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李信,乱杀
003 耕种三年,存粮一年(旧版)

光信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李信是个穿越者,穿越母胎,在大秦活了十七年。

历史上,大秦有个大将,叫做李信。

他千里追杀燕丹,吹嘘二十万大军能灭楚国,后来被昌平君坑了一回,被项燕打得灰头土脸。

败回大秦,政哥一气之下,贬了他的职。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贬职,没有杀他!

后来李信,还跟着王贲一起去齐国逛了一圈,灭掉齐国。

在政哥手下做大将,是最安全的事情。李信二十万大军败亡,败在楚国手中,更是奇耻大辱,面子跟里子都丢了个彻底。

但,没事。

所以,穿越过来之后,成了“李信”,李信挺放心的。

该吃吃该喝喝,在爷爷的教导下,学习秦律,学习兵法,学习如何治理地方。

李信一家,为大秦建功立业。

爷爷是陇西郡守,父亲是南郡郡守,都是从大秦二十等军爵一步步升上来的宿将,老秦吏。

穿越的这十七年,从出娘胎那一天,他稳稳地假扮一个乖巧的婴儿。

从五岁,就开始了悲惨的学习生涯。

当然,免不了搞一些穿越众都喜欢的事情,搞些小发明什么的。

例如,曲辕犁,三脚耧车,筒车什么的。

让爷爷、父亲,在陇西、南郡,修建公厕,囤积一下粪肥。

这些农具,堆肥的使用方法,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起来,相当普通,可在战国末期,是当之无愧的神器。

三年后,陇西南郡的成果,震惊大秦。

日耕八亩!

日种一顷!

亩产八石!

关中地区因为郑国渠的灌溉,亩产六石的巅峰记录被打破了。

这要是直接说出来,没人信的!可两郡,做了出来。

李信,就被政哥调往咸阳,在治粟内史手下办事。

又是三年,推行新农具,推行农具、堆肥所带来的新法,李信的功绩越来越大。

难得的是,他遇到的是秦王政,政哥。

他能将十二岁的甘罗,升到堪比丞相之位的上卿。

所以,十七岁的李信,正式接任治粟内史。

这,是一个军功家庭子弟,走出来的最大一个文官,比蒙恬的咸阳内史,还要大那么一丢丢。

内史,就是咸阳郡守,但咸阳不设郡,改称内史,地位等同九卿。

而治粟内史,没有“等同”,它就是九卿之一。

听名字,这官职好像不咋地,但换个后朝的名字,就厉害多了。

大司农,加户部尚书!

农部长跟财政大臣的结合体。

整个大秦的财政、粮食情况,最熟悉的人,当然要数他李信,李治粟。

历史上,坐拥巴蜀、关中两大粮仓的大秦,基本没遇到粮食不足的问题。

打完六国,还是供养王翦六十万大军,吃喝玩乐整年,灭掉楚国之后,粮食才出现的窘况。

等蒙恬在九原郡攻略匈奴,大秦才开始从原来的齐国运粮。

后来粮食又可以了,打百越的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粮食不够。

粮食够,问题是很难运过去。

运输途中的消耗很大,更卒的口粮,途中天气导致的发霉、腐坏,五石粮食能运到两石,完美。十石能运到一石,也不差。最恐怖的情况,是一百石,只能运到一石!

所以征南越的时候,要修建灵渠,方便运粮。

大秦的耕战,造就出来的战争机器,是非常恐怖的。

它为什么这么牛,就要说起大秦的亩产。

关中土地本来就很肥沃,比赵魏韩的中原地区产粮数量,差不了多少。

而大秦得到巴蜀,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蜀地产粮为中原的两倍,一跃成为战国第一。

但最牛的还是郑国渠之后的关中。

亩产,常年六石!为中原地区的三倍左右!

班固写的汉书有一条形容秦国的赋税:收泰半之赋。也就是编户一年过半以上的收入,都得交税。

这话,基本没错。

秦国的编户表面上,就是那么惨。

大秦的田税,为十二税一(8%左右),从来没有超过十税一(10%)。

田税跟其他国家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其他六国的要轻。

然而,除了田税,还有口赋,刍藳,畜税。另外,还有羽赋,算赋,山泽之税。

听起来,大秦国人真的是不堪重负,实际上也就那样。

因为我们亩产多!交得多,剩下的也多!

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蓄!丰年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那大秦的粮食储备,怎么样?

粟支十年!堆积如山!

尤其是现在,李信穿越过来,新农具跟肥料的运用,亩产又增加了三四成。

昌平君他们说,粮食后勤准备不足?

开什么玩笑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