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假装做法事
四大天师(旧版)

天榜老陈

恐怖 |  灵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

张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是道教的创始人。

出生

他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正一真人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

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

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

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微义理。

成年

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

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

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

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

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

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

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

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

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

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

飞升成仙

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

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

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

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

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

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

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

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

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子孙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明洪武(1368-1398)元年(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

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

“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

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

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是正一派创始人,宗坛位于龙虎山天师府,以雷法著称,擅长捉妖驱鬼。

他在多处都有仙迹,他在洛阳北部的邙山,四川的青城山,江西的龙虎山都修炼过。

传说他在今四川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

传说他擅长用符水治病,斩妖除魔。

东汉时期,他在青城山创建五斗米道,后来转到江西龙虎山,进而发展为现在的正一道,并以天师之名历代传承。

他因为灭鬼过多导致飞升失败,后来他度世人,注重修行,终于在太上老君的带领下白日飞升,得道成仙。

张道陵为天师道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镇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正一派中的地位十分崇高。

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葛天师

介绍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

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传说他的修行感动了太上老君、太极真人降临,传授给他真经36卷,从而使他成了道教灵宝派的创始祖师。

宗教传说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指挥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

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

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

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

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葛玄与道教名人葛洪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葛家道,

他是三国时期的术士,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

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拳左仙公”。

葛仙翁宝诰志心皈命礼。

天台得道,阁皂成真。

昔受东华,复转西蜀。

诏命玉京金阙,位登太极仙班。

慈怜拯拨于沉沦,恩念普资于苦爽。

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丹砂俱存。

括苍仍游,罗浮乃止。修间玉笥,修理金书。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宫仙翁。

雷霆玄省,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

常道冲应,孚佑真君。

垂恩广救,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

地位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祐(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

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164-244):字孝先,葛家道创始人,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

汉族,丹阳郡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之从祖父(祖父之兄)。

《抱朴子·金丹篇》称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于閤皂山(今江西樟树市境内)修道。

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

曾嘱其弟子郑隐,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

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灵宝经箓》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239)建立方山观的记载。

北宋崇宁三年(1104)封“冲应真人”;南宋淳皊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

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天朝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崇恩真君。

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

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

然而在天朝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

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

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萨守坚早年精通医术,有一次他用错了药导致一人丧命,故而转医为道,他的成道之路可谓是机缘巧合,

一次,他在陕西的路上走着,巧遇神霄派创始人和天师府张天师,他们授予萨守坚道法,分别是咒枣术,扇疾术和雷法,或许因为他道心纯正,三位真人才会授予他道法。

在得到道法后,他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

用五明降鬼扇使人的命复生。他将道法传承下来,衍生为西河派。

后来他修炼丹道,白发变为黑发,新的牙齿长了出来,容貌也没有老去,是道教公认的四大天师之一。

许天师

简介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

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二十八日,在南宋时被净明道奉为祖师。

出生

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

《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

成年

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

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

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

晋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

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民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

后来晋室纷乱,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

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阻止王敦作乱。

郭璞被王敦处刑后,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

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

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危害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患。

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许逊是晋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是道教净明派祖师。

据传许逊年少时期射箭射中了一只有孕的母鹿,母鹿坚持生下了小鹿,舔舐着幼崽而死,许逊因此感悟良多,随之修道。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法术的修炼。

据传,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逊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

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斩妖除魔,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

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后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贡献

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

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

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

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

南宋绍兴间(1131-1163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

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

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