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年华
261送别老妻(旧版)

男人是山919

都市 |  都市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你妈妈临走那一天,我还推轮椅和她一起逛公园呢。哪像你们这些不孝子女,妈妈瘫痪在床都不想伺候;

“要不是这几个干女儿干儿子陪伴我们,你爸妈的晚年不知道有多凄惨呢!”段野骂完,觉得不解恨,又把手机狠狠地往床上一摔,才躺下独自生起闷气来。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话说的不合适吧,段小英没有与父亲吵架,只是默默的听着,等到父亲没有了声息,才把电话放下,再考虑要不要回去奔丧?

“你的亲生母亲去世,不回去奔丧怎么行?”丈夫王国华一听妻子在奔丧的事上犹豫不决,马上说到:

“为父母亲奔丧是人伦大事。你不回去不让人笑话吗?虽然岳父骂了你,那也是有情可原。你要是不回去,我可回去了。”王国华故意将她的军。

“这是什么话?凭什么你回去,我这女儿就不回去?”段小英终于决定回来了。

第二天,段野呆在屋子里,听到楼下的灵堂里乱哄哄的,一会儿来人,一会儿送人。也不知道哪些人来了?哪些人走了?自己呆在屋子里,这些亲友会不会挑他的礼?

到了晚上,楼下的哭声音大了很多,段野越听这声音越觉得熟悉,马上楼下一看,原来是儿子段德和女儿段小英一起回来了。同时回来的还有孙子段明、儿媳妇秋菊,女婿王国华。看到这种情况,段野鼻子一酸,觉得不能不出面了。

儿女们看到自己,先是几个人抱着痛哭了一场,接着,段野问他们什么时候到的?吃饭没有?然后让他们进了自己和老伴儿的卧室,向他们讲了白英去世的情景和两个人晚年的幸福生活,意思是不要惦记你妈妈,她走得很安详。

接着,想起他们的不孝,强调了一个事,说:“你们能回来奔丧,我很高兴。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不要提继承权的事。

“这个房子,虽然我们献出了自己的一点儿积蓄,但是大钱都是公司出的。你们不要提这个事。懂吗?”段野说完,看到孙子打瞌睡了,就说,先休息吧,然后吃饭。

段小英就说自己在宾馆定了房间,儿子段德和孙子段明就住在家里了。

晚上吃饭后,段朝和水仙、雪莲来到段野的屋子里,把今天收的白包拿出来让他过目,送白包是本地的风俗习惯,属于慰问金性质。

段野看到,最大的白包是老朋友苗副董事长的。一千块钱。其他的人。五百、八百数量不等。最小的白包是高丙烈、大老周、黄玲那些人的,一百块。

但是不管钱多钱少,人们主要是表达一下情谊。段野就吩咐段朝和水仙,把这些白包一一记账,将来人家有了事要还人情。

段朝就把雪莲和小张找来,几个人有念名字的,有数钱的,有记账的,一会儿就把事情做完了。

第三天,应该出殡了,白玲告诉段野不必去殡仪馆了,但是,段野听雪莲说,秘书长可能要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觉得还是去比较有礼貌。

再说,从年龄上说,白英比自己大,作为恩爱夫妻,弟弟送一送姐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听到楼下响起了哀乐声,段野下楼,就看到孙子段明手捧奶奶的遗像走在最前面,后边跟着他的爸爸段德,妈妈秋菊,姑姑段小英和姑父王国华;

他们的后面,才是段朝、水仙、雪莲和小张他们。这是怎么回事?一对儿女不在家里尽孝,丧礼上却要占于重要位置?

怪不得白英告诉他,丧礼时不要通知段小英呢,原来考虑的就是这个原因吧!可是,既然是段朝通知了,他也不好说什么了。

给孩子个机会吧!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如果她连亲生母亲的葬礼都不让参加,将来怎么在北京的儿女面前做人?

