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十一
初阳四(旧版)

小滋儿哇

女生 |  古色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两个人正大汗淋漓地向上拉着牛车,但从两人脸上一点都看不到疲惫之色,反而满脸兴奋,远远地看见一片驻扎营,便拉的更加卖力。

到了营旁,两人便开始大喊:“有粮了,咱们有粮了!这么多粮,终于够吃饱饭了!”

于沃还正在配药,听到外面有人大喊,隐隐约约的听不清,掀起营帐门,向外看。只见两个人拉了两车米、面向上走来。于沃反应过来他们说的什么了,连忙摘下口罩,也顾不得忙自己手中的活了,声音颤颤的,用尽了近日来只喝野菜汤的力气大喊:“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一只手在向那两人挥着。

“林子,排长,同志们,咱们有粮食了!”于沃激动不已,连忙穿过草窝跑到粮车旁,抱住了两位同志,放声哭了起来。

营地里本来在营帐里的人都探出了头来,两个病员相互扶持着向粮车走过去。

“林子,你腿还没好,快别向前走了!”于沃对其中一个伤员喊到。

那林子憨憨一笑,道:“有新粮食了,我也高兴!”他扶着的另一位已经虚弱不已,却还是舔了舔苍白嘴唇,朝粮车笑着。

不知从哪里开始,营地里开始爆发出一阵欢呼,接着整个营地都沉浸在欢乐中。炊事员门从粮车上向下搬,这才发现,有大米,有面粉,还有许多腊肉干鱼,不少的鸡蛋。

“够了够了,能够咱们同志们吃几个月了。”一个炊事员抹着泪说,“还有肉和鸡蛋,终于不用吃野菜了,同志们终于可以补补身体了。”

于沃也高兴十分。他们被“困”在这里已经两个月了,一开始他们还有足够的粮食,后来泥石流冲垮了粮仓,还连带牺牲了三位同志。

而他们的预算也不足,山下都是些精明的粮商,他们没有钱,于是便无法买粮食。

期间,他们本想离开,可这里在山区,下山只有一条路,出了山,再无山脉,再没有像这样有优势的攻防地带。若贸然离开,平原地区到处都是鬼子,在驻扎营地,可不就是那么容易了。

于沃所在的一个连,分成两派,分别驻守不同地方,而这个排是最特殊的,实战兵较少,大多都是研究枪械的。这块山中的小盆地,正好留给他们进行试验、生产。林子的腿就是被炸弹碎片给刮了,溃烂了一大块。

炊事员很快就做好了饭,三十多个人围在一起扒着饭,这大米饭是两个月来他们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没有人说话,只是有人吃着吃着,便抹起了泪。

“戴成,你们从哪里弄来的粮食?我们哪里有钱,你们不会去找百姓们去了吧,这可使不得,吃人家的就必须要还给人家。”于沃担心地问道。

那戴成又赶忙拔了两口饭:“你忘了,前两天祝良辰来过,他说他会帮忙,我以为一个地方军阀怎么会帮我们。结果今天下山和小海买铁的时候,见到祝良辰身边的亲信李佑快马加鞭带着一队人马过来。”戴成喝口野菜汤,又继续说:

“那些人都是些私兵,还有几个西医大夫。他递给我一张支票,看到那个数目我都要吓死了。我让李佑把私兵和大夫都送到另一边去,那边应该需要和鬼子们正面对抗。”

祝良辰还没有表明立场,但他地位较高,所以这边那些倒戈守城老狗,以为祝良辰与日本人有往来,还不敢拦他的人。

“接着我去银行又把支票分成十几分,我只拿了其中一份,其他的我都还给了李佑,让他路上如果看到穷人家就给些钱,或看到其他咱们的军队就给他们当经费。”

“我拿了一些钱买了些火药和铁还有很多粮食,就和小海一起上山回来了。”

“哦对了,李佑还让我转告你,那支票是以清和斋的名义送来的。”戴成终于说完了,又连忙夹了几口菜,吃了起来。

于沃虽是姑娘,但她吃的也不少。“清和斋,相当于我第二个家。我跟斋主十一姑娘是好友。”于沃说道。

“那还真是多谢了!”戴成笑道。

“于沃,等打完仗了,我们都去拜谢十一姑娘!”林子道。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清和斋还不是书斋。是,是个青楼。我刚进时除了一些新学生和善良的老百姓,还是会有人指指点点,你们都是军人。”于沃底气不足。

