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全能匠师
玄武门之变相关资料(旧版)

洪荒咸鱼

军事 |  架空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窦建德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渊的偏袒下,功臣集团无罪被贬,太白经天,李渊的猜忌愈加严重,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2年的“贞观之治”。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奉李渊的敕令写的,成书于武德期间。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大唐创业起居注》首题乃云大雅奉敕撰”,可见是李渊让温大雅著作的个人传记,因此这本书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

随着唐俭墓志的出土,《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所塑造的李渊雄才大略没有犹豫就拍板的形象不攻自破。霍邑一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征求李建成和李世民意见后直接决定的,功劳主要归入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各有一份。而唐俭的墓志却表明了阻止霍邑退兵是他最先提议的,唐俭是李世民的部下,唐俭将计策告于李世民,也才有了李世民后来劝阻一事。

《大唐创业起居注》为后世五代宋朝修订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资料之一,五代与北宋两朝的史官同样也没有采纳《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观点。明人胡震亨怀疑,温大雅撰写《大唐创业起居注》时,李建成是太子,所以才加上了李建成的名字,还让他“压番”李世民。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认为:建成、元吉虽然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杀,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3]但这更多的却是司马光受宋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对风化看的很重,觉得一个继承人就不应该有兴趣爱好,才会将这段记载认为是抹黑,事实上,当时的世家子弟都有这些爱好。历史上司马光曾因为风化,主动向西夏国割让原本属于宋朝的两千里土地,而在其所著作《通鉴考异》中也记载“二说未知谁得其实。然刘说近厚,有益风化,故从之。”[7],可见司马光主观性认为“玄武门之变”有伤风化,也不难理解司马光为何会对李渊李建成等人有所好感为他们说话了,也因为这一主观因素在《资治通鉴》中引用中唐期小说《隋唐嘉话》记载:李世民对于朝中形势犹豫未决,询问李靖李世绩的意见,二人都推辞了。[8]《旧唐书》多取于唐官方原始史料,对其却有截然不同的记载:李靖李世绩说:“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9]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看过由房玄龄所修改的精简的《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后,对于玄武门一事有异议,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之后魏征赞美太宗:“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14]史书记载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然直至今日所见史书中依旧皆知李世民是如何射杀了李建成,而不是言语含糊,李建成造反李世民平叛诸如此类,这一点都应归功于李世民对于史实记载真实的重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开启懒人阅读模式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