂?

又不是人人都是程咬金那个憨货。

这时候程咬金都很识趣的没有开口说话。

这是文臣的事情,跟他扯不上什么关系,自然是不会开口说什么。

虽然他是个滚刀肉,但是也不傻。

知道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话。

只是现在他脸上却是带着一抹幸灾乐祸的笑容。

现在那些文臣的神情,与他刚才是一样的。

都开始扮演起了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后进生。

楚文看着下面那一群装哑巴的朝臣,眉头紧蹙,冷冷说道:

“礼部尚书,这科举向来都是你礼部的事情,你来说说对这科举制度的看法。”

话音落下,这时候楚文身上威势十足,一举一动间都霸气外露。

礼部尚书这时候面上一苦,眉头紧锁都快要连在了一起。

礼部尚书就是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乃是行伍出身,戎马半生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勋。

你要让他带兵打仗,他二话不说便提枪勒马上阵了。

但是你要让他来说出这科举制度的一二三四,却是比登天还难。

虽然他不是程咬金那种大字都不识几个的莽夫,但是对于这些东西他是真的不懂。

其实他这个礼部尚书也只不过是一个虚职,好看而已。

平常礼部真正管事的还是礼部侍郎。

但是他这时候明显感觉到了陛下与往常不一样了,这时候陛下都点名了,这哑巴也装不下去了。

当即手持玉板出列,作揖说道:

“回禀陛下,科举制度不仅打破了门第限制,为天下读书人提供了一条公平的晋身之路,更有利于朝廷选拔栋梁之才,科举制度极为合理。”

李道宗这时候底气有些不足,话音是越来越小。

他现在说的这些,正是之前听陛下说的。

这时候陛下提出这个问题,摆明了就是觉得科举制度有问题。

但李道宗哪里能想得出。

只好硬着头皮将这些话又重复了一遍。

心中却吐槽着。

陛下前些天还对科举制度大加赞扬,极为推崇。

怎么这时候又要我们谈谈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这不是为难人吗。

这时候朝臣们的想法与李道宗差不多是一样的。

但是偷瞄着陛下略显阴沉的脸色,他们知道,这明显是错误的。

陛下一定是发现了科举制度哪里有问题。

“公平?合理?!”

楚文坐在龙椅上,冷冷的重复着这两个词语。

大殿中的那些朝臣听着这冰冷的语气,都忍不住打了几个哆嗦。

陛下这是怎么了,怎么身上的威势感觉要比之前强上许多?

而李道宗这时候脸色更苦了。

他知道既然陛下提出来了,就一定是觉得哪里有问题。

但他这个礼部尚书本就是个半吊子,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他在行。

这些他是真一窍不通。

这时候他额头上都冒着冷汗。

即便是楚文高高坐在龙椅上,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他也能感受的到陛下身上的威势。

保持着躬身作揖的姿势,不敢动弹。

这威势太吓人了。

能够将杀伐果断,戎马一生的李道宗心中都生出这种感觉。

可想而知,楚文身上的气势是有多霸道。

“科举的录取名额极大程度偏重长安!”间殿中朝臣这时候都不敢说话,楚文缓缓说道。

“我大唐疆域如此广阔,人口如此众多。但是科举的录取名额却偏重与长安一隅,这便是你们所谓的公平、合理?”

“其二,每年会试录取的人数太少了,现在大唐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正是用人之时。”

楚文前世作为文史系的高材生,对于古代各个朝代选拔人才、官员的方式方法都有过研究。

知道每种方法各自的优劣。

这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与明、清两朝。

但是这时候的科举完全是延续着隋朝的制度方式,漏洞太多。

与其说是为天下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晋身之路,倒不如说是为那些权贵开了一扇后门。

楚文怎么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既然现在自己当了皇帝,就必须将这科举制度给先改了。

必须发扬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条例。

朝中群臣听着这话,心中细细思索,却发现这确实是不合理。

没想到陛下久居宫中,却对这些事情看的如此透彻。

这时候朝臣心中都很是震惊。

心中的忐忑便更甚了。

陛下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很容易发现的。

但是他们却是没有发现,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担心陛下心中对他们的看法。

不过好在科举一向都是由礼部负责,与他们没有很大关系。

但是他们心中还是止不住的忐忑。

没办法,陛下的气势太强了。

他们心中已经暗自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一定要将自己所属衙门的一系列问题都找出来。

要不然到时候又要像礼部尚书一样,承受着陛下身上那股强大的威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