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骗我做驸马
第二十一章 吓傻李世民(第三更,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旧版)

一叶浮光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商税很少,且税率很低,并不是重要的国家税收,民间的工商业者负担不重。

安史之乱之后,王朝财政紧张,这才开始大量的征收商税。

也正是因为唐朝宽松的商税政策,才给了工商业者良好的发展空间,丝绸之路也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延展度越来越快。

除了极低的商业税之外,商户还需要交两税,即地税和户税。

工商户的户税按照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按等级交税。

西市大多的产业都是贵族交友不同的下人或者侍从打理,这样的分散性操作,在征税的时候,降低了户税的税收等级,合理的逃避了大量的税收。

可以说,唐朝的商人,是历史上除了宋朝之外,最富有的朝代。

到底有多富呢?

唐朝有个商人,名叫王元宝,玄宗问其家财多少,对曰:‘臣请以一缣(jian)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

缣为何物?就是一种双丝的细娟,唐朝的时候,娟跟货币一样拥有货币的只能。

王元宝的话外意思便是,在南山之上见到一棵树,系上一匹娟,南山的书没了,臣的娟还没有穷尽。

其富有程度可见一般。

而这,全得益于宽松的商业税收。

低税率高利润的商户,为商人团体、世家大族、王宫贵胄们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这也是唐朝政治贪污比较少的一种原因,因为贵族们可以通过商业摄取足够的利润。

而裴谦私自提出的西市税,就像是一把砍刀,一刀下去,不仅把蛋糕砍的稀碎,还把盛放蛋糕的桌子给打破了。

这让围着桌子坐的人怎能不急?

“你这个告示简直就是胡闹。”李家的江山本就是靠着关陇贵族才得以延续,贵族在朝中的势力相当之大。

李世民的压力可想而知?

“陛下,您先听臣说。”裴谦喘了口气,继续说道:“陛下对西市了解多少?

据臣的统计,每天西市的交易金额足有数百万之巨,而这数百万的交易金额,真正能够给予到户部的只有千分之二三。

一年下来,整个西市交收的税银只有百万两。

一旦实行了臣的政策,臣敢保证,每天光是西市给陛下交收的税银可达千万之巨。”

“多少?”李世民一脸吃惊的看着裴谦,问。

“至少一千万两白银。”

明朝一年的税收是400万白银,清朝时期,白银大量的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

即便如此,清朝一年的税收也才5000万两到7000万两。

此时的唐朝,还没有实行一条鞭法,税收多数都是按照粮食,只有部分商户交收的税银。

即便如此,一年一千万的巨额白银,也足够抵上唐朝至少两年的税收。

这么大额的收入,李世民怎么可能不吃惊?

“你确定?”

“臣有十足的把握!”

听到裴谦的这句话,李世民顿时两眼冒金星。

一千万啊!那可是一千万两真金白金!

李世民怎么可能不激动?

不过想想整顿西市背后的压力,李世民顿时有些怂了。

见状,裴谦继续诱惑道:“陛下,这一千万仅仅是第一年的收入,臣有把握在第二年赚至少二千万两白银,第三年赚四千万两白银。”

“多少?”李世民再次激动的问道。

“四千万两白银!”相反,裴谦倒是十分淡定。

白银只不过是物物交换的中间介质,想要增多白银,一事提高产量,而是增快白银黄金的流入速度。

经过唐初的发展,如今的长安早已经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了。

此地常年盘踞着高句(gou)丽、波斯、倭国、天竺等外国商人,对外贸易日渐活跃。

李世民只看重其政治意义,不明白其中的经济价值,但裴谦不同。

所以,给出一年四千万的财政税收根本不算什么。

可就是这么一个数字,却吓傻了李世民。

一千万都是两年的财政收入。

那四千万呢?等于隋朝几十年的财政收入而且还绰绰有余!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这看似天文般的数字,直接吓傻了李世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