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被时空隧道劫持以后
036 设备部添置新设备了(旧版)

外星客

同人 |  小说 设置
瀑布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绿源农工贸股份公司,因为多年来都是各部门自行管理和维修设备,虽然也运行了很多很多年了,但在设备数量不是太多,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这种小而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倒也没觉得有啥不合适。

这三四百年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更新和添置,也越来越频繁,维修量也相应增大。

但囿于习惯,公司上上下下都没有对设备管理的松散和维修时遇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注意,比如,设备少的部门,只有操作手而没有维修师;智能设备多了,一般的机械设备维修师又修不了;再就是有维修师的部门,不一定随时都需要维修,有的设备不多的部门却没有配置维修师。

虽然说在一个公司内,部门与部门之间调用借用人员,还是很方便的,但是,不一定回回都赶趟儿,毕竟降低了效率。

人们习惯了的事情,又没有引起多明显的不协调,或者没有造成无法运转,大家也就习惯了。

虽然近一二百年来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但公司上上下下还是没能引起注意,平时有困难克服就是了,没人去想一个彻底解决的方案,也就年复一年地过来了。

岳珊珊当了总经理以后,先后遇到过几次设备维修上的尴尬,就下到各部去了解了一下。

这一了解,岳珊珊就发现各自管理设备,由于公司没有统一的设备台帐,操作人员没有统一的操作指南,没有统一的养护标准,虽然也在运转,总体上没有影响全公司的生产进程,但总不是个事儿。

于是,岳珊珊经过了一两年的再调查和系统思考,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总体上不增加编制,整合全公司维修人员,进行大一统管理全公司设备的框架,就是公司再增加一个设备部,并向董事会提出了书面建议。

去年过年前,因公司的流转资金的积累,已经相当可观了,而电扇厂、水泵厂和粮油加工厂的智能设备,估计至少三十年内无需更新吧,公司董事会也正有打算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解放人力劳动,先经过了解,并到其他那些生产更为先进的农工贸公司去考察过,经过充分讨论,决定把蓝钻星球上已经推出并运用了好几年了的高智能除草设备、插秧插苕苗设备和整棉摘棉设备引进来,也就是扯草机器人、插秧机器人和整棉摘棉机器人,彻底替换非用人力手工来干不可的扯草插秧和整棉摘棉,进一步克服现有的半智能插秧机还不能解决的漏插、断苗和分秧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再进一步解放人工劳动和提高插秧质量。

董事会决议形成后,岳珊珊头脑中的这个思路就更明晰了,她要赶在购进设备前,把设备部组建起来。

今年刚一开春,岳珊珊就把筹建报告递交了董事会,还在地球来的小伙伴穿越到蓝钻星球以前,董事会就批准了她的报告,所以小伙伴们刚来时,她就提到过这件事。

这次成立设备部,岳珊珊从电扇厂抽调了设备工程师金勇利来筹建,恰好参加绿源农工贸股份公司工作的向往,以前又是学农机、学数控的,还在私营农场任过技师,这就正好让向往来协助金勇利筹建设备部,筹建期间,也就好少抽调厂里的技师了。

金勇利是本公司人,大学毕业后,被大型公营公司来学校招聘了去,担任设备维修师。

绿源农工贸股份公司的智能设备,虽然并不是经常出问题,但还是说不准,隔个三年两年,总要出点儿什么问题。要是小问题,操作手和以前的机修师还能解决,问题大了,就总得通知设备供货商派专人来维修,这样也能解决问题,但终归是远水救近火,于是,公司董事会就“三顾茅庐”去把他拽了回来。

到现在,金勇利已经三十七八岁了。

新成立的设备部的总部,与农耕部、加工部等部门的总部一样,设在总公司二楼。

向往到设备部和金勇利一起筹备设备部,他开口闭口把金勇利叫“金哥”,而金勇利又是个好奇狂,一有空就爱问地球上的这事那事,而虽然年已近四十,但还有很浓的小孩儿气,应该说,他的学问和经验,都非常棒,但却没有一点架子,和向往这样的二十岁多一点儿的大孩子,很是合得来。

向往初到设备部时,在金勇利的指导下,先到各个设备使用单位去,为所有大小设备拍下了照片,成天和金勇利分类统计现有设备和使用责任人,收集使用和维修情况,按设备分类统计技术状况,创建设备库存台帐和管理台帐,拟写了设备部工作计划和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

等完成了这些工作,向往对设备部尚未开始运行的工作,就已经基本上心中有数了。

现在,按照公司的安排,设备部要准备采购设备了。

蓝钻星球的始祖,千年前从地球上穿越到蓝钻星球前,地球上就已经是高度文明了,虽然什么都不可能与蓝钻星球相比,但始祖们创立蓝钻星球的法律和制度之初,就是站在当时高度的地球文明的肩上来创造的,自然就只吸纳了正面的一切,而抛弃了负面的一切,就好像地球是专门给蓝钻星球提供教训似的。