“那又如何,管清和斋是个什么,只要帮了我们,帮了祖国,是青楼又何妨?前朝事情又何必耿耿于怀。我们都是军人,是受过新型教育的,受过老马思想熏陶的。若连对人平等都做不到我们又怎么做军人。乞丐也好,妓女也好,帮了我们,就是我们的恩人。”

“如果以后还有人歧视我们的恩人,我们就替你们主持公道。等我们建设了新祖国,就洗去不平等。”林子慷慨激昂地来了一段演讲。一阵鼓掌声响起。

于沃抱住林子道“谢谢。”林子却说“喂,男女授受不亲,起来,我还要吃饭。”

于沃瞪了一眼林子道:“我对你可没有那种想法,咱俩的友谊纯的不能再纯了。谁跟你一样整天脑袋里都想些什么。”

于沃的话逗笑了众人。天渐渐黑下去,炊事班长点起篝火,他们挤在一起,丝毫没有感受到寒冷。

眼前的三十多位军人,来自祖国的不同地区,说着不同的口音,而此时因为对未来共同的向往和心中的信念,在篝火前,笑的像一群孩子。

几天后。

“祝军爷,东北那边搞定了,暂时没有什么危机了。”李佑赶回了清和城,报告道。

“可是军爷,您料的可真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那当然,身份碍着,不得不借双手办事。一旦我表明了立场,以后办事不会这么容易。看现在,进那些汉奸门守的城都没有人拦我们,给了我们背后捅刀的机会。”祝良辰坐在一张皮沙发上,听着收音机,是个舶来品。似乎祝良辰也不喜光,书房也是昏暗的。

“那两成收益,咱还要吗?”李佑问道。

祝良辰道:“那矿在十一手里出不了彩,咱们替她经营经营,以后找办事也方便。”

“清和斋不过是个书斋,又有什么好拜托的,她不过也是靠着赵伯庸上来的。”李佑道。

“不一定就是对外方面的。”祝良辰答道。

清和城里的文化还相对自由,所以出什么报纸也没有人管。这两天的报纸上,登上了十一姑娘援东北军的消息,清和斋名声又更上了一层楼。

玉带看了很疑惑:“姑娘何时来的这么多钱?”

“我卖了两成收益的矿。”十一合上报纸,答道。

玉带急了:“那这样姑娘手里攥着的只有一半分成了,合着这矿快不是咱们的了。”

“卖了又如何,这矿在咱们手中本来就不值钱。买家是祝良辰,卖给他,以后有事也好联系。”

“我看祝良辰对姑娘心怀不轨吧。”絮才也凑了过来,“那天他对姑娘动作不断。”

“得了吧,人家要钱有钱,要容貌有容貌要地位有地位的,哪能看上我。他可不是你们看的国外小说里的男主整天想着情爱。我能看出来祝良辰野心很大,想与赵伯庸齐肩,忙于事业,才心思放在情感上。”十一开始嗑瓜子。

“而且他那种人家里不知道有几房姨太了。再说人家不是不知道我和赵伯庸关系好,再理解成我跟伯庸是暧昧的,祝良辰才不敢动我。”十一怼了回去。

赵德纯从二楼阳台看着后院里聊天的三人,距离并不是很远,也都听到了他们说的话。她倚在木栏杆上,有些无聊。今日不是礼拜天,所以来的学生并不多,也不需要她讲解。

清和斋姑娘们是有课的,但大多数德纯已经掌握,例如医学课和英文课,但当代时政还是要听的。

德纯一个人在这里待的越久,她自己也不知道清和斋是个什么存在。母亲告诉她在这里她可以过得安稳,清和城比北平更安全。但是她还是想要出国,时不时地出神。

郎永继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在一间茶室里,茶室很安静,两人正在学习。永继也学识不浅,那学生若有薄弱之项,都会问永继。

永继在用钢笔在本子上写着自己的随想。

“总比草草地嫁了人要好。娘说,清和斋里出来的姑娘大多都上战场了,做的是正义的事业。少数嫁了人的,也过得幸福。”

“我们在这里也算有个依靠。平民姑娘也好,富家名媛也罢,在这里我们的身份都一样,有着十一姑娘的庇佑,也许不必担心未来。”

写了两段,永继也写不下去了。随手抽了一本书,是《红楼梦》。永继读过多遍,却还是研究着。她重新泡了一壶茶,给那小姑娘和自己都倒上。他小姑娘也是在给书做批注,那是果戈里的《死魂灵》。

生死有道,人心无道。但意识由物质决定,物质由社会决定。思想是不断进步的,但人心不一定,社会观念更不一定。不知道现在的我们,将来如何才能建设成没有剥削与丑恶的美好的社会。永继发呆,又是活着的一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