出殡仪式是由社区丧事服务部的人主持的,等到段德以孝子的身份摔了一个瓦盆后,鞭炮声响了,段野正要跟着孩子们上殡仪馆的灵车;

白玲提醒他:“姐夫,你坐这一辆小车。”段野一看,是自己原来的专用公务车。就与白玲、大刘一起上了这辆车。

灵车开动,段野的车紧紧跟着,后面的人就分别上了大巴车。段野看到车往环城路方向开,就问:“殡仪馆不是在市区吗?”

“搬迁了。”大刘就告诉他:“已经搬迁到省城与北辽市的交界处了,要走好长时间呢。”段野就发现,自己年龄大了,外面的世界变化的信息知道的就少了。

来到殡仪馆,一个中年人就迎接上来。段朝马上向段野介绍:“这是殡仪馆刘馆长。”段野连忙上前握手。这时候,就听到一阵礼炮声响起了。段野一看,附近升起来一条巨幅标语:“赵根老人永垂不朽!”就立刻问:“赵根死了?”

“是啊!”馆长马上说:“也是今天出殡。不过你放心,他就是官再大,到我们这里也得排队。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你们排他们前面。”

“都到这个份儿上了,还分什么前后?”段野自言自语道,他想起北辽有个不好的风俗:无论干什么都是抢先一步。

即使是死者来到殡仪馆火化,也要抢第一炉,说是干净。其实,殡仪馆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哪有不干净的事?

死者来到殡仪馆,也要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段朝和水仙把手续办完了就来提醒段野和白玲,我们可以上楼了。

段野跟着白玲上了电梯,进入到遗体告别大厅里,看到里面空荡荡的。到了门口,白玲就让服务员拿来一个椅子,让段野坐下。

还嘱咐他:“一会儿秘书长来了,你可以站起来握握手,其他的人,你坐着摆摆手就行了。”

一会儿,人们陆陆续续进来了,段野想到这些人都是看自己的面子来参加葬礼的,自己哪里能不起来呢,就站起来与他们一一握手。

秘书长最后一个到的。他拿了一个白包,里面装了五百块钱,秘书长说这是市政府领导和高市长的一点意思。然后就往前走去。

段野想陪他一起过去,服务员却拦住了他,说,你是老爷子,站在后面看看就行了。前面是儿女们站立的位置。

看到秘书长站到前面,仪式马上开始。全场灯光熄灭,一束光打在了灵台上,装敛了白英遗体的水晶棺缓缓从地下升起来,光束照在她的脸上,她微微笑着,

向这个世界和人们告别。接着,广播里开始介绍白英的生平经历,无非是贤妻良母,勤俭持家,为段家抚育两个儿女那一套。

“有一条忘记说了,我患病后,她为了照顾我,自己累瘫痪了。”段野一边听心里一边说着。

但是,人家的稿子都有固定格式,要照顾千家万户的,哪里能为了你就更改了?

告别仪式结束,就来到火化场旁边的休息室,等待取骨灰。墓地是白英自己选的,就在北山上。

段野想跟着孩子们上山,白玲却死死地拦住了他,说:“那是孩子们的事,你不能去!”

段野见到她这么阻拦自己,就坐在车里不去了。

实际上,他知道白玲阻拦自己的原因:

山上的墓穴里有两个骨灰盒的位置。今天放置的是白英的骨灰盒,再放就是他段野的骨灰盒了。

据说,人在生前看到自己的墓穴不吉利,所以白玲就阻拦他上山。其实,段野年轻时上战场参加战斗,见过战友们的尸体,也见过敌人的尸体,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还怕什么呀!但是,既然白玲阻拦,就别去了。

看到白玲一个人陪自己在车里,段野就下意识的问:“大刘呢?”

“我让他和谢丽华去准备中午的答谢宴会了。”白玲告诉他。

“答谢?”段野疑问道。

“是啊,这么多人来参加姐姐的葬礼,你不得表示一下答谢之意吗?这是本地的风俗啊!”

