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个史官是武神
第三十八章 这条路,小心走(2/6,求支持)(旧版)

老雪糕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从洺水之战开始,宁寒便知道,为王之人,功过的评判,终究是十分困难的。

而宁寒只能如实记下,留给后人评判。

而李世民肯定会不喜欢《唐志》里的文字。

回到洺州城,李世民看着宁寒笑道:“子清,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将洺州城拿下,刘黑闼身死,河北诸州纷纷响应,重新归唐,天下太平!”

宁清点了点头:“就是这洺州城被你糟蹋的有点乱啊。”

李世民脸上有些尴尬,叹道:“我已经尽力的补救了,不过这些牺牲是值得的,若非如此,洺州城如何破,刘黑闼如何亡,河北诸州不得收服而天下大乱,若是持续这番局势,死于战乱之人则不计其数,战火纷扰下人心惶惶,这才是不仁啊。”

李世民的大局观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宁寒不是帝王,不操帝王的心,他只是对洺州城中洪水吞噬掉的百姓感到惋惜。

不过,自刘黑闼平定之后。

天下的确已经有了一种海清河晏的感觉,四方归心,大唐的国威日渐强盛。

那些隋末余孽,想要站出来蹦跶两下子的人,也都审时度势的收敛了自己的想法,知道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硬道理。

宁寒和李世民班师回朝,两人一路上都不怎么说话。

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看起来,不过是生闷气罢了。

然而实际上比这要严重的多,两人的信念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分歧。

纵然这份羁绊还在,还很深,但想要磨除两人之间的这份隔阂,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行。

“这次凯旋,你往史书上写了吗?”回长安的路上,李世民实在是憋不住了,看着宁寒问道。

语气还是一副我没有做错的样子,这让宁寒很不满意。

“哦,随便写了两笔。”宁寒随口说道。

“说好了凯旋之后,要大加称赞,你言而无信?”

宁寒随手转着毛笔:“笔在我手上,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随后缓缓开口:“那你对我水淹洺州如何评判的?”

他和宁寒交谈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宁寒对此的不满,所以,他也能才想到,宁寒笔下的史书,会怎么去写。

“如实记载而已。”

“让我看看。”李世民道。

“史书向来是留给后人评判,哪有当朝之人翻看的道理,若是所记之事有不满之处,殿下是不是还要改了?”

李世民不屑的笑道:“我李世民做事光明磊落,功过是非心中自有一杆秤,我只是看你是否秉笔直书,有没有主观评判而已,怎么可能更改史书!”

宁寒平静的抬起头,现在的李世民绝对不会想到现在信誓旦旦的他,等到四年后,便会出现一件让他迫不及待想要从史书上磨除的事。

李世民自然不知宁寒此时心中所想,笑道:“来,给我看看。”

宁寒看着怀中的《唐志》,随后递了过去:“我继承司马家遗志,只会如实述事,怎可能主观评判。”

李世民接过《唐志》看了起来,看到关于洺水之战的记载之后,爽朗的大笑了起来:“子清所记过于保守含蓄,非但没有批判我,反而还加了一条‘时也,命也’的搪塞话,若是流传后世,人家恐怕还以为你故意偏袒于我!”

宁寒把《唐志》拿了过来,白了李世民一眼:“你不懂,这叫实事求是。”

“殿下。”宁寒收好了《唐志》突然严肃了几分。

李世民笑道:“你说。”

“从今往后,史书不能再看了。”李世民看着宁寒神色严肃,便也摆了摆手:“也罢,不看便不看,我行事无愧于心便可,想必以子清的作风也不会有失偏颇。”

宁寒沉声道:“放心,我笔下所书,必然如实记载,绝不偏私。”

李世民爽朗笑道:“好,那我以后便不看了!”

宁寒这才松了一口气,行在回长安的路上,这一次回去,恐怕影响大唐三百年国运的一件大事,便要酝酿着开始了。

李世民也将缓缓的踏向自己的帝王之路。

“子清,今日行至荥阳,我军歇息,我们还吃海底捞如何?”

宁寒点了点头:“哦,好。”

“子清,明日到洛阳,你就先别回邙山了,随我一起到长安,父皇一定给我准备了隆重的凯旋仪式!你也去凑凑热闹。”

宁寒随口道:“给我炫耀是么?小心我动笔了。”

“别别别,玩笑而已。”大军行进,李世民是在百无聊赖:“子清,你想什么呢,着实是无趣啊!”

宁寒看着李世民,道:“殿下,此次回长安之后,便不能这般随性了,明白么?”

李世民看着宁寒,难得的认真了:“怎么了?”

“这次回长安之后,殿下选择的那条路要认真去走了,若是走错一步,或许便是粉身碎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