所以,蓝钻星球的各类产业,虽然总体上也有宏观控置,不会产生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但还是有竞争的,只不过不是产能无序的红海竞争,而是产能大致平衡的蓝海竞争。因为,星球大法认为,如果放任产能无度地跟着利润走,经济就会乱套,虽然法律禁止金融资本化、资产资本化和资本炒作化,但只要竞争无序,周期性危机仍然会无法避免。反过来,要是计划过度,捆死了产能,没有了适度合理的竞争,就不能持续进步。

因此,供应智能设备的厂家,同类生产厂家也并不只一家两家,买家能够货比三家,厂家也有一定的竞争。

公司设备部要采购的那几种机器人,还得去几家生产厂都看看货,询询价,比较比较性价比。

于是,公司董事会辛慎董事长带上常务董事黄舒民、梁锋,和设备部的金勇利、向往,五人一道,去黄钻洲出了一趟差,在三家智能设备生产公司近行了一番考察、比较,带回了详细资料。

采购考察组考察回来后,由岳珊珊组织了公司各部的经理和下属队长,以及设备技师、维修工等,召开了一个公开透明的讨论会,把考察组带回来的资料和厂家报价,进行了一番对比,然后根据讨论会上形成的一致意见,通过电子邮箱,给供货厂家发了采购函,余下的时间,就是等厂家送货来了。

十天后,设备送来了,并且供货厂家来了一个工程师,手把手教设备部及其下属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和维修。

这一次,进了三十台除草机器人,五十台插秧插苕机器人和三十台整棉摘棉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个头和体型,是完全仿照中等身材的人体来做的,因为进入实际操作,才能能适应替带人工的需要。

这一批机器人在工作时,是远离电源长时间工作的,所以采用的是微型安全核电池,新设备本身的电量,可以使用三年,以后每充一小时电,可以连续使用四十到五十小时!

厂家来的工程师向设备部通知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手试机示范时,因眼下不能示范插秧和摘棉,就对绿源公司的人说:“这次送货,就只能示范除草和整棉,插秧、插苕和摘棉,就得等到地里作物合适了,你们通知我一声,我再来示范。”

金勇利说:“好,那就等到了农时,我们提前通知你。”

于是,向往提上一台除草机器人,农耕部一个操作手提上一台整面机器人,一行人出了公司大院,朝一片晚玉米地走去。

小伙们刚到时,和杂工部的员工一起扯草的那一大片玉米,如今已经长高了,出苞子挂红须了,无需再除草。但晚玉米地,农耕部按计划,过几天就要扯草了,这就正好让机器人来完成扯草任务了。

来到一块晚玉米地边,厂家来的工程师从向往手中接过除草机器人,放到两行玉米之间的一个行间,先向大家交代了一番,然后介绍说:“我们公司研发的这款扯草机器人,它的中心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和人脑接近,只消开始工作时按下电源,它就会一直干下去,不管地大地小,总之是把一块地的草扯完了,它就会按照事先设定的停放保存地点,自动回到停放地点停下,然后自动断电。就是说,只需要人力把它那边放到工作地点,按下电源,其他啥都可以不管了。”

向往问道:“这一台除草机器人会自动识别工作任务是否完成,那么,我们的三十台除草机器人同时扯一块地的草,它们会不会识别判断呢?”

厂家工程师说:“这一点,你们放心,我们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的,不管你们一次性在一块地里投入多少台机器人,它们都是以这一块地的草扯完为准自动停止作业的。假如,这会儿我们在这块地里投入了十台、二十台或三十台,你们只消把机器人一一摆好,然后再一一按下电源,后面的事就不必再管了,它们扯完后,会自行回到机库里去的。不过,超过十公里了,就不能设定停放地点了。”

看的人都说:“这很好啊,干完了活儿,还会自己走回去,嗯,不错,不错!再说,我们公司哪有十公里远的地呢?”

厂家工程师说:“这一代机器人,你们先用着,我们对这代机器人并没有满意呢,这一代现在是成功了,但我们还在研制下一代更先进的机器人,就是还要做到,只需要人给它个指令,它就会自动走到地里,干完活自己会来,连用人力把它送到地里和按下电源的功夫都要省了。根据研发进程估计,等不到这一代机器人使用寿命终结,可能就会研制成功了。”

交代的事情说完了,就见厂家工程师按下了机器人后脑勺上的电源按钮。

机器人一开始工作,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款机器人,长的是狭长形扁脑袋,圆拱形小脸才一指头宽,别看张得难看,但视线才非常好,向前看的两个眼睛,也就是摄像头,负责看前面,左边三个眼睛,右边三个眼睛,就把左右两边全部都看在眼里了!

机器人共长了八只眼睛,每只眼睛对应一只手,也就是有八只手!

但见电源一按下,本来是站着的机器人,学着人体动作,四腿弯曲,往下蹲着,前面两只手,左右各三只手,八只手齐动,上上下下,此起彼伏地扯草,不管什么杂草,不管大草小草,机器爪子不但全部连根拔出来,更绝的是,每颗扯出来的草,全都根须超天摆着!

机器爪子动作很快,人们估计,可能是人手动作的三到四倍,再加上八只手都在快速扯草,所以,当人们刚刚看清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时,机器人就已经扯到三四十米远开外去了!