“应该应该。”段野连连点头。看来,在北辽的风俗习惯方面,自己这个外来人还得向白玲学习。

想想那些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民工与自己素不相识,能够放下半天的工作来参加白英的葬礼,段野觉得自己实在是应该好好的谢谢大家,就告诉白玲:“你告诉大刘和谢丽华,中午的菜肴弄丰盛些啊!”

白玲就把段野的话传迖给了大刘和谢丽华。

中午来到孝老餐厅,就见到饭堂里座无虚席,段野不由得感动了。他知道,婚事、喜事请人吃饭比较容易,但是,丧事请人吃饭就比较难。

一般情况下,人们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就回家了,很少有人留下来参加答谢宴会。而死者家属不能由此怪罪亲友不给面子。

因为,葬礼的宴会气氛实在是压抑。人们不能开怀畅饮,所以也就借故推辞了。

今天这些人都能回来参加宴会,纯粹是给自己面子啊!所以,让谢丽华把饭菜标准提高一些是应该的。

谢丽华见到段野来了,连忙把他请到前面的餐桌上,就见秘书长和苗副董事长已经坐在那里了。

“今天的葬礼办得很圆满,白英在天之灵应该是满意的。所以,段爷你不要过于悲伤。”秘书长安慰了段野一句。

“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悲伤的。白英一个瘫痪在床的人能够活到八十岁,应该是喜丧。”苗副董事长说。

“是啊,东北地区人的平均寿命才76岁,白英的年龄超过了平均年龄。这都是你段爷照顾得好哇!”秘书长称赞他。

“嗨,好什么好?多亏这几个孩子关心我们,让我们有了个幸福的晚年。”段野说出了心里话。

吃饭之前,有一个隆重的仪式,就是孝子谢孝。做起来很简单,就是开饭前,儿女们站在前边,对亲友们深深地鞠一躬,说:“儿女们向各位长辈谢孝了!”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的场合却有一个说道:那就是,一旦有了儿女们不孝的行为,亲友们就可以在此进行责骂甚至是鞭挞。当然,这样的事发生的不多。可是,一旦有了这种情况,亲友们可不客气。

看着段德、段小英跟着水仙、段朝、雪莲他们一起鞠躬,段野心里想,你们姐弟俩就应该是被鞭挞的对象。如果是我先死了,你妈妈一定会在此训斥你们。

忽然又想到,现在的老年人都是独生子女,晚年,他们不仅仅是没有人孝敬,连将来的葬礼有没有人参加都是问题。

所以,自己的孝老院应该增加一个服务项目:为孝老院的老年人举办隆重的葬礼,让他们走得有尊严。这应该是老年人考虑的最多的事情了。

当然这会发生一笔钱,但是这样的费用你怎么收老年人都是认可的。如果老年人有积蓄,可以从他们最后的积蓄里出,如果没有积蓄,可以采取类似工厂机器提取折旧费的方式,从每个人的养老金里定期提取,这样,就不会出现老年人没有葬礼费用的尴尬问题了。

宴会结束,段野本想让段小英和段德跟着自己回家,父子之间好好的说说话,但是,女儿吃了饭就说:“爸,下午我们就要回去了,现在回宾馆准备准备。”

“怎么,下午就走?”段野对于女儿的行动,毫无思想准备。

“是啊!国华单位领导来电话,催他回去呢。”女儿回答。

这,段野一下子不好说什么了,女儿是不是真的想早点离开他不知道,但是女婿工作忙他是毫不怀疑的。

那年搞企业改制,女婿工作起来就是常常加班熬夜,现在当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工作就更不敢懈怠了。

而且,女婿这次回来,与自己聊过天了他把自己带到省城医院一个朋友那里做了仔细的体检,还给他买了不少药品,嘱咐他按时吃药。这样的女婿,也算是孝敬自己了。

哪里知道,段小英一说走,孙子也要跟着姑姑一起去北京,说是要去旅游,看看故宫,爬爬长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