因机器人的体重只有二十二公斤,远比人脚小的脚印,还没人脚踩得深,所以所过之处,还不像人力扯了草过后,行间的地面也就被踩板结了!

再看扯下的草,因为全都根须朝天,只要三两小时,草就会死了,就算一天半天之内下了雨,草也断难活过来,等草枯死后,收了作物一翻耕,经土壤一沃就成了肥料!

有个操作手问厂家工程师:“老师,我问个问题,就是万一我们正在让机器人工作,但突然天降阵雨,机器人会不会因淋了雨而电路短路呢?”

厂家工程师说:“哦,对了,刚才还忘了介绍,我们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农田实际运用,我们考虑到,要是在雨中扯草,机器人的动作,无异于在搅稀泥,不但草须上有泥不会死,土壤性能还被破坏了。所以,我们设计成了不但绝对防水,不会短路,而且一遇到下雨,机器人就会自动停下工作,回到设定的停放点。”

“哇噻——,爽,真爽啊!”大家都开心得叫起来了。

厂家工程师说:“这样吧,你们这一块玉米,我看不过六十来亩,今天示范这一台机器人,就让它一个人多干会儿吧,等到扯完了这一块,它会自行回来的,我们这就去示范整棉芽。”

于是,一行人又朝斜坡地上面的棉花地走去。

农活中,最费人力的活儿,很多都一一被机器取代了。

但是,尽管蓝钻星球的始祖们在穿越到蓝钻星球以前,在地球上就早有插秧机了,但始终性能不佳,容易弄断秧苗,还不均匀,很多人都不愿使用,插秧一直以来都是个费人工的活儿。

手工扯草,不消说是最费人工的活儿了。

还有一类费人工的活儿,就只整棉摘棉。

摘棉这活儿,也是早有机器了,但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特别是棉花上会沾上干叶碎片和花托碎片,所以虽有机器,很多人还是采用手工摘棉,才能收到干净棉花。

好些活儿,机器为啥就不能解决呢?因为不管什么机械,都是以旋转方式为工作原理的,没法模仿人手的动作作。而智能设备,就能模仿了人手的动作,所以除草机器人那么让人兴奋。

这整棉芽,也是一个旋转工作原理没法解决的事情。

棉株长到五六十厘米高后,就开始生出若干主枝,主枝上再生出花枝。但是,主枝与主干之间的开叉处,总会再长出芽枝,这些芽枝要是长大了,就会与主枝和花枝争养料,争阳光,就会导致棉花大大减产,所以,一旦生出芽枝后,如不掰掉,棉花就会减产。

但是,掰棉芽这种活儿,不但是手工活儿,而且还是马虎不得的细活儿,既要掰掉芽枝,又不能弄断了花枝,活儿细不说,还不能快,这也是特别费人工、机器无法替代的农活儿之一。

刚才,大家都目睹了除草机器人的出色表现,现在看工程师示范整棉摘棉机器人,自然就没有疑虑了。

今天是看不到摘棉的,但只要整棉效果好,相信摘棉是差不了的。

不过,刚才看了除草机器人工作,这时,虽然机器人刚放在棉株行间,大家就都已经看到了区别,整棉摘棉机器人的头要圆一些,前面两只眼,左右各一只眼,共四只眼,每只眼对应一只手。

大家都明白,整棉不是扯草,要是八只手齐动,保不齐就要弄断棉枝。

但见机器人的电源被按下后,像人一样站着,身子稍微前倾,左前方和左边,右前方和右边,四只手齐动,而且是每一边的两只相互配合,完全是人整棉的动作,一只手扶棉株,一只手掰棉芽,掰下一个棉芽时,机器手是先从枝叶间退回来,再从空隙中伸向下一个棉芽,一点儿都不会损坏棉株!

整棉摘棉机器人往前推进的速度,远不如扯草机器人快,但却比人快多了,一是机器人的动作比人快三四倍,二是机器人长的是两双手,就是两个人了,所以一个整棉摘棉机器人,就要抵八个劳动力!

说远没扯草机器人快,但稍微多站了片刻,整棉机器人还是想前推进了十来米了,要是人,这点儿时间不过才整了七八颗棉株呢!

厂家工程师说:“这台整棉机器人,我们还是让它自个儿忙活去吧,它把这一块地整完了,会自动回来的,走,我们回公司去吧。”

于是,大家就让机器人独自在地里忙活,朝公司里走回去。

走在路上,金勇利附在向往耳朵边说:“向兄弟,公司没有公费招待报销项目,但人家工程师大老远来给我们送货和示范,我们总该尽尽地主之谊吧?所以我私人来掏钱,一会儿下班后,你跟我一道,我们到清溪镇上去请工程师吃顿饭!”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动订阅最新章节
APP听书(免费)
精品有声·人气声优·离线畅听
活动注册飞卢会员赠200点券![立即注册]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书架 加入书架 设置
{{load_tips()}}
{{tt_title}}
00:00
00:00
< 上一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
下一章 >
章节